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金钱荣.云南林学实践与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7.
[2]金钱荣.云南林学实践案例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
[3]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资源(云南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4]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调查报告[R].2019.7.
[5]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实验室.云南省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报告[R].2001.
[6]国家林业局.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7]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科院,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实验室.云南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野生植物[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8]大姚县林业局.大姚县二类资源调查报告[R].2009.11.
[9]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姚县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16.8.
[10]中共大姚县委党史研究室,大姚县地方志办公室.大姚年鉴2014版.
[11]大姚县林业局.大姚县林业志.内部资料.1996.
[12]大姚县林业局.百草岭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J].2003,8.
[13]姚安县林业局.姚安县二类资源调查报告[R].2007.8.
[14]南华县林业局.南华县二类资源调查报告[R].2007.8.
[15]杨国平,郑征.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生态学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
[16]施庭有.楚雄州森林生态系统地位和价值估算[J].林业调查规划,2002.
[17]陶冶.楚雄土壤简说[J].楚雄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18]韦宇,李秀寨.楚雄市植物资源探析[J].林业科学:现代农业,2009.
[19]余朝俊.浅谈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J].生态经济,2001.
[20]李雪玲.云南楚雄州双子叶植物区系特征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3.
[21]张兴,欧阳志勤.云南林木植物物种保护和利用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0.
[22]陈丽,董洪进.云南省高等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状况[J].生物多样性,2013.
[23]姜汗侨.云南植被分布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J].云南植物研究,1980.
[24]吴征镒.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5]吴征镒.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上、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26]云南植被编写组.云南森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7]《云南森林》编写委员会.云南森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6.
[28]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业厅.云南树木图志(上、中、下册)[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
[29]张茂钦.云南珍稀濒危树种生态学研究[J].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30]古今,李维蛟.云南中草药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9.
[31]方成,储博彦.中国乡土树木50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32]喻理飞,陈光平,余登利.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2018,12.
[33]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业厅,昭通市林业局.乌蒙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2007,3.
[34]北京林业大学.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5]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6]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37]金小凤.昆明市园林绿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17(2).
[38]A.巴提亚.政策、人力资源与参与性管理[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39]云南省森林生态旅游协会.云南省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1998.6.
[40]何志强.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3(2).
[41]陈玉德,张志钓.云南干热河谷的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0(6).
[42]朱丽娟.科学经营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J].创新科技,2013(10).
[43]毛龙生.观赏园艺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4]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5]杜树荣.浅谈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7,4.
[46]李景文.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47]王小德,方金凤.城市园林绿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17(2).
[48]赵忠.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49]徐洁,周晓罡.芳香植物研究与应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50]樊国盛.云南风景园林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51]翟明普.现代林业培训理论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52]马益斌,范桑桑,刘强,等.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分析——以海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
[53]杨克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操作手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4]邢超,李斌.ArcGIS学习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5][美]Maribeth price.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6]吴静,何必.ArcGIS9.3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7]韩熙春.测量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