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水

添水

添水也写成僧都,两者日文发音的相同。

竹筒的中央固定住,筒内道入水后,由于重量的关系,会往一边倾倒,竹打在石上,发生出清脆的“兜”声。据说添水是为了赶走野豬、麻雀等靠近而设计的,所以别名“驱鹿”(鹿Odoshi)。

光悦寺

●:红叶期间:11月中旬~下旬

●:京都北区鹰峰光悦町

●:从京都车站前搭6号巴士,至鹰峰源光庵前下车,走路3分钟。

●:8:00~17:00

●:11月10日~11月13日

●:300日币

艺术家避世俗的隐居之地,也能带来另一番流传长远的佳话宝地。

1615年,德川家康将鹰峰光悦町一带赐给本阿弥光悦,本阿弥光悦即以光悦寺为中心,带领族人、各种工艺高手的职人,定居鹰峰,在幕府时代,形成一个特殊的工艺部落、艺术村。

本阿弥光悦是江户初期著名的文人,擅于刀剑的鉴定、研磨,且能绘画、陶艺、书道及作庭造景等,特别是茶道艺术,本阿弥光悦不但精通,而且影响日本茶道的发展,光悦寺中就有大虛庵茶庭、三巴亭、了寂轩等7座茶庭。本阿弥光悦死后,光悦寺成为日莲寺光悦寺至今,但本阿弥光悦所造的庭园及茶屋依然还在。

秋天是光悦寺最美的季节,艺术家本阿弥光悦让看似杂乱的庭园,在秋天彩色缤纷,让人不能否认秋枫薄遮天际的自然之美。

光悦寺的入口设计低调,因为浓密树枝很容易让人走着走着就错过了。入口接着是一窄长的菱形石构成的石径,间隔疏落的枫树和挺直的竹子,点明了艺术家的才华和雅兴。

参观光悦寺的本堂最不费力,石径到底右转的一地天地中,最大的建物即本堂,从本堂的竹架回廊望进本阿弥光悦锺爱的庭院,是最美的角度,就像一幅格放的浮世绘。

要进入本阿弥光悦的美的世界,得有个奇怪的方法,必须弯腰穿过回廊下方。沿着步道走,先是一片看不出人工安排的林区,这里几乎都是北山杉,右侧的古池前是第一间茶席三巴亭茶席。

走过三巴亭茶席才能看到艺术家不造作却又精心安排的林园。光悦寺最代表性的茶席是大虛庵茶席,它也是本阿弥光悦最锺爱的地方,他甚至死在这里呢。本阿弥光悦死后,大虛庵茶席几乎就荒废了,直到近几年才又重建起来。日本茶席的精妙可能没学过茶道的人很难体会,但大虛庵茶席前的低矮竹篱笆,成就的造景之美,应该很清楚。这片简素呈弧型造型的竹篱笆称为光悦垣,由于很像臥睡的牛,而有“臥牛垣”的别称,很有古意,但对整个林园形成中心,又因篱芭后方是片小小的斜坡,本阿弥光悦精准地强调造景的远近感。

本阿弥光悦应该是花了最多的力量布置光悦垣一带,他生前最常流连在此及大虛庵茶席,篱笆内的石灯笼、手洗缽也都是本阿弥光悦最喜爱的。竹垣、深红的枫叶、纯白的荻花、朴实的茶席,及洛北深秋的冷意,道尽了红叶名所光悦寺的魅力。

光悦寺的红叶景色并不壮观,但秀丽中有文人的风采,提供京都红叶季节另一种情趣。

曼殊院(Manshuin)

●:红叶期间:11月中旬至下旬

●:京都市左京区一乘寺竹之内町42

●:在京都车站搭5号巴士在一乘寺清水町站下车,不能使用一日券或二日券,310日币,下车后过马路往上直行,约20分钟,即达参道入口;或在修学院离宮道下车后,步行15分钟。

●:9:00~17:00

●:拜观500日币

●:曼殊院往来诗仙堂步行即可,沿途穿过平静的住宅区,路标不明显,要小心留意。

优雅的氛围中,红叶教人惊叹。

从参道起,曼殊院的红叶就以惊人之姿展现它非凡的王室尊荣,直到院垣,红洌洌的枫都不曾叫人失望。

曼殊院是天台宗的门迹寺院之一,是传教大师最澄创建的,原是比叡山西塔北谷的东尾坊,平安时代(12世纪)改为曼殊院,1656年才搬到现址。不过,现在的曼殊院是建造桂离宮的智仁天皇次子良尚亲王再造的,不但把它将原址搬到靠近桂离宮的现址,还花了20多年的时间精心造景,所以整个曼殊院虽不大,但充满桂离宮式的美感,是江户初期代表性的书院建筑。

曼殊院的枯山水庭园具禅风又有王朝的风雅,许多创意出自良尚亲王的点子,在日本的庭园建筑中有相当高的评价,秋天红叶时分更是名胜之地。

从参道起,枫并木夹道织景,气势不凡,沿着院垣乃是一株株枫木大树,景色动人。曼殊院整个设计概念是陆上行舟,以砂寓水流动不已的观念,静心雅意,才能体会这个日本庭园如何在细腻处寓意深远。

优雅的大书院以柿木为屋顶,走廊、栏间充满各种纹饰,如月字、菊花纹、铃等,走廊杉户的把手有扇、瓢箪、鞭等形状,充满意匠的巧思,完全仿自桂离宮。大书院分成十雪之间及潼之间,无论从哪里看庭院,皆有不同的感受,完全展露和自然的调和,是个意境值得一再玩味的书院。

枯山水庭院的意境更是高超,以大书院为舟、白砂为流水,一派悠然的潇洒;四面枫红前的绿松、圆型修剪的杜鹃矮木、苔原,真是百看不厌。王室风格的庭院充满良尚亲王的巧思,砂流经小瀑前的水分石,分成鹤岛和龟岛两块造景苔地,更增加流水行舟的丰富语彙。鹤岛上站着一只鹤,其后的五叶之松,树龄已有4百年,松下造型特殊的灯笼,又称之为曼殊院灯笼,造型雅致,有点景之妙;龟岛则因苔原上那株大松,修剪成乌龟的形状而得名的。

从大书院的茶室看出去的主要景观是雾岛,雾岛上一枚枚剪成圆形矮木的杜鹃,在5月初旬花开时节,会增加庭园的色泽,秋天时虽花未开,但刚好为红艳的枫树配上翠绿,一样是好景色。

如此有意境的庭园,不能只用看的,所以院方在书院廊下准备好拖鞋,让大家可以下到名园中散步。上下两段式的庭园,除了以竹节阻绝之处外,都容许拜观者自由接近。

建筑之美不输大书院的小书院,站在庭院中可一观它的全貌。小书院入口的枭(Fukuro)之手水金本也很有巧思,它在中秋月圆时,能反射圆月之光,在书院天井映出第二个圆月;手水金本的下方台石是龟,旁边的石头则是鹤。

走在砂地上,体会风雅独具的曼殊院,秋天仿彿是专程来为它添妆上彩的,想必那也在良尚亲王的设计中吧。

三千院

●:京都市左京区大原来迎院町540

●:在京都车站搭乘17、18号巴士在大原站下车,徒步15分钟。

●:8:30~16:30,冬天8:30~16:00。

●:拜观600日币

●:10月28日到11月28日举行红叶祭

●:红叶期间:11月中旬~12月上旬

三千院是大原地区最优美的古寺,后面有小野山,旁边有呂川和律川,同时是樱花和红叶名所;每年秋天,三千院从附近的石阶步道开始,就悬挂着一整排拜观灯笼,灯笼后面的溪谷石壁交错着许多红叶枝丫,非常好看。

三千院参道周遭林立着许多茶屋和土产店,茶屋前植有许多枫树。院内最主要建筑物是往生极乐院,这座三段式的方形院舍建于1148年,属于平安末期建筑样式。

三千院的佛殿供奉着3尊佛陀,中间是阿弥陀佛,右边是救世观世音,左边是不动明王,饰有佛陀普渡众生到极乐世界的绘画。此外,三尊佛陀连席而坐的阿弥陀如来连坐像,背后有巨大如船体的光芒,非常壮观。

三千院红叶最美的地方是在御殿门附近,金森宗和设计的两座池泉式庭园—“聚碧园”和“有清园”,是观赏三千院四时风情之处。

三千院周边有许多寺院,位于后方的是净莲华院宿坊,以及日本音乐与声明音律的发源地—来迎院,再往下走可以抵达“音无潼”,此一瀑布因为水声特别小而得名。

三千院北方有顺德天皇和后鸟羽天皇陵墓,附近有慈觉大师丹仁所建立的胜林院,这座古朴的寺院是大原僧侶问答佛法的场所。距离胜林院不远处,还有实光院和宝泉院等,这两座支院的参道和庭园,都可观赏到怡人的红叶美景。

寂光院(Jakkoin)

●:红叶期间:11月中旬~12月上旬

●:京都市左京区大原草生町

●:在京都车站搭17、18号,在大原站下车,徒步约30分钟。

●:9:00~17:00,12月~2月9:00~16:30。

●:拜观料500日币

前往寂光院,必须从大原巴士站往后方走,沿着草生川,经过民宿“大原之里”,“大原山庄”不久即可抵达。

这一路上充满田园风味、野趣横生,四处可见菜田、花圃、农舍、野菊、红叶和银杏树。这里附近有几家风格独特的创作工坊,例如:以草木染为主的“草庵”,出售有清水烧和各种陶瓷器手工艺品的大原民艺社都值得参观,此外,路旁还有无人看守的摊位,购买时,只要将上面标示的钱放在旁边,就可自行取走柿子或菜蔬。

寂光院包括山门、本堂和书院,构造十分简朴,古老的庵舍上长满植树苔藓。寂光院本堂以奉祀本尊的地藏菩萨立像为主,境内还有建礼门院陵墓、建礼门院侍女—阿波内侍张子之墓。

建礼门院是平清盛的女儿、高仓天皇之妻,12世纪时被源氏家族追杀,于是带着年幼皇子跳海自尽,想不到当时皇子沉入海中,她却因为拥有一头长发而获救,所以从此剃发为尼,在寂光院隐居修行。

造访寂光院,必须先登上一条陡峭的石阶参道,充满苦修意味。寂光院内植有许多枫树,每年秋天枫叶转红之际,走在这里,脚下不断发出沙沙的声音,而发上、肩上也会不经意地沾染无数的枫香。

鞍马寺(Kuramadera)

●:红叶期间:11月上旬~中旬

●:京都市左京区鞍马本町1074

●:在出町柳搭叡山电铁鞍马线,在终点鞍马站下车,步行约5分钟,至本堂大概要走路30分钟。到出町柳可以搭巴士17、201、203、3号。

●:8:30~16:30,6月~8月8:30~17:00。

●:周一、12月12日~2月底。

●:200日币

鞍马寺山门前是一条长长的石阶参道,境内包括转法轮堂、寝殿、本殿、童形六体地藏尊和一座育儿园。本殿内的灵宝殿,收藏许多佛教美术品与名歌人谢野晶子遗物、鞍马山动植物标本等。

古代的鞍马寺,据说是恶魔和盗匪出没之处,但是当年的悲剧英雄—源义经,却曾在这里与红脸、长鼻子、形貌好像人类的天狗妖精一起修炼呢。

源义经是源氏家族的将领,12世纪时率领军队歼灭平氏家族,后来却被兄长源赖朝陷害,最后自杀身亡。

鞍马寺的红叶景观分布于山门、参道和本殿附近。站在本殿前方高台上,可以远眺比叡山群,春天有樱花迎风飞舞,秋天则出现层层叠叠的红叶。

鞍马寺最有名的祭典是“鞍马火祭”,每年10月22日举行,由穿着丁字裤的年轻人高举5公尺长的松明火把在街上游行,是日本三大奇祭之一。

从鞍马寺可以通往由岐神社,这座神社奉祀鞍马地区的氏神。神社拜殿构造有如舞台,周围枫树密集成林。秋季时分可见红艳的枝丫低垂在屋簷之上,或伸展在舞台之前。由岐神社中央是又长又陡的石阶参道,屹立着巨大的杉木,杉木顶端绿意参天,仿彿一把张开的巨伞,吸引很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影。

位于鞍马寺前方的鞍马街道上,分布着几家土产和料理店,出售有著名的精进料理、山椒饼、牛若饼、山椒渍和佃煮等。

沿着鞍马寺的“木之根参道”而行,可以走到贵船神社。木之根参道上布满树木板根,是从前牛若丸练习跳跃的地方,拥有千年树龄的“大杉权现”。在木之根参道寻幽探胜,必须留意脚下的巨大板根,免得被绊倒了。

贵船神社(Kibune-Jinja)

●:红叶期间:11月上旬至中旬

●:京都市左京区鞍马贵船町180

●:位于京都贵船川附近,在出町柳搭乘叡山电车到贵船口下车,徒步约40分钟;或从鞍马寺沿着木之根参道步行前往。前往出町柳可搭乘17、201、203、3号巴士。

●:8:00~16:30

●:免费

●:11月7日红叶祭

贵船神社座落在贺茂川上游,是平安迁都之前所建造的。

贵船神社拥有红色鸟居,参道两旁都是朱红色灯笼。从长长的参道拾级而上,沿途可见古木横生、深深浅浅的红叶掩映着社殿,十分宁静清幽。贵船神社包括本殿、拜殿、权殿、末社、奧宮等,周围红叶遍布,尤其是奧宮参道附近。站在境内高处往下看,可以在潺潺溪水声中眺望贵船川天然美景。

贵船神社奉祀京都人最崇敬的水神,每年7月7日这里举行的“贵船水祭”,都有许多从事和水有关的行业,例如:造酒业、料理店、果子屋等前来参加。

除了春天赏樱、秋天观赏红叶外,神社附近还有许多茶屋和料理店,令人津津乐道。其中位于贵船神社参道旁的Fujiya料理旅馆,创业大约170年,是川床料理的发源地。每年夏天都会在贵船川河床上铺设席位,让游客一面赏景、纳凉,一面品尝川鱼料理。再过去,还有一家数寄屋造的Hiroya料理旅馆,也是深受艺术家和外国游客青睐。

延历寺(Enryakuji)

●:红叶期间:10月下旬~11月中旬

●:滋贺县大津市土反本本町4220

●:8:30~16:30,12月至2月9:00~16:00。

●:拜观550日币(三塔共通券)、850日币(三塔共通加上国宝殿)。

◎在京都车站搭17、18号巴士到叡山电车八濑园马尺,再搭叡山电缆车(cable car),至“Cable比叡”下车,约9分钟。再接缆车(ropeway),至“比叡山顶”。

叡山电缆车全年第一班车都是8:30发车,但末班车时间不同,4月1日至7月15日、9月1日至9月30日18:20,7月16日至8月31日21:20,10月1日至3月31日17:30,12月中旬到3月中旬能滑雪的日子,周日、假日前天22:20,其他21:55;头班车和末班车间,每半小时一班。大人单程530日币、往返1040日币,小孩单程270日币、往返520日币。

叡山缆车全年第一班车是8:44,4月1日至7月15日、9月1日至9月30日末班车18:12,7月16日至8月31日末班车21:12,10月1日至3月31日末班车17:20,头班车和末班车间,每小时的12、20、44、52分发车。大人单程310日币、往返600日币,小孩单程160日币、往返300日币。

◎从JR比叡山土反本马尺或京阪土反本马尺搭登山电车(Cable Car)。这段登山电车长2024公里,是日本最长的登山电车,所需时间约11分钟。全年第一班车时间为8:00,但12月1日至2月底为8:30,末班车3月1日至31日、10月1日至11月30日17:00,4月1日至30日、9月1日至30日17:30,5月1日至7月19日18:00,7月20日至8月31日18:00(周日、假日及8月14至16日延长至18:30),12月1日至31日16:30,1月1日至2月底17:00。大人单程840日币、往返1570日币,小孩单程420日币、往返790日币。

◎从京都市区可搭巴士直达延历寺巴士总站、比叡山山顶,得注意巴士班次不多,平常时间(3月21日至11月30日)从京都车站发车的时间是9:10、9:50、10:45、13:00,所需时间约1个小时10分至1个小时20分,也有从三条京阪站直发的班次,时间是8:55、12:00、14:00、15:00;在7月20日至8月26日、11月1日至23日间的周日、假日及8月14日至16日3天,各有8:50、10:20两班增发车。

●:10月23日—11月23日红叶祭,11月前游山可利用循环巴士。

●:比叡山上气温比京都还要低,前往赏枫,最好携带御寒衣物和雨具。而比叡山山内有巡游巴士,可节省很多游览的时间,连络区域包括比叡山山顶—延历寺东塔—延历寺巴士总站—延历寺西塔—延历寺峰道—延历寺横川,一日周游券大人900日币、小孩450日币。运行时间从3月21日至11月底。

●:http://www.hieizan.or.jp

比叡山的红叶从山脚下开始,逐渐渲染到游园区内和比叡山顶,无论搭乘缆车或站在展望台上都可欣赏到。其中最灿烂的应该是延历寺附近的枫树,经常透过阳光的透射,散发出耀眼色泽,将寺院塔影衬托得更具秋意。

延历寺位于比叡山山顶、四明岳的东北方,是天台宗大本山。天台宗最澄法师在山上苦修7年之后,于西元788年所建立的延历寺被视为守护京都的寺院。平安时代末期,延历寺势力达到最高峰,当时山上总共建有3000坊。到了南北朝战国时代,延历寺僧侶成为扰动政权的根源,西元1571年织田信长征讨此地,放火焚毁所有寺院建筑,直到17世纪,延历寺才得以重建。

目前延历寺包括3塔16谷2别所,座落在东塔、西塔、横川等3个区域,其中东塔的根本中堂是1642年所建,拥有入母式铜制屋顶、朱红色回廊和梁柱,被列为国宝文化财。

根本中堂内四方形须弥坛,供奉着各种佛像,祭坛前的不灭宝灯,听说从建寺以来不曾熄灭过。此外,东塔范围内还有展示延历寺古文化财的国宝馆、大讲堂、阿弥陀堂、文殊楼、大黑堂、宿坊等。西塔距离东塔西北方约1.5公里,以转法轮堂为中心,包括常行堂、法华堂等。

延历寺的红叶,遍布于东塔及西塔周遭的山峦和谷坡,尤其是从国宝馆到大讲堂、根本中堂附近的参道两旁更加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