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际遇与缘分
2025年09月26日
2.际遇与缘分
问:在创作中艺术家之间会出现艺术形式或风格上的交叉吗?
答:艺术风格的交集一定存在,但创造很奇妙,近似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比如A和B有相似性,B和C也有相似性,但是A和C未必有相似性,ABC环环相扣、错杂交集、藕断丝连,但并不是所有因素都有同一个公约数。从艺术史谱系来看,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之间存有很多缘分。并非简单的一位艺术家受到另一位艺术家的影响,而是他们存有共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从而建立艺术之间的缘分。凡·高对伦勃朗便抱有好感,我认为凡·高最感人、最伟大的作品并不是众人皆知的《向日葵》《星空》,而是他早期作品《吃土豆的人》(图5.2)。那时的凡·高正处在上下求索阶段,寻找领路人。找到谁呢?找到伦勃朗。他眼光实在好,当然,他俩也有缘。
问:从作品来看,伦勃朗是运用光的大师,凡·高的光色也是如此动人,是否在光线处理上有一些渊源?
图5.2:《吃土豆的人》
文森特·凡·高
81.5×114.5cm
布面油画
1885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
凡·高博物馆
答:《吃土豆的人》的光线的确有伦勃朗的痕迹,但这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如此贫寒的世界里,仍葆有一份温情和从容,虽然凡·高刻画的人物形态拙稚生疏,但画面中精神气氛却勃然有力,画面背后是凡·高对生活的理解:安之若素地吃着土豆,对贫寒生活,一家人心安理得地共同承负。仔细看看伦勃朗晚年的诸多老人画像,厚重、朴素、安静,凡·高显然与这种精神气质建立了缘分。
艺术史上有心有灵犀、神交互映的例证,也存在铁石心肠、坚硬不已地“拒绝”。艺术史中多有家族类似现象,但绝对不是每一位艺术家都会对所有艺术家敞开,也未必能点燃另一个艺术家,这与艺术家伟大与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