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羟基丁酸(PHBV)
在20世纪80年代,Slater.S.C.等将合成PHB菌A.eutrophus(产碱杆菌属)的有关酶,利用基因工程法引入油菜、向日葵等油料植物获得转基因植物(trangenicplants),从这些转基因植物的细胞质或质体中克隆合成PHB。这是一种高度结晶(80%)的生物可降解聚酯,熔点高达179℃。但它的热稳定性差,一般在PHB中加入羟基戊酸(HV)共聚,实现内增塑作用,形成PHBV聚酯。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I.C.I.公司已经成功地生产出PHBV,并投放欧洲市场,但其高昂的生产成本无法适应大规模推广应用。国内外学者从菌种培养、产品分离及精制、发酵设备大型化等方面,就降低PHBV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浙江省宁波市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采用相应微生物对淀粉进行发酵提取生产PHBV纤维已经实现量产,目前正计划通过积极的市场开拓工作,尽快形成千吨规模的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