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草”走入百姓生活

“跳舞草”走入百姓生活

跳舞草为多年生木本豆科植物,小叶灌木,地植高150厘米上下,盆栽高80厘米左右。初生真叶为对生小叶,此后为互生单叶。8叶龄后多为互生复叶,有小叶3片。顶生小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2.5厘米。叶长者称长叶舞草,叶圆者叫圆叶舞草。侧生两片小叶很小,长圆形或长条形,一般长约1~2厘米。当气温达24摄氏度以上且无风无雨时,其对对小叶便自行交叉转动,每叶转动达180度后便又弹回原处,尔后又再行起舞,周而复始。当气温达28摄氏度~34摄氏度之间,尤其上午8~11点和下午3~6点,特别雨过天晴的时候,其整株数十双叶片则联袂共舞,煞是壮观。黄昏,劳累了一天困倦已极的顶生小叶虽已丧失摆动的功能,但它的两片侧生小叶还可轻盈地上下摆动、转动或作360度的旋转运动。有时能向上或向下合拢后再轻轻舒展开,有时则一片向上,一片向下作不对称运动,而同一株舞草上的叶片在同一时间运动的方式也不尽一致,细细端详,只见有快,有慢;有上,有下;有左,有右;有高,有低;有旋,有摆,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当夜幕降临时,其又将叶片紧贴于枝干,无声无息。

神秘的跳舞草见“阳”而起,闻“歌”而舞的原因,至今说法不一。有说其运动的原因在于其叶柄基部的海绵组织对光的反应敏感,系海绵组织中的薄壁细胞膨压发生变化所致;有说其起舞的原因在于跳舞草本身也是有“感情”的植物。依据是,其只有听到35~40分贝优美和谐、悦耳动听的情歌,并有节律的音乐时才伴歌而起,伴乐而舞,而对大喊大叫、胡哼乱唱、怪腔怪调则不屑一顾,故又有“情草”之说。初步研究看,跳舞草起舞的原因主要与温度、阳光和一定节奏、节律、强度下的声波感应有关,这一奇特现象堪称世界一绝,中外奇观。

跳舞草的神奇还远不止于此。据《本草纲目》记载,该草另一神奇之处在于全株可以入药、治病、疗疾。其鲜叶片泡水洗面,可令皮肤光滑白嫩。产地少数民族姑娘,一般家里都摆上几盆,城里少女也大都买上几盆,置于院中,每日里取叶泡水,洗面,以此养颜美容。此外,用其叶片阴干泡酒,早晚各服一杯,可治疗不少因运动不够引起的双肋胀疼、坐骨神经、风湿病等顽疾。

深秋时,百花凋谢,此时的跳舞草又开出紫红色的花朵,不多久结出丰满醉人的果实。

花生是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它是花落以后,花茎钻入泥土而结果,所以又称“落花生”。由于它营养价值高,吃了延年益寿,故又被称为“长寿果”,而台湾人则习惯称它为“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