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财富源泉

发现财富源泉

岛上的农业种植政策由阿姆斯特丹领导人制定。而对决策起决定作用的既非群岛数量的增长,亦非每次收成的亏损,而是市场的交易状况。这里的粮食种植以阿姆斯特丹的价格为准绳,爪哇人对此无法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某一年要大力推进种植,下一年却要焚毁收成。他们不理解这种人类任意违背大自然法则的古老方法。荷兰人将粮食的富足和短缺玩弄于股掌之中,任意增加或减少供应量。爪哇人不明白这些,但能从这些精打细算中嗅出背后的阴谋。

荷兰商人的黄金从何而来?其一来自爪哇人用汗水浇灌的桃金娘科丁香:这种植物形似月桂、花萼鲜红饱满。采摘下其花瓣用小火蒸馏,高温下可得味甘的丁香油,有润喉、暖胃的功效。这些半干的丁香从山地被运到气候较寒冷的欧洲。当时欧洲人对丁香的需求远超过今天,丁香油能缓和胃部不适,促进消化。

胡椒科的价值也不容小觑。没有人想到,胡椒树红而不艳的果实下面还藏着金黄色的根茎。这些黑、红、白色的胡椒尝起来舌如针刺,然而,正是这如放大镜下的聚光效果一样强烈刺激人味觉神经的植物被竞相追捧和高价交易。

不过,荷兰人发现,最有潜力的财富源泉是咖啡。而咖啡在当时的巽他群岛上尚无人了解,人们最多知道是阿拉伯人随船将其带来,但没有人曾想到,可以在这里种植咖啡。荷兰人威廉·梵·奥特博(Willem van Outborn)是第一个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上种植咖啡的人。此前,当地人从印度人那里学到喝茶可以保持清醒,烧酒和棕榈酒能麻痹神经。

1690年,当荷兰船只停靠在阿拉伯时,几位水手折下几株咖啡树枝。最初,它被当作稀罕物带到阿姆斯特丹,并被种植在玻璃温室中供科学观察。不久,有人想出,何不将其他的咖啡树枝带到别的热带气候国家?于是,几株咖啡树枝从阿拉伯被带到巴达维亚4,种植在温暖而松软的湿土中。似乎巽他群岛对这种植物期待已久,一瞬间,爪哇的咖啡树以惊人的繁殖力遍地丛生。

将咖啡移植到马来群岛是人类以前从未想到的对大自然的革命,也是贸易市场的一次重大革命。1696年,巴黎的《风流信使》(Mercur Galant)杂志中还对拉巴的黎凡特(地中海东部地区)商路进行过如下一段描述:“咖啡在麦加生长成熟后,通过小船运到不远处的吉达港口,再由货船运往苏伊士,那里的骆驼商队早已等候着将其送到亚历山大港。法兰西和威尼斯商人在埃及购买咖啡豆带回国。”

然而短短几年,阿拉伯作为世界咖啡的生产国已退居二线,咖啡不再经过苏伊士,而是通过更远的航路绕道非洲和好望角。从巴达维亚装船到鹿特丹卸货,完全由荷兰一手操办。从1700年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长期垄断世界咖啡的市场价格。

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做的再不是什么冒险之举,其实力强大且持久。曾经的民族大迁移中,日耳曼人因高温没能成功在非洲北岸国家称霸,如今,这个西北部日耳曼民族在马来群岛做到了。荷兰人唯一需要戒掉的是他们的勤奋。在这里,他们不允许像在家乡一样卖力工作,因为如此高大的体型也意味着高心脏病发病率。

身材瘦弱、已经适应高温天气的马来人沦为荷兰人的奴工。荷兰人将对故乡的思念融入当地的热带气候,建造出很多混合风格的房子。石头砌成的房屋带有宽阔的游廊,由三根结实的石座支撑在地面上,以使房屋和地面之间自由通风,防止蛇虫和其他爬行动物的入侵。房屋内只有起居室,所有其他会产生气味的厨房、浴室和储藏室都设计在边房中。通往边房的走廊带有屋顶,这样人们在雷暴雨天气通行也可以不被淋湿。墙上不见任何饰品,因为饰品挂在墙上的阴影处会引来毒蜘蛛结网。

荷兰人每天只活动几小时,通常都是懒洋洋地躺在折椅上,吃了太多,当然要休息消化。难道他们没有什么方法来驱散这种昏昏欲睡的感觉吗?连穆罕默德都早已赞扬了这种提神饮品,荷兰人也早就开始做咖啡生意并学会如何饮用。来自莱茵河和斯凯尔特河流域的荷兰人不论在家乡还是热带岛屿,都钟情于咖啡,因为咖啡有一种魔法,能在北方的冬季暖胃,驱散体寒;在季风区,一杯咖啡也能缓和多变的气候带给人的压抑。当然,除了咖啡,荷兰人也喝其他饮料提神,比如啤酒。装载咖啡的商船在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时,往往能看到不远处运输啤酒的商船。当然,这并非普通的啤酒,否则在热带的烈阳炙烤下会变质发酸。这是荷兰的近邻北德所生产的不伦瑞克啤酒。这种啤酒由一位德国化学家克里斯蒂安·摩姆(Christian Mumme)发明酿制,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他思考着如何酿制出适宜热带高温区的啤酒。直到今天,这种高浓度、含糖的深色麦芽啤酒仍被称为“摩姆啤酒”,能够贮存在铁皮罐头里,经历漫长的海上运输。

于是,咖啡的纯天然香味第一次和奴隶的汗水味混合在一起。阿拉伯农民从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摘下这种能让人“永远保持清醒”的果实,并将之奉为神圣的饮料。“你是上帝之友,能消解忧愁!你像上帝一样赐予我们健康、智慧和真实。有你所在之地,人们总能保持最好的状态!”咖啡就这样被奉为神一样的存在,但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奴役。

以前,马来人只需为本地的封建领主服徭役,而现在更糟糕的是,荷兰人强迫这些领主将其领地租赁出来,导致这些奴工受到了更严酷的剥削。

租佃制让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和荷兰封建领主获利颇丰:18世纪初期是整个欧洲西部文学和文明快速发展的时期,咖啡市场火热,逐渐供不应求。眼看有利可图,荷兰和伊斯兰教的领主们迅速扩大了殖民地的咖啡种植量。但还没等欧洲的咖啡市场饱和,出于对价格暴跌和生产过剩的担忧,东印度公司毁掉了大量咖啡花。这也是当地马来人没能参透的:没必要毁掉咖啡花,何不像对付恶魔一样直接将其连根拔除?然而,当他们将咖啡树连根拔起时,却惊讶地发现,它的叶子制成的饮料比果实颜色更深、味更苦。

随着一场遥远的海底地震,海神之子特里同(Triton)出生。未来的世界霸主英格兰在与荷兰相隔的北海对岸出现。这个年轻的海上王国马上将矛头对准称霸海洋的荷兰,他们宣称:“决不允许任何陌生产品和船只登陆英国的海港!”

这是英国向荷兰打出的第一炮,尽管不是针对荷兰的商品,但冲击了阿姆斯特丹的航运。英国人的造船业从此迅猛发展,不久就装载上了大炮和弹药。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和非洲南端之间,好望角和太平洋南部的波利尼西亚之间,海上战争此起彼伏。受战争影响,爪哇岛上咖啡堆积成山。但战争不会持久,荷兰迅速派遣巡防舰从鹿特丹冲向巴达维亚,销毁多余的咖啡库存,这样一旦战争结束,咖啡不会因供过于求而价格暴跌。这项决定是资本家关上门在小黑屋里商议的。然而,面对着阳光下漫山的咖啡树,种植园主们却并不相信这些资本家的智慧。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顺从他们的领主,或许他们想通过违抗命令来唤醒当地人对压迫的愤怒;或许他们认为商品不仅仅由波动不稳的价格衡量,他们还相信商品本身的价值。于是,和平条约一签订,他们就将积压在岛上的咖啡销往阿姆斯特丹市场。正如资本家所预测的,大批量的咖啡豆涌入市场,导致价格暴跌,咖啡商损失惨重。1782年,荷兰的咖啡价格跌破史上最低点。


1.今印度尼西亚中部苏拉威西岛。——译者注

2.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将其误认为印度,后来欧洲殖民者就称南北美大陆间的群岛为“西印度群岛”。同时称亚洲南部的印度和马来群岛为“东印度”。——译者注

3. 一部史诗作品,主要内容是瓦斯科·达·伽马和其他葡萄牙英雄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向印度的新的道路的故事。一译《葡国魂》。——译者注

4.今雅加达。——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