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染整加工中的清洁生产和环保性一方面与染料、助剂本身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染料合成中的副产物和未反应的原料有关。开发生态纺织品,必须选用环保型染料和绿色助剂。
2003年6月~2004年1月,国际市场对纺织品和纺织化学品先后出台了5个新的“绿色壁垒”,涉及纺织染料、纺织助剂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欧盟还相继提出了对非环保染料的限制,对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杀虫剂、有机氧化物等的含量实施严格限制。
绿色生产,一方面是研究和开发各种新技术;另一方面是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改革。染化料的生产原料除了石油外,植物油脂原料也受到重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元素表面活性剂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又成了新的领域。
人们以前对印染助剂首先考虑如何达到第一功效,很少考虑其对人体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印染助剂的选取原则趋向于:在对人体产生尽可能少的毒副作用和保证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再研究发挥助剂的最佳功效。这种发展趋势使生产厂商和研究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更新观念,认识到“绿色壁垒”虽然具有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消极一面,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趋向和产品的生产商、经销商对正在全球掀起的“绿色浪潮”、清洁生产的积极回应。
(2)加强研究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和环保型纺织染料助剂,满足在毒性、诱变、致癌、遗传、神经、过敏和免疫等方面的严格要求,选用的化工原材料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3)集中于环境性能方面问题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是绿色化学(可持续化学)。绿色化学体现在催化技术、光化合成技术、可再生利用工艺、去除重金属技术等方面,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产品的纯度、产品可生物降解为研究新方向。
(4)建立现代标准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和指标控制是促进使用清洁工艺生产绿色纺织品助剂和绿色纺织品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做到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