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均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4,我们是以占世界6%的水资源量支撑着世界上21%的人口。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重度缺水线,有6个省、区(河北、宁夏、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近期对水价的调整,就是运用价格杠杆促使全社会重视水资源,节约用水。这项举措对染整业震动很大。由于印染加工工艺的要求,印染布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染整产品从投入加工至完成均在水环境中运作,产品在水中诞生,效益在水中获取,水资源是染整业的财富资源,水价调整无疑直接关联企业的效益问题。

纺织业名列我国工业用水的前五位,而染整耗水占纺织业用水的85%,回用率却不到10%,90%以上作废水排放,同时排放废水污染物。染整业按原纺织部标定万米耗蒸汽24t,百米耗水2.5~4t,2003年我国印染布产量超过250亿米(实际数量大大超过),按2003年全国印染行业印染布生产量计,印染废水年排放量约在16亿立方米,可见染整业耗能之大,如此众多的废水治理是印染工业沉重的负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原国家经济贸易委联合发布的《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印染废水的防污和治污都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技术政策中鼓励印染废水治理的技术进步,印染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成熟的废水治理技术,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技术政策中明确表示,在印染企业相对集中地区,鼓励多个印染企业联合,实行专业化集中治理。目前,江苏、浙江、福建等多地区集中治理设施筹建或启动运行。提倡有正常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印染企业废水可经适度预处理,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入厂水质要求后,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技术政策适用于以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黏胶纤维等)以及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按不同比例混纺为原料的各类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印染废水。为了明确提出各种纺织印染产品的废水治理技术路线,技术政策中概括提出了棉纺机织和针织印染产品、毛精纺和粗纺染整产品、绒线产品、真丝绸印染产品、化纤仿真丝绸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印染废水及洗毛废水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

目前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审计的40余家印染企业中,经统计可使废水排放量减少10%~30%,污染物排放量减少5%~20%,因此,清洁生产的实施对降低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一些先进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纷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染整业进行迁移,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染整行业建设,首要问题是能源、水资源与废水的处理。不解决好水的问题,不但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行业持续发展,而且还影响纺织产品档次和质量。为此,各科研院校和企业对行业的污染治理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研发,开发并采用先进的节能和污水处理新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