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两支部队的优良基因奠定了中共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而两支起义部队的成分存在不...
五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两支部队的优良基因奠定了中共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而两支起义部队的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南昌起义部队主要是由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一〇一师,第二十军全部,第四军第七十三、七十五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三军官教导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计约两万人(又有“3万人说”),起义部队几乎全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他们作战勇敢顽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讲究战略战术,有完整的建制和严明的军纪,有北伐时号称“铁军”的第四军,有能征善战的叶挺、贺龙等指挥员。但是,这些部队也带着严重的旧军队作风,诸如官兵不平等,军官霸气十足,享乐、赌博之风严重。
秋收起义部队则主要是由工农群众武装组成。特别是第二团,是秋收起义4个团中人数最多、工人比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第二团以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为主力。秋收起义中攻萍乡、占醴陵、打株洲、夺浏阳都是第二团工农群众共同战斗的结果。起义成员文化不多或没有文化,却对共产党一往情深,对毛委员无比尊敬和爱戴,工农群众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使他们认识到:为了实现共同的革命理想,只有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能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尽管秋收起义部队中也有些人来自旧的部队,但工农群众对党的信任、对革命的忠诚、对未来的向往、对同志的友爱表现使他们也融合在一起,所以“三湾改编”能得到战士普遍的支持和拥护。然而,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参加的人数更少,战斗力也远比不上南昌起义的部队。秋收起义队伍中绝大多数人身穿工农便服,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对怎么进攻和防御、如何穿插击破敌人几乎一无所知。部队多是梭镖、鸟铳、大刀,武器装备十分简陋落后。井冈山会师初期,参加南昌起义的某些军官看不起参加秋收起义的战士,认为他们只会玩嘴皮子做群众宣传、鼓动工作,而不会带兵打仗;参加秋收起义的人则看不惯对方傲慢自大,摆“老爷”架子。面对两支起义部队成员的这些特点,如何把他们的优势与特长综合发挥出来,同时又克服各自的不足,是毛泽东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而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根据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紧紧依靠党的组织和发挥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三湾改编的经验,着手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他明确地提出了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建军原则,提出了“军队是服务于党的工作的政治力量”的观点。他认为:这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应该是战时能战斗,平时能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的政治力量。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热爱人民群众,做人民群众的子弟兵。军队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1]于是,这两支起义军在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的指引下,在井冈山战火硝烟的洗礼中,在“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的艰辛的环境里摔打、锤炼,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共同进步,最后融于一体,打造出一支全新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服从党的指挥的新型的人民军队。我们的党和人民就是依靠这支优秀的军队,从井冈山一路走来,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全面抗战、三年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8月1日南昌起义也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之日。
注释:
[1]《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24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