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樱
樱林最深处的“泣樱”无疑是樱林中最壮观的一棵御室樱,取名为“泣”并不是有什么感人心伤的故事,而是樱花长得紧凑无比,枝垂近地,落樱不断,就像白色眼淚掉个不停似地;走近旁边的花埂,还有一棵堪与泣樱比盛的粉红色樱树,也掉着粉红色的眼淚,美得太不真切,令人神往。
在仁和寺樱林散步,樱花就在眼前,可以直视静观,不需仰头费力;而仁和寺最代表的一景——五重塔下樱花开,则在樱林的对面,以伟巍的五重塔为背景,白洁细腻的樱花更惹人怜爱,因而被指定为日本樱花名胜之一,别忘了在花棚下取景拍照哟。
京都哲学之道(Tetsugaku no michi)
●:京都市洛东从银阁寺到永观堂、南禅寺,沿着白川的疏水道。
●:京都车站前搭市巴士5、17、特17,在“银阁寺道”下车;或快速5路在“银阁寺前”或“锦林车库”下车;从四条河原町5、17、特17、203路,在“银阁寺道”站下车。
●:花期:4月上旬接近中旬时最美,4月2日预定举行“哲学之道散步行”的活动。
●:特色:可入画吟诗的“关雪樱”
●:取景:整条哲学之道都是景色,别忘了雪柳也很美。
哲学之道是京都琵琶湖疏水渠的步道,位于左京区若王子神社前,到银阁寺参端起点的银阁寺桥之间,全长大约两公里。哲学之道沿途可以通往许多知名的古刹寺庙,如银阁寺、法然院、安乐寺、若王子神社、大丰神社、永观堂、南禅寺、日向大神宮、吉田神社、迎称寺、真如堂、金戒光明寺等。
哲学之道不仅是京都最适合散步的道路,也是樱花名所之一。小径和水渠两旁总共种植有300株左右的“关雪樱”,此樱花名称由来,是因为大正10年、京都位居画坛重镇,当时画家桥本关雪夫人在此种植樱花,所以取名关雪樱。而桥本关雪的纪念馆也座落在哲学之道附近。
这条沿着水渠铺设的石板小径,由于昔日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经常在此思考、散步之故,所以被称为“哲学之道”。如今来到哲学之道,无论何时都是游客如织,尤其是每年适逢樱花盛开之际,游客的数量几乎可以媲美结花累累的樱树。
在哲学之道上赏花,虽然必须经常与人摩肩接踵,但是看见枝头争相绽开的樱花,低垂进入渠岸或水中,仍不免由衷地发出赞叹之声。走在这里,仿彿置身一片白色的花海,有时可见飘拂的花瓣迎面袭来,并且洒落在肩上、发上,让人沾染不少春天的诗意。哲学之道两旁也林立着许多茶亭、咖啡馆和民艺品店,赏花之余,还可坐下来喝杯茶、歇歇脚,顺便买点樱花时节特有的名物和纪念品。
京都御苑(Gyoen)
●:位于京都上京区今出川通
●:京都地下铁乌丸线“丸太町”站、或“今出川”站下车
●:在阪急河原町搭乘京都巴士3、4、17、25号,“河原町今出川”下车。或在银阁寺道搭乘京都巴士203号,“同志社”下车。
●:免费,但参观御所需事先申请。
●:9:00、11:00、13:30、15:00,参观时间约1小时。
●:花期:4月中旬满开
●:特色:山樱花盛开在巨松上的景致
●:取景:以白色吉野樱为前景,拍摄御苑建筑物。
京都御所的外苑就是御苑,御苑除了包括广大的花园绿地外,还有大仙御所、仙洞御所、白云神社、宗像神社等建筑物。京都御所内由许多栋木造宮殿组成,建筑风格属于“寝殿”式。“寝殿”式是平安时代最受欢迎的建筑形式,主要特色就是利用回廊连接所有建筑物。
京都御所正殿叫做“紫宸殿”,与中国唐朝宮殿同名,由于位居最南侧,所以又被称为南殿。“紫宸殿”是天皇举行登基大典和重要仪式之处,建筑物本身以朱红色回廊,衔接日华门、月华门等,构成四方形格局。其朱门、红色圆柱与回廊,明显受到中国唐朝建筑影响。
“紫宸殿”屋顶属于“入母屋”式,特色就是屋顶四面都呈现倾斜形状。南正殿庭园内,铺设有白沙枯山水、与四周的朱红色梁柱形成强烈对比。正殿建筑北边有白云神社和宗像神社,后面还有大宮御所,曾于1867年重建,是皇太后居住之地,此为日本皇室女院御所,并不对外开放。附近的仙洞御所花园内,有南北2座池塘和小桥,池畔可见樱花枝丫低低垂入水中。此外这里还有岩石及8座小神社,将庭园气氛烘托得极为幽深宁静。
京都御苑内的樱花分布于御所参道旁边,除了白色的吉野樱外,还有一棵树龄超过百年的黑松枯木,这棵巨木上寄生着一株山樱,每年春季时分,樱花绽放在松树上的奇景,总是吸引许多游客和摄影者驻足流连。御苑靠近今出川入口附近、种植有许多桃树,4月中旬左右,红白相间的樱花、桃花在此争奇斗妍,别有一番风情。
京都御所旁边有梨木神社,里面的“染井之水”是京都三大名水之一。梨木神社入口“鸟居”左侧植有樱花,每当春天来临,都会以白色花朵粧点着朴素的鸟居。
京都醍醐寺(Daigoji)
●:京都市洛南
●:地下铁东西线,在“醍醐”站下车,走路10分钟。
●:三宝院9:00~17:00,11~2月至16:00。
●:三宝院500日币
●:花期:4月上旬最美,醍醐樱会从4月1日至4月21日。
●:特色:“醍醐之花见”于4月9日举行,重现丰臣秀吉的赏花大会。
●:取景:三宝院表书院大玄关的樱树,以及“樱之马场”700株樱树构成的绵延盛景,可以山门为背景。
醍醐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总本山,建于日本平安时代,位于伏见区,是京都最早开发的区域。醍醐寺开创后,醍醐、朱雀、村上等三位天皇,都曾在此皈依。醍醐寺内约有80座建筑物,依照山势而建,寺内拥有许多国宝级古迹。山上部分叫做上醍醐,山裾部分是下醍醐。
醍醐寺的三宝院和庭园,是永久3年〈1115年〉第14世座主胜觉僧正所创建的。三宝院是僧侶修行圣地,以及各种精神修炼最佳去处。里面还有弥勒堂、纯净观、奧宸殿、表书院、大玄关、修证殿等。其中弥勒堂、纯净观、表书院和唐门等,都被列入日本重要的文化财。
回游式庭园是丰臣秀吉重建三宝院时亲自设计的,园内布置的“藤户石”又叫“千石石”,据说这块名石头当时价值1000石米,大约美金50万,因为属于统治者财产,所以被称为“王者之石”。
隔着樱花林道与三宝院相邻的另一庭园,里面有灵宝馆、报恩院、恩赐馆和雨月茶屋等,其中灵宝馆的聚宝院,内部收藏的文物和绘画之中,大约有百余件被列为日本文化财,例如如意轮观音坐像、不动明王像等。
下醍醐以仁王门开始,包括清泷宮、金堂、不动堂、祖师堂、女人堂、大讲堂、五重塔等,其中西元951年〈天历5年〉所建的五重塔,是京都最古老的建筑物,由朱雀天皇起造,完成于村上天皇时代,内部有日本密教绘画源流的珍贵壁画。国宝级的五重塔前,有一棵硕大的枝垂樱,每当樱花盛开时,流苏般的粉红花串,正好映衬在古朴的塔楼之前,成为醍醐寺最具代表性景观。
醍醐寺从山门到仁王门之间,称作“樱之马场”,是游客最喜爱的猎影地点,醍醐寺的樱花大约700株,分别有吉野樱、枝垂樱等品种;盛开时枝头簇满樱花,樱瓣随风扬起,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