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与技术线路
1.研究内容
通过对长江中游地区28个主要城市的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分别进行测度,试图构建城市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协调模型,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整体及各个城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针对耦合协调度不同的城市分别提出不同的推进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中游地区整体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实现质的提升,为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第一,从理论上对城市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耦合机理进行诠释。首先,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城市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进行简要评述,接着从理论视角从创新、新型城镇化和系统耦合三个方面分别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最后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对城市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耦合机理进行诠释。
第二,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性研究。构建包含创新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并分别测度2011—2016年长江中游地区28个主要城市的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借助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城市的耦合协调度,以耦合协调度为主要分析指标判断各城市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发展状态,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耦合协调度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尝试分析其原因。
第三,依据实证结果为创新能力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协调发展情况不同的城市提出针对性建议。针对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耦合协调度不同的城市,结合实证研究结果,从各地市当前在创新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出发,提供促进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技术路线
在分析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借助相关指标体系,以城市为最小研究单元,量化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期为更好地促进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是理论分析部分,通过查阅大量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形成文献综述,然后在文献综述与三大方面的理论基础之上,分析城市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相互作用的耦合机理;接着是实证分析部分,在对长江中游地区28个主要城市的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分别测度之后,以测度结果为依据计算二者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性;最后是结论展望,结合以上两个部分的实证结果提出促进创新能力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图2-1 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