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

洛南

泉涌寺(Sennyuji)

●:红叶期间:11月中旬~下旬

●:京都市东山区泉涌寺山内町27

●:在京都车站搭208号巴士在泉涌寺站下车,走路10分钟。

●:9:00~16:30,12月~2月9:00~16:00。

●:300日币,御座所庭园特别拜观300日币。

●:佛殿和舍利殿内部都禁止摄影

京都人习惯称呼泉涌寺“御寺”,因为它是弘法大师空海一手创建的,而泉涌寺让中国人更好奇的是杨贵妃观音庙,是的,日本人景仰绝世美人杨贵妃的美,还有人相信她没有死在鬼马坡,而是东度东瀛,最后死在东瀛呢。

位于东山36峰月轮山麓的泉涌寺,原名法轮寺,是个很小的寺庙,后来又取了一个颇有意境的名字—时仙游寺,1218年月轮大师扩建寺院,取中国宋法营造,而在寺境内的一角发现一股涌泉,而最后定名为泉涌寺。

月轮大师对泉涌寺影响很大,他为了取得更好的修为,曾经到宋时的中国学佛法,回日本后就在泉涌寺大兴佛学,兼学天台、真言、禅和净土四宗,因此极为兴旺,期间不少天皇,包括后水尾天皇等葬在这里(月轮陵),皇室并以此为信仰中心,称它为“御香华院”,因而得到御寺之名。

从大门望进通向佛殿、舍利殿的参道又长又深,晚秋落叶更增佛教名门的尊崇。大门左手边是祭祀杨贵妃的观音堂,面积虽不大,但杨贵妃是美的象征,女性拜观者必定先来一睹她的美貌。啊,原来日本人心目中的杨贵妃是这个模样:细眉、细眼、脸颊圆润、装束华丽、紧闭着嘴但笑容祥和……难怪杨贵妃被祭在观音堂中。

观音堂门口结卜签和绘马的地方,还挺热闹的,一看,多是来向杨贵妃祈恋爱运的,想想中国人多半相信杨贵妃是在唐明皇为保性命而被赐死在鬼马坡的,所以向杨贵妃祈恋爱运有点不合道理。

泉涌寺的佛殿是17世纪德川家纲仿唐的样式再建的,里头安置着释迦、弥陀和弥勒三尊神明,象征三世的安泰和幸福,镜天井上则有日本名画家狩野探幽所画的龙,墙上则画着白衣观音像。

舍利殿由御所改装成,内阵的宝塔内供奉着舍利子而得名,天井是狩野山雪所画的龙,和东京近郊日光的药师堂一样,在它的龙头正下方敲木板,会发生尖锐叫声和回音的“鸣龙”。

就纯参观和无关宗教的角度来看,御座所的参观价值更高,其中收藏着与日本历史有关的屏风,更是有见学(参观)的价值。

参观御座所得另行购票,除了庭园造景及红叶之美外,朝鲜通信使图屏风最受注目,上头画的是朝鲜派来向德川幕府示好的使节团的模像,这团使节团在日本历史上是很重要的外来访客,因为在德川幕府之前,一统日本天下的丰臣秀多次进攻朝鲜都遭到挫败,赔上丰臣秀吉的财力和健康,对照朝鲜使节来朝德川幕府,可知江户政权的稳固,势力更胜丰臣秀吉;屏风画上同时也详细绘上江户城的模样和当时的生活风俗,是非常贵重的历史资料,不收藏在博物馆而存在泉涌寺,可见这座寺庙的威重。

泉涌寺虽然寺境广大,然而一部份由于和皇室有关,因此并不对外开放,但月轮山的秋景正秋意浓浓,是散步的好时节呢。

来迎院

●:京都市东山区泉涌寺山内町33

●:来迎院免费,含翠茶庭300日币。

走出泉涌寺山门往右坡道下行一小段,再右转,小小的来迎院枫红得理直气壮呢。来迎院一样是弘法大师创建的,数百年后曾因战争而烧成灰烬,后来才在16世纪,得到织田信长、前田利家等战国大将之助,才再建起来,并筑院造景,还是日本皇室祈安产的地方呢。

跨过山门,正前方是通往荒神堂的阶梯,左手边,枫树绿林茂密,隐约可听见池水流动的声音。往荒神堂的参道上有一尊弘法大师像,旁边有一堆用石头叠起来的石堆,仔细一看,石头上写着不同的祈愿,石堆的前方有个教人如何利用御愿石的解说,上头写着只要把心愿写在石上,然后绕着弘法大师像3圈,就能如愿。由于弘法大师信众甚多,所以御愿石也堆得很高。

左侧一片自然但有点凌乱的庭园,就是由弘法大师一手建立的含翠茶轩及含翠园,但完全被高山的树木遮住,看不清楚园池的真貌,但枫红秋芒非常自然,忍不住走到尽头、敲敲门,买票入内一瞧。

弘法大师会盖含翠茶轩,主要是在来迎院内发现了名水“独钴水”,因而大喜,引水盖茶亭;独钴水依然还在,就在弘法大师像、御愿石旁,而含翠园也还在,以自然山景为依傍,园林崇尚自然,没有造作的造景修枝,能不能欣赏就看是不是有缘人了。

东福寺(Toufukuji)

●:红叶期间:11月中旬~下旬

●:京都市东山区本町15

●:在京都车站搭202、207、208号巴士,在东福寺站下车,下车处是条商店街,稍微往回走,右转进巷道,巷道尽头即进入东福寺境内的臥云通,左转正前方是经爱染堂通往开山堂的月下门,但往红叶景观冠京都的洗玉涧,得再右转。搭乘JR奈良线或京阪本线在东福寺马尺站下车走路15分钟,走过火车铁道下方,也可以由日下门进入东福寺。

●:9:00~16:00,方丈庭园9:00~日落,即宗院。

●:通天桥400日币、方丈庭园400日币、即宗院。

到京都赏红叶,内行人一定会将东福寺排名在清水寺之前。

耗费19年建成的东福寺,列名京都五山之一,原本兼学天台、真言和禅等宗派,多次经火烧后,现在皆属禅寺,而成为临济宗东福寺派的大本山。

13世纪时取得京都摄政地位的九条道家,发愿在京都东山盖一座规模比得上东大寺(奈良)、传佛兴教的地位比得上兴福寺的寺庙,所以就2座庙各取1字,定名为东福寺。

东福寺的规模确实是京都最大的,位于东山山腰的寺境全部有25院,而让东福寺在红叶季节大出风头的是通往开山堂的通天桥。从臥云通直接走入臥云桥,老晚就听到人声鼎沸,而且前头一直快步走的赏枫客,突然大塞车,走上像回廊状的木桥,哇,洗玉涧和通天桥间一片绯红,如燃烧般的红叶终于在这里能眼见为凭。

臥云桥上看东福寺红叶才只是起点,走入洗玉涧才是高潮。洗玉涧这一条小河流过东福寺本堂前,形成一个小溪谷,溪谷不深但溪畔和高地有数百株的枫树,火红遮天,每年红叶时节,一定成为京都红叶的定番必见。

从本堂售票口进入,长长的木廊就是架在洗玉涧的通天桥,从这里远眺是整个东山的景色,而往下望,则是京都市内最棒的红叶景色。洗玉涧的红叶大有来头,包括通天枫和黄金色枫叶,据说都是开山的圣一国师从中国带回来的,所以也叫唐枫;通天枫就是三叶枫,这种枫叶叶体有点圆,每一叶都是短胖,看起来很可爱,三叶枫的红不是暗红或艳红,而是绯红,洗玉涧中就因为有大约2千棵的三叶枫,才让东福寺秋景特别柔和而且红得多层次。

从洗玉涧溪谷低处往上拍仿彿浮在枫的云海上的长阁,必定是东福寺一游最好的拍照角度。

通过开山堂的廊下,就可以顺着路走下洗玉涧。在通天桥间被枫树遮蔽的曲曲折折小路上,游客摩肩接踵,找到好角度想拍照,不但得排队,还可能挡住后头人的交通,叫人头痛。

直接走在枫树间,好像四周都是火红的精灵,石叠、苔石和洗玉涧溪谷上,铺满枫树的落叶,会让人忘了这里是京都市内,还以为身处茂密的树林呢。

离开通天桥人声、红叶精灵的扰嚷,回归圣一国师从中国宋代带回的教化及兴隆道德现场吧,穿过国宝三门、昭和9年落成的本堂、日本最古及最大的禅堂、长36公尺的厕所、方丈等,都是依镰仓、室町时代的禅宗建筑样式建成的,所以别怀疑,大排长龙的厕所也是古迹呢。

禅宗的静修则全收纳在方丈庭园中,就枯山水式的禅院庭园来说,这座方丈庭园有着镰仓时代庭园的质实刚健风格,是京都庭园的上上佳作。

方丈庭园有个正式的名称:“东福寺方丈内苑八相庭”,它是昭和14年,由造园权威重森三玲设计的,不但兼顾镰仓枯山水禅院的特质,还兼有抽象主义的因子,非常特别,大方丈东西南北各有庭园,更是少见的安排。

脱鞋进入,重森三玲的庭园技法随即展开,通往大方丈的廊下,右手边可侧看南庭八海四仙岛的枯山水禅院,左手边则是东庭,7块大小石块排成示意天象的北斗七星。

转入大方丈前廊正对南庭,也就是前庭,巨大的长石排出四仙岛:蓬菜、方丈、瀛洲和壶梁,而砂纹形成海浪“八海”,仿彿是陆上的海世界;砂纹在仙岛边呈半圆纹,半圆纹半圆纹间则是直线纹,八海的变化真是有趣。右前方墙角苔地上则是代表京都的五山,整片苔地和八海的直线纹呈斜角,也是视觉上的特意安排。

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片八海四仙岛,会产生很多变化,也几乎无法窥尽四仙岛的配石,总是少1块或2块或3块石头,真是不可思议,只有在大方丈前廊古侧纸障前(面向庭院)的一个定点,才能完整地看到四仙岛;耐心地在大方丈右面纸障前的木板寻找,当脚下感觉有个下陷点时,就是那个完美的观察点了。

转过大方丈到西庭,以苔块、砂块并成井田模样,以抽象的方式表现市松,北庭也是以相同手法表现市松,但苔块改成敷石,且井田分割更细碎,所以西庭称之为大市松或井田市松,而北庭则称之为小市松。

北庭因位于方丈最里面,墙外接着洗玉涧,所以秋红时,唐枫冒出白墙,恰好化成北庭另一种造景意图。

逛完东西南北庭,也就看尽了四仙岛、八海、五山、井田市松、北斗七星等八相,这也是这个庭院称之为八相庭的原因,由于处处皆精妙,当提起近代禅宗庭园时,莫不以八相庭为代表呢。

即宗院

●:东福寺山内

●:400日币

东福寺境内有25座庭园,各有各的造景之美,但能在历史上写下一页的,首推即宗院。

即宗院建于1387年,是九州鹿儿岛六代目藩主岛津氏久创建的,200多年前就登录在“都名胜林泉图绘”中的名园,是讲究自然景观及秀美的寝殿造系庭园;庭园后方直接以东山连山为衬景,水源则引自深山,虫声、夜蛙,为自然造景增添生命力,四季色彩直接给庭院不同的景象,这些都和东福寺其他以精密计算的枯山水庭园,大大的不同。

这座清素闲静的庭园在幕府末年卷入还政天皇的政治运动中,当时的大将西乡隆盛和清水寺的住职,也是有名的歌人僧月造,一起躲在即宗院最深处的茶室采薪亭,密谋大业,所以现在庭院中有些维新史迹,包括西乡隆盛亲笔写的铭文,为影响日本近代史发展的大事件留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