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飞翔太空
迄今,世界上有3位华裔科学家参加过航天飞机的科学实验活动。他们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展现了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和开拓精神,在人类航天史上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页。
1985年4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美籍华裔科学家王赣骏(泰勒·王)和6名美国航天员一起参加了这次为期7天的太空飞行。王赣骏是一名物理学家,1982年他作为一名科学家被选为航天员,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后,被派往太空从事一项航天科学实验工作。这项实验是“零重力液体状态实验”,即用他自制的一种“液滴动力测定仪”,在太空无地心引力和无容器的条件下,对液体的各种状态进行研究。王赣骏博士在挑战者号7天的太空飞行中,对空间科学实验做出了卓越成绩和贡献。他是第一位华裔航天员。1986年1月12日,第二位华裔航天员张福林(富兰克林·张一迪亚兹)和6名美国航天员一道,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天飞行。这次飞行开始并不顺利,曾7度推迟发射日期。在7天的太空飞行中,他们成功地施放了一颗通信卫星,进行了20多项材料工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实验。1989年10月18日,张福林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参加第二次太空飞行。在这次飞行中,他同4名美国航天员(其中有2名女航天员)合作,施放成功2.5吨的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还收取了对地球起保护作用的臭氧层的数据,开展了聚合物的加工、培植玉米和晶体生长等实验,研究了失重对人体的影响,这次太空实验取得十分满意的结果。1992年7月31日至8月8日,张福林第三次参加航天飞机的太空飞行。他和另外6名航天员执行一项航天史上最复杂也最冒险的任务,除了施放一颗欧洲“尤里卡1号”卫星外,还要释放一颗意大利的系留卫星,进行30多个小时的发电实验。但这两项任务进展均不顺利。8月2日施放“尤里卡1号”科学实验卫星,由于推进火箭发生故障而未能进入预定轨道。8月3日第二次施放才获得成功。而8月4日进行释放系留卫星的实验时,由于控制系统绕线盘的电动机发生故障而失败。8月4日把卫星收回货舱,放弃了这项实验。
陈翔(尤金·陈)博士是第三位飞上太空的华裔航天员。1992年6月25日,他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参加“微重力实验室1号”的50余项科学实验活动。陈翔担负的“流体液滴物理实验”和“流体表面张力引起的对流实验”两项主要任务,均获成功。这次太空飞行14天,陈翔参与完成31项实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