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纪实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自1968年组建以来,圆满完成了100多次火箭和卫星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在这里写下了许多个“第一”: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第一颗资源卫星,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从这里成功起航……灿烂星空里,闪耀着中心成功发射的几十颗卫星。
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988年9月7日4时30分(北京时间),“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将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准确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外,“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18分钟后,广州卫星云图地面接收站收到“风云一号”发回的信号。次日,中央气象台开始使用“风云一号”发回的云图资料,进行天气预报和海浪预报。中国没有气象卫星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使中心逐步从单一型号发射场向综合型发射场过渡。
1990年9月3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1997年12月8日,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模拟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后连续6次发射成功12颗“铱星”通信卫星。
1999年5月10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同年10月,“资源一号”及巴西研制的科学应用卫星又在该中心发射成功。
2000年9月,“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从这里发射升空。
2002年5月和10月,分别发射了“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海洋一号”卫星和第二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海洋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改变了我国长期借助其他卫星监测海洋的历史。“海洋一号”卫星不仅可以提高对海洋的监测和实时资料掌握,而且对于提高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海洋一号”卫星开辟了我国海洋遥感事业新时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3年10月21日,中心发射“资源一号02”星和“创新一号”搭载星取得成功。
2004年7月25日,“探测二号”卫星从这里送入太空,准确入轨。“探测二号”卫星被成功地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联合布网,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测。这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的第112次发射。组建36年来,截止2004年7月共把28颗卫星送上太空。
2004年9月9日,两颗“实践六号”卫星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相映生辉;2004年11月6日,中心发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再传捷报。
2005年7月,一箭双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以“长征”四号乙火箭运载,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成功。
2006年4月27日6时48分(北京时间),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是2006年我国的首次航天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