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储备物资

第八章 政府储备物资

思考题

1.政府储备物资的特征是什么?

2.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3.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入账成本包括哪些?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部于2017年( )月发布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的通知。

A.5 B.6

C.7 D.8

2.《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自2018年( )月1日起施行。

A.1月 B.2月

C.3月 D.4月

3.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政府储备物资、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加工的政府储备物资,政府会计主体通常应采用( )确定发出物资的成本。

A.现值 B.先进先出法

C.个别计价法 D.加权平均法

4.委托加工的政府储备物资成本不包括( )。

A.加工前物料成本 B.加工费

C.增值税 D.其他

5.下列选项中,新《制度》扩大的“双分录”核算范围有( )。

A.在建工程 B.政府储备物资

C.公共基础设施 D.存货

6.对于应当确认但尚未入账的存量政府储备物资,可以取得相关原始凭据的,其成本为( )。

A.历史成本 B.评估价值

C.重置成本 D.公允价值

7.下列各项中,捐出政府储备物资会计核算时通过的会计科目是(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B.管理费用

C.固定资产清理 D.资产损失

8.政府会计主体购入的政府储备物资,其成本不包括( )。

A.购买价款 B.运输费

C.保险费 D.增值税

9.行政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按照确定的政府储备物资成本,会计处理是( )。

A.借:政府储备物资;贷:资产基金——政府储备物资

B.借:资产基金——政府储备物资;贷:政府储备物资

C.借:公共基础设施;贷: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

D.借: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贷:公共基础设施

10.单位直接储存管理的各项政府应急或救灾储备物资等,应当通过( )科目核算。

A.制造费用 B.财务费用

C.存货成本 D.政府储备物资

11.对于应确认为政府储备物资,但已确认为存货的,应在本准则首次执行日将该资产按其账面余额重分类为( )。

A.固定资产 B.公共基础设施

C.存货 D.政府储备物资

12.下列各项中,不包括在捐赠收到的政府储备物资中的是( )。

A.固定资产 B.公共基础设施

C.存货 D.政府储备物资

13.以下不应当通过“政府储备物资”科目核算的是( )。

A.单位购入的疫情防控物资

B.接受捐赠的疫情防控物资

C.单位动用而发出的疫情防控物资

D.无偿调入的疫情防控物资

14.政府单位因动用而发出无须收回的政府储备物资的,按照发出物资的账面余额,计入( )。

A.单位管理费用 B.其他支出

C.业务活动费用 D.审业支出

15.甲市A单位购入一批救灾物资,购买价款100万元,由甲单位承担的运输费、保险费2万元,仓储费5000元,则该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入账价值为( )。

A.100万元 B.102万元

C.102.5万元 D.119.5万元

16.行政单位的政府储备物资发出时,成本的确定不能采用( )。

A.先进先出法 B.加权平均法

C.个别计价法 D.后进先出法

17.对于应当确认但尚未入账的存量政府储备物资,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 )确定。

A.重置成本 B.原始凭据注明的金额

C.评估价值 D.公允价值

18.购入政府储备物资时,政府会计主体不计入政府储备物资初始入账价值的是( )。

A.仓储费用 B.购买价款

C.运输费 D.装卸费

19.受托代储防汛物资的行政单位按照委托单位要求发出账面价值50000元的物资,对此项业务,记账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A.借:资产基金50000;贷:存货50000

B.借:资产基金50000;贷:政府储备物资50000

C.借:资产基金50000;贷:受托代理资产50000

D.借:受托代理负债50000;贷:受托代理资产50000

20.下列关于政府储备物资附注披露正确的是( )。

A.披露因动用而发出需要收回的政府储备物资的账面余额

B.披露政府储备物资发出成本的计价方法

C.披露因动用而发出预期可能收回的政府储备物资的账面余额

D.披露上一期政府储备物资的账面余额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资产物质形态看,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政府储备物资与其占有、使用的存货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政府储备物资在( )等方面与存货存在着显著差异。

A.功能作用 B.管理方式

C.资金来源 D.业务流程

2.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主要规定了政府储备物资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通过( )盘盈等取得政府储备物资的计量要求。

A.购入 B.委托加工

C.接受捐赠 D.无偿调入

3.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主要规定了政府储备物资发出的计价以及不同情形发出储备物资和储备物资销售( )等情形的会计处理要求。

A.更新(轮换) B.报废

C.毁损 D.盘亏

4.下列( )不计入政府储备物资成本。

A.仓储费用

B.日常维护费用

C.不能归属于使政府储备物资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D.日常管理费用

5.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政府储备物资有关的下列( )。

A.各类政府储备物资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

B.因动用而发出需要收回或者预期可能收回,但期末尚未收回的政府储备物资的账面余额

C.确定发出政府储备物资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D.其他有关政府储备物资变动的重要信息

6.对于应当确认但尚未入账的存量政府储备物资,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以下( )原则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

A.可以取得相关原始凭据的,其成本按照有关原始凭据注明的金额确定

B.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但按规定经过资产评估,其成本按照评估价值确定

C.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重置成本确定

D.没有相关凭据可供取得、也未经资产评估的,其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确定

7.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B.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政府储备物资,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价方法确定发出物资的成本

C.政府会计主体盘盈的政府储备物资,其成本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确定

D.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政府储备物资、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加工的政府储备物资,政府会计主体通常应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物资的成本

8.政府储备物资应当按照政府储备物资的( )等进行明细核算。

A.价格 B.种类

C.品种 D.存放地点

9.下列关于政府储备物资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大部分是流动资产

B.在应对可能发生的特定事件或情形时动用

C.其购入、存储保管、更新(轮换)、动用等由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专门管理制度规范

D.价值通常较低

10.政府会计核算时,下列( )属于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范围。

A.战略原料 B.抢险救灾物资

C.医药器材 D.重要商品物资

三、判断题

1.对比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购入的政府储备物资,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使政府储备物资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支出。 ( )

2.相关行政管理职责由不同政府会计主体行使的政府储备物资,由负责提出收储计划的政府会计主体予以确认。 ( )

3.对于储备物资调拨,某些储备物资品种的“采购单位”只能提出动用计划,需报上级单位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不“拥有储备物资调拨权力”。 ( )

4.对政府储备物资不负有行政管理职责但接受委托具体负责执行其存储保管等工作的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将受托代储的政府储备物资作为受托代理资产核算。( )

5.在名义金额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 )

6.政府储备物资是存货核算的内容。 ( )

7.对外销售政府储备物资并按照规定将销售净收入上缴财政的,应当将取得销售价款时大于所承担的相关税费后的差确认为应缴财政款。 ( )

8.行政单位管理的储备物资中,对调用后收回、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储备物资,由对其具有长期直接支配权的行政单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也确认为政府储备物资。( )

9.政府储备物资应当在储备物资发出时确认。 ( )

10.政府储备物资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实施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进行抗灾救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等特定公共需求而控制的有形资产。 ( )

四、业务题

1.资料:某市行政单位为夏季防汛做物资储备,自行购入防汛器材20000元,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同时,其接收省级政府无偿调入的一批价值300000元的防汛用器材,并用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20000元,以及接收市内的某器材公司捐赠的一批价值50000元的防汛用器材,用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10000元。

要求:请根据资料做出该行政单位的平行账务处理。

2.资料:某行政单位将一批防汛器材销售,账面价值为300000元,收到器材款400000元,销售过程中发生相关税费30000元,该销售需列入本单位预算;并且该单位处置了一批临期防汛物资,账面价值为60000元,收到价款80000元,发生相关税费5000元,该物资款须上缴财政。

要求:请根据资料做出该行政单位的平行账务处理。

五、案例分析题

某行政单位收到上级无偿调入的政府储备物资,发票上注明价值共计100000元,并为此支付运费5000元(不考虑相关税费)。李明是该行政单位的一名会计人员,他在收到物资时,根据凭证做以下账务处理:

借:库存物品105000

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5000

请结合资料分析李明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如何纠正?并思考存货与储备物资有哪些不同?

(景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