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

一、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楚雄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地跨北纬24°13′~26°30′、东经100°43′~102°32′,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楚雄州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市相望,是省会昆明市西出滇西7州(市)及缅甸的必经之地,故有“迤西咽喉”之称。全州行政区域总面积29258km2。州府驻楚雄市城区,海拔1773m,东距省会昆明165km。

(二)地质地貌

楚雄州境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从南北展布看,具有中部高、南北低、北部比南部稍高的特点;从东西展布看,东西稍高、中部低缓。最高点为大姚县百草岭的主峰帽台山,海拔3657m;最低点是双柏县与玉溪市新平县交界的三江口,海拔556m。境内地层发育完全,褶皱、断裂发育,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盆地及江河沿岸的平坝所占面积不到10%,是一个以高中山和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主要山脉有东部的乌蒙山、西南的哀牢山、西北的百草岭,形成三山鼎立之势。

(三)气 候

楚雄州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起伏海拔变化,具有南、中、北亚热带及温带等多种气候型,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不同气候型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地理位置交错,大致有以下5种气候型:

1.南亚热带气候型,包括海拔1300m以下的地区,年均气温22℃,全年无霜或近无霜,全年≥10℃积温6000℃以上,最冷月均温12℃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600~700mm。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元江两大水系河谷地段,呈树枝状、块状或围裙状分布。

2.中亚热带气候型,包括海拔1300~1750m地段,分布于禄丰、永仁、楚雄、南华、牟定、大姚等县(市)坝区,全年≥10℃积温5000~6000℃,最冷月均温8~12℃,霜期3~4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700~900mm。

3.北亚热带气候型,包括楚雄、大姚、姚安、南华、武定、牟定、双柏等县(市)的半山区,海拔1750~2000m,全年≥10℃积温4200~5000℃,最冷月均温7~9℃,霜期4个月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900~1000mm。

4.南温带气候型,海拔2000~2300m的山区,多为中山地带,全年≥10℃积温3200~4200℃,最冷月均温4~7℃,霜期5个月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mm。

5.其他气候型,海拔2300~2600m以上地带,霜期达半年左右,为高寒山区,中温带气候型。海拔2800m以上属北温带气候型。

楚雄州年平均总日照时数2446.7h,年平均降雨量在800~1000mm,热量及水分水平分布。州内热量除随海拔高度变化外,水平分布以元谋为中心,北起永仁、南抵禄丰有一带状高温区,其中心元谋年平均气温高达21.9℃,外围逐步降低。降水分布特点一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二是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平均海拔每增高100m,降水量约增加30mm;三是同一条山脉,其东面坡降水量总是多于西面的降水量。

(四)水 文

楚雄州地跨金沙江、红河两大水系,其分水岭西由祥云普棚入南华五街,经徐营、雨露向东南至楚雄子午,转东北经苍岭进禄丰高峰,延伸到武定九厂,再折向南由禄丰碧城、勤丰、腰站、川街出境入易门县,分水岭在州境中部偏南地带,基本呈一向南突出的弧形。分水岭以北为金沙江水系,其中金沙江在州境段全长137km,水系流域面积1.71km2,涉及除双柏县以外的8县1市,占全州流域面积的60.1%,金沙江水系在楚雄州境内的主要河流有5条,流向均由南向北,其中除蜻蛉河为二级支流外,其余4条均为金沙江一级支流,从西向东的次序为:渔泡江、万马河、蜻蛉河、龙川江、勐果河;另外还有径流面积100km2以上的一级支流4条分别是湾碧河、多底河、永兴河、黑鲁拉河和三级支流菜园河。分水岭以南为红河水系,红河水系流域面积1.13万km2,涉及南华、楚雄、禄丰3县(市)的大部分地区和武定、元谋2县的部分地域,占全州流域面积的39.9%,主要支流有礼社江、马龙河、绿汁江及14条小支流,流向均由北向南。

(五)土 壤

楚雄州境内地带性土壤有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水稻土、燥红土、石灰土、冲积土、盐土10个土类、18个亚类、57个土属、145个土种。酸碱性适中,宜种范围广,其中紫色土占总面积的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