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如饺子

好吃不如饺子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都有吃饺子的习俗。那么,“饺子”是怎么来的呢?

饺子的形状有点呈角型,古人称作“角子”。据考证,它的出现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南北朝至唐朝时期,叫“偃月形馄饨”,北宋时期,称“细料儿”,南宋时期,又改名“燥肉双下角子”。清朝时,有人解释说,元旦的子时,一家人一起吃角子,象征着更岁交子,新旧交替,辞旧迎新。所以人们有年三十夜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又有图吉利的意思。大年初一,只要有条件,家家都要用白面包饺子吃,叫作“煮饽饽”。无论贫富贵贱,举国相同。富的人家还会暗暗地把小块金银藏在饽饽中,用来占卜家人来年是否顺利。谁吃到了,那就预示着他来年非常吉利,事事顺心。

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的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饺子的叫法很多,唐时叫“汤中牢丸”;元时称“时罗角儿”;明时称“粉角”;清时称“扁食”。饺子因其做熟的方法不同,有水饺、煎饺、蒸饺之分。至于饺子的馅,则更丰富了,完全可由各人的口味自由搭配,除猪、牛、羊肉外,还可拌进白菜、韭菜、豆角、茴香、芹菜等各种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