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开日本研究(1919—1945)》的编辑出版
刘运峰
尊敬的曹校长,各位先生,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看到《南开日本研究(1919—1945)》的样书,我不禁想起四年前《南开东北地理教本》的发现、编校和出版。
2015年7月的一天,南开大学图书馆在向津南校区搬迁过程中,从1946年南开经济研究所自昆明回迁时的藏书中发现了油印的《南开东北地理教本》,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因为,这是人们苦苦寻觅了很长时间而又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一部书。学校决定,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出版这部书。这时,只剩下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了。
那时,我刚刚到出版社任副总编辑,受命完成这个任务。按照常规,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重新录入、排版和三审三校一通读是不可能的事情,经过商议,决定采取影印的方式出版。我在审稿过程中,也发现不少的差错,有的是文字性的问题,有的是观点性问题。因此,我们特地请了几位资深编辑对原书进行核校,在保持该书原貌的情况下编制勘误表,附在书后,以便于阅读和研究。
从刘岳兵教授编的这部《南开日本研究(1919—1945)》可以看出,南开对于日本的研究起步非常早,成果也非常多,而尤其是以1927年南开“满蒙研究会”的成立为重要的时间节点。1927年8月,张伯苓在主持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之后,从上海乘轮船到东北考察,他耳闻目睹,深刻感受到日本人“经营满蒙之精进与野心”,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他说:“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机。”认为“国人欲愿与之(日本)抗衡,必先明了其经营之内幕不可”。11月14日,在张伯苓的亲自筹划下,“满蒙研究会”(后更名为东北研究会)在南开中学礼堂成立,以傅恩龄为主任,意在“专事收集关于满蒙问题之材料,而用科学的方法,以解决中国之问题”。1928年4月,张伯苓由傅恩龄陪同,亲自去东北地区的大连、奉天(沈阳)、海龙、安东(丹东)、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地进行调查,访问了东省铁路局经济调查局、《经济月刊》编辑部等部门,并与各方面人士举行座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认为建设东北当务之急,一修筑铁路,一奖励移民。5月7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国耻纪念会上,张伯苓作了题为“东北归来对旅途情形及东北现状的感想”的讲演。
1928年夏,张伯苓派萧叔玉、蒋廷黻、杨石先、张仲述、李继侗、傅恩龄等去东北考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学术研究工作。
正是由于张伯苓老校长的倡导,南开的日本研究才得以深入,而且薪火相传,南开也逐渐成为日本研究的重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今,皇皇19卷近千万字的“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年是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挖掘南开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南开爱国敬业、公能日新传统,是南开大学出版社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无旁贷的任务。为此,我们将《南开日本研究(1919—1945)》列入了百年南开出版计划。
这部书是刘岳兵教授锐意穷搜、钩沉索隐的一部成果。其搜罗之完备,分类之准确,体例之严谨,已经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但是,这本书在编辑加工上存在许多困难。由于原稿大多是来自原始档案资料,需要重排,加之原稿中存在的错字、脱字、衍字等手民之误,给编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有,这本书毕竟是重排而不是影印,需要对原稿中明显的错误进行订正,而不能一味保持原貌一仍其旧。另外,对于原文的一些内容,也要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按照现行的出版规范和相关规定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
为了保证这本书的编校质量,我们特意安排总编助理、编审莫建来同志担任责任编辑。莫建来同志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是来新夏先生的高足,有着丰富的编辑经验,曾经负责《严修日记》《益世报》《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民国红学要籍汇刊》《民国文学名刊汇编》《左联文艺期刊全编》《张伯苓全集》《俞辛焞文集》等大型图书的编辑工作。
我们在审稿中发现,该书中的原稿由于刊印时间较早、编校不精等原因,存在大量的误排,这就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和上下文进行判定,比如,“迸德国于中国权利之外”,其中的“迸”是“屏”的误排。再比如,将“苛政”排成“苟政”,将“远东”排成“远电”,将“张荫桓”排成“张荫椬”等。当然,也存在原稿不误而排错的情况,如将“昏惑”排成“昏感”,将“骋其野心”排成“聘其野心”,将“大冶”排成“大治”,将“销售”排成“锁售”,将“必与”排成“必兴”(原文“與”和“興”形近),将“藩镇”排成“藩镜”,将“各国”排成“各团”,将“三昧”排成“三味”等等,不一而足。
校样中存在的更大问题是出现了不少遗漏,比如胡思猷的《日本和帝国主义》一文,其中“以阶级特权为单位的国家”前就漏排了“所以那以自由平等成立的国家,其实仍是以资本为中心”一句。何廉讲的《日本之经济发展及其现况》,其中“因日本造纸事业之发展亦速”,原文应为“因日本造纸事业之发达,林业之发展亦速”。再比如蔡维藩的《日本几个根本错误》一文,其中“日本只宜于向”之后漏排了“海洋方面求商业的发展,偏偏海洋方面英美两国不容许她独占;她不宜于向”这部分内容。
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
编校完成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难题。由于这本书要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前18本统一版式、统一装帧、统一材质,而双方相距千里之遥,又不在同一个印厂印制,很难达到统一。为此,我特意叮嘱出版科科长马琳同志,一定要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勤于沟通,在用纸、用料、裁切、工艺等方面力求一致,至少不能出现明显的差异。现在,这19本书摆放在一起,虽然有一点细微的差别,但是,整体是统一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编辑出版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在人手紧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够在南开百年校庆之前如期出版这本书,也算是我们为百年校庆交上的一份答卷,希望这是一份合格的答卷。
谢谢大家!
2019年9月28日
(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