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

第十五章 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单位本年财政拨款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及相关变动的具体情况的报表是( )。

A.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B.预算收入支出表

C.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D.本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

2.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内预算结转结余的变动情况的报表是( )。

A.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B.预算收入支出表

C.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D.本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

3.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反映单位期末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其他货币资金的合计数。本项目应当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若单位存在通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核算的受托代理资产,还应当按照前述合计数扣减“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下( )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A.“受托代理资产负债” B.“受托代理资产”

C.“其他库存现金” D.“其他银行存款”

4.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中“调整年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栏中各项目,反映单位对年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调整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下( )明细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A.“财政拨款结转” B.“财政拨款结余”

C.“年初余额调整” D.“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

5.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归集调入”栏中各项目,反映单位本年按规定从其他单位调入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 )科目下“归集调入”明细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A.“财政拨款结转” B.“财政拨款结余”

C.“年初余额调整” D.“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

6.“本年财政拨款收入”栏中各项目,反映单位本年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预算拨款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 )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A.“全部预算收入” B.“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C.“事业收入” D.“上级补助收入”

7.“单位内部调剂”栏中各项目,反映单位本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在单位内部不同项目之间的调剂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下的( )明细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A.“归集调入” B.“归集上缴”

C.“年初余额调整” D.“单位内部调剂”

8.流动比率,反映政府利用( )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A.货币资金 B.流动资产

C.资金结存 D.结余结转资金

9.专项债务率,反映地方政府动用( )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

A.政府性基金预算可偿债能力 B.一般公共预算可偿债能力

C.流动资产 D.货币资金

10.税收收入比重,反映政府收入的稳定性及质量,是指( )占年度收入总额的比例。

A.年底总收入扣除非税收入 B.年度决算收入

C.年度税收收入 D.年度预算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应当包括( )。

A.会计报表 B.报表附注

C.财务分析 D.预算绩效评价

E.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情况

2.政府部门财务报表附注重点是对财务报表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 )。

A.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声明

B.报表涵盖的主体范围

C.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D.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和进一步说明

E.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重大事项的说明

F.部门及所属单位代表政府管理的有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说明,包括政府储备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和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3.政府部门财务分析,主要包括( )。

A.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B.部门财务运行情况分析

C.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

D.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E.资金使用效率分析

4.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应当包括( )等。

A.会计报表 B.报表附注

C.财政经济分析 D.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情况政府部门

E.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分析

5.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 )。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费用表

C.现金流量表 D.当期盈余与预算节余差异表

E.净资产变动表

6.政府财政经济分析应当包括( )。

A.财务状况分析 B.运行情况分析

C.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分析 D.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分析

7.政府财务状况分析主要包括:资产方面,重点分析政府资产的构成及分布,对于货币资产、政府对外投资、政府储备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重要项目,分析( )以及对于( )和( )的影响。负债方面,重点分析( ),通过政府资产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分析政府当期及( )未来情况。

A.各资产比重变化趋势 B.公共服务能力

C.政府偿债能力 D.债务结构以及发展趋势

E.政府债务规模大小 F.中长期债务风险

8.政府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包括:收入方面,重点分析政府收入( )分布、重点收入项目的( ),特别是( )、相关行业发展、税收政策、非税收入政策等对政府收入变动的影响。费用方面,重点按照经济分类分析( ),特别是( )对政府费用变动的影响,通过政府( )等指标,分析政府运行效率。

A.规模、结构及来源 B.比重及变化趋势

C.宏观经济运行 D.政府投融资情况

E.政府费用规模及构成 F.收入费用率

9.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分析主要包括:基于当前政府财政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结合本地区( )、( )、财政体制、( )、社会保障政策等,全面分析政府未来( )变化趋势,预测( )占( )比重等。

A.经济形势 B.重点产业发展趋势

C.财税政策 D.财政收支缺口以及相关负债

E.中长期收入支出 F.GDP

10.政府决算报表即预算会计报表,包括( )。

A.预算收入支出表 B.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C.当期盈余与预算节余差异表 D.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E.净资产变动表

11.决算报告中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做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凡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会计信息,不论本制度是否有明确规定,单位均应当充分披露。它主要包括( )等。

A.单位的基本情况 B.单位主要职能

C.主要业务活动 D.所在地

E.预算管理关系 F.预算执行信息

12.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以( )等为基础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

A.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 B.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报表

C.部门财务报表 D.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

E.物资储备资金会计报表

13.政府部门财务分析应当基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并紧密结合政府部门( )合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要求。

A.职能履行 B.预算管理

C.收支管理 D.资产管理

E.采购管理 F.绩效管理

14.政府部门每月编制的会计报表包括( )。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费用表

C.现金流量表 D.当期盈余与预算节余差异表

E.净资产变动表

15.政府部门年度编制的会计报表包括( )。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费用表

C.现金流量表 D.当期盈余与预算节余差异表

E.净资产变动表

16.政府部门既要编制月度会计报表,又要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包括( )。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费用表

C.现金流量表 D.当期盈余与预算节余差异表

E.净资产变动表

17.“应收账款净额”项目,反映单位期末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本项目应当根据( )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 )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A.“应收账款” B.“坏账准备”

C.“坏账准备——应收账款” D.其他应收款

E.“坏账准备——其他应收账款”

18.“存货”项目,反映单位期末存储的存货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当根据( )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A.“在途物品” B.“库存物品”

C.“加工物品” D.“预付账款”

E.政府储备物资

19.资产负债表“受托代理资产”项目,反映单位期末受托代理资产的价值。本项目应当根据( )科目的期末余额与( )科目下( )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A.“受托代理资产” B.“库存现金”

C.“银行存款” D.“受托代理负债”

E.“资金结存”

20.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负债合计”项目,反映单位期末非流动负债合计数。本项目应当根据本表中( )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A.“长期借款” B.“长期应付款”

C.“预计负债” D.“受托代理负债”

E.其他非流动负债

21.“上级补助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 )和( )的非财政拨款收入。本项目应当根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A.从主管部门收到 B.上级单位收到

C.从主管部门应收 D.上级单位应收

E.同级非财政收入

22.“单位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本级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开展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由单位统一负担的( )等。本项目应当根据“单位管理费用”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A.离退休人员经费 B.工会经费

C.诉讼费 D.中介费

E.其他费用

23.“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反映单位本年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年初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 )科目本年年初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A.“非财政拨款结转” B.“非财政拨款结余”

C.“专用结余” D.“经营结余”

E.“其他结余”

24.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 )的现金流量分别反映。

A.日常活动 B.投资活动

C.筹资活动 D.财政结转结余

E.非财政结转结余

25.“本年预算收入”项目,反映单位本年预算收入总额。本项目应当根据本表中( )“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 )“债务预算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其他预算收入”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A.“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B.“事业预算收入”

C.“上级补助预算收入” D.“经营预算收入”

E.“投资预算收益”

26.“本年预算支出”项目,反映单位本年预算支出总额。本项目应当根据本表中( )“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和( )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A.“行政支出” B.“事业支出”

C.“投资支出” D.“债务还本支出”

E.“其他支出”

27.事业单位提取的专用基金可以从( )中提取。

A.预算收入 B.预算结余

C.事业收入 D.上级补助收入

E.全部预算收入

28.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中,年末预算结转结余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反映单位本年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年末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本项目下( )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A.“非财政拨款结转” B.“非财政拨款结余”

C.“年初余额调整” D.“专用结余”

E.“经营结余”

29.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中,本年变动金额的“其他资金结转结余”项目,反映单位本年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本期发生额。本项目应当根据本项目下( )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A.“本年收支差额” B.“缴回资金”

C.“使用专用结余” D.“支付所得税”

E.“归集调入”

30.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中,本年变动金额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项目,反映单位本年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的本期发生额。本项目应当根据本项目下( )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A.“本年收支差额” B.“归集上缴或调出”

C.“使用专用结余” D.“支付所得税”

E.“归集调入”

31.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中,年末预算结转结余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项目,反映单位本年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年末余额。本项目应当根据本项目下( )项目金额的合计数填列。

A.“财政拨款结转” B.“财政拨款结余”

C.“年初余额调整” D.“专用结余”

E.“经营结余”

32.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中“年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栏中各项目,反映单位年初各项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 )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年初余额填列。

A.“财政拨款结转” B.“财政拨款结余”

C.“年初余额调整” D.“非财政拨款结转”

E.“非财政拨款结余”

33.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本年归集上缴或调出”栏中各项目,反映单位本年按规定实际上缴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及按照规定向其他单位调出的财政拨款结转资金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 )科目下( )科目和“财政拨款结转”科目下( )明细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A.“财政拨款结转” B.“财政拨款结余”

C.“归集上缴” D.“归集调出”

E.“归集调入”

34.“本年财政拨款支出”栏中各项目,反映单位本年发生的财政拨款支出金额。各项目应当根据( )等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本年发生额中的财政拨款支出数的合计数填列。

A.“行政支出” B.“事业支出”

C.“单位管理费用” D.“业务活动费用”

E.“其他支出”

35.附注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单位的基本情况 B.会计报表编制基础

C.遵循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声明 D.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E.其他说明情况

36.单位的基本情况,是单位应当简要披露的基本情况,包括( )等。

A.单位主要职能 B.主要业务活动

C.所在地 D.预算管理关系

E.财务管理情况

37.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主要包括( )等。

A.会计期间

B.记账本币、外币折算汇率

C.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D.存货类别、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

E.固定资产分类、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

38.为了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与本年预算结余数之间的差异,对于重要事项应当增加“当期确认为收入但没有确认为预算收入”的项目,其中包括( )。

A.应收款项确认的收入 B.预收账款确认的收入

C.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确认的收入 D.其他收入

E.经营收入

39.为了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与本年预算结余数之间的差异,对于重要事项应当增加“当期确认为预算支出但没有确认为费用”的项目,其中包括( )。

A.应收款项确认的收入 B.预收账款确认的收入

C.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确认的收入 D.其他收入

E.经营收入

40.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中的横向列表中的应当包含的项目有:年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调整年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 )、本年财政结转拨款支出和年末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等项目。

A.本年归集收入 B.本年归集上缴或调出

C.单位内部调剂 D.本年财政拨款收入

E.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41.当期确认为预算支出但没有确认为费用的项目有( )。

A.支付应付款项、预付账款的支出

B.为取得存货、政府储备物资等计入物资成本的支出

C.为购建固定资产等的资本性支出

D.偿还借款本息支出

E.退回预收账款

42.当期确认为预算收入但没有确认为收入的项目有( )。

A.收到应收款项、预收账款确认的预算收入

B.取得借款确认的预算收入

C.取得开展业务活动的收入

D.取得科研成果转化的收入

E.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收入

43.当期确认为费用但没有确认为预算支出的有( )。

A.发出存货、政府储备物资等确认的费用

B.计提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

C.确认的资产处置费用(处置资产价值)

D.应付款项、预付账款确认的费用

E.无偿调拨净资产

44.在部门财务报告中需要注明的其他重要事项说明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重要或有事项说明,没有重要或有事项的也应说明。( )以及政府会计具体准则中要求附注披露的其他内容和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单位财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A.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以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理由的说明。

B.通过债务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资产的账面价值、使用情况、收益情况及与此相关的债务偿还情况等的说明。

C.重要资产置换、无偿调入(出)、捐入(出)、报废、重大毁损等情况的说明。

D.事业单位将单位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本单位财务报表情况的说明。

E.单位被没收的罚款。

45.政府部门财务分析主要包括( )。

A.政府部门基本情况介绍

B.政府部门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C.政府部门运行情况分析

D.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

E.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

46.政府部门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部门( )等。

A.基本职能 B.机构设置

C.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及执行情况 D.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

E.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

47.政府部门可采取( )等方法进行财务分析。

A.比率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结构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E.对比分析法

48.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包括( )。

A.财务报表 B.政府财政经济分析

C.政府财政财务管理 D.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

E.GDP综合分析

49.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 )。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费用表

C.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 D.净资产变动表

E.现金流量表

50.政府财政经济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结合( ),对( )以及( )等内容进行分析。

A.国民经济形势 B.政府财务状况

C.运行情况 D.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

E.GDP情况

51.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情况,主要反映( )的政策要求、( )和( )等。

A.国民经济形势 B.政府财政财务管理

C.运行情况 D.主要措施

E.取得成效

52.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中的当期预算结余,反映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政府本期总收入减去总支出的差额,包括( )当期预算结余和( )当期预算结余等。

A.政府财政 B.政府部门

C.行政区财政本级 D.行政区财政

E.行政事业单位

53.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中的日常活动产生的差异,包括( )等。

A.因安排和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B.购买商品和服务发生预付账款、应付账款

C.当期领用存货及政府储备资产

D.当期折旧费

E.当期摊销费用

54.可偿债财力等于综合财力扣除用于保障( )等刚性支出后的财力。

A.人员工资 B.机关运转

C.民生支出 D.水电费

E.基本业务费

三、判断题

1.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是指政府财政部门将各部门和其他纳入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各主体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汇总,并以合并汇总的结果反映的政府整体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 ( )

2.政府财务报告是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双基础编制,包括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 )

3.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是反映政府主体权责发生制基础下财务会计当期盈余与收付实现制下预算会计的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双方的记账时间不一致导致的,调整后应当保持一致。 ( )

4.政府决算报告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 ( )

5.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应当以人民币作为报告币种。采用外币计量的项目,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 )

6.政府各部门应当对所属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整合,合并编制本部门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部门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应当经过确认后抵销,并编制抵销分录,在此基础上分项合并财务报表项目。 ( )

7.政府各部门使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因特殊情形发生较大变更的,应当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 )

8.政府部门财务分析应当基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并紧密结合政府部门职能履行、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绩效管理等要求进行。 ( )

9.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时,会计账簿相关数据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应当提取数据后按照相关报告标准进行调整,数据调整应当符合重要性原则,并编制调整分录。 ( )

10.编制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表时,经确认后,应当对上述被合并报表之间的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抵销,并编制抵销分录,在此基础上分项加总财务报表项目。( )

11.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要汇总本级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和下级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编制本行政区政府综合财务报表。 ( )

12.政府财政经济分析应当基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结合经济形势状况和趋势、财政管理政策措施,对政府整体财务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 ( )

13.政府决算各报表之间、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报表中本期与上期有关的数字应当衔接。 ( )

14.政府部门财务分析应当基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并紧密结合政府部门职能履行、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绩效管理等要求进行。 ( )

15.如果本年度单位发生了因前期差错更正、会计政策变更等调整以前年度盈余的事项,还应当对“年初余额”栏中的有关项目金额进行相应调整。 ( )

16.资产负债表“研发支出”项目,反映单位期末正在进行的无形资产开发项目开发阶段发生的累计支出数。本项目应当根据“研发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

17.资产负债表“权益法调整”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在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所有者权益变动中累积享有的份额。本项目应当根据“权益法调整”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 )

18.“本期盈余”项目,反映单位本年度截至年末实现的累计盈余或亏损。本项目仅在月度报表中列示,年度报表中不列示。月度报表中本项目应当根据“本期盈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本期盈余”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时,以“-”号填列。 ( )

19.收入费用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收入、费用及当期盈余情况。( )

20.“财政拨款收入”项目,反映单位本期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 )

21.“政府性基金收入”项目,反映单位本期取得的财政拨款收入中属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的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相关明细科目余额填列。( )

22.“事业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事业单位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本项目应当根据“事业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 )

23.“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项目,反映单位本期从非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事业单位因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本项目应当根据“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 )

24.“业务活动费用”项目,反映单位本期为实现其职能目标,依法履职或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本项目应当根据“业务活动费用”科目本期发生额填列。 ( )

25.“经营费用”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期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时发生的各项费用。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营费用”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 )

26.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年度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本表所指的现金,是指单位的库存现金以及其他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款项,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以及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的款项。 ( )

27.预算收入支出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各项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收支差额的情况。 ( )

28.“经营预算收入”项目,反映事业单位本年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时取得的预算收入。本项目应当根据“经营预算收入”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填列。 ( )

29.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反映单位本年财政拨款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及相关变动的具体情况。 ( )

30.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做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会计信息,不论本制度是否有明确规定,单位均应充分披露。 ( )

31.单位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业务特点,采用与其业务特点相适应的具体会计政策,并充分披露报告期内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

32.年末在报告中应当披露本期发生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需要注明变更的内容和原因、受其重要影响的报表项目名称和金额、相关审批程序,以及会计估计变更开始适用的时点。 ( )

33.会计报表重要项目说明中,单位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项目列示顺序,采用文字和数据描述相结合的方式披露重要项目的明细信息。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金额合计,应当与报表项目金额相衔接。 ( )

34.在部门财务报告中需要注明的其他重要事项说明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重要或有事项说明,没有重要或有事项的也应说明。 ( )

35.在部门财务报告中需要注明的其他重要事项说明应当包括,对通过债务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资产的账面价值、使用情况、收益情况及与此相关的债务偿还情况等的说明。 ( )

36.政府部门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要结合政府部门职能、工作任务、相关政策要求等,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政府储备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重要资产项目的结构特点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对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 )

37.政府部门资产负债状况分析,结合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重点负债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分析政府部门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等,不需要分析偿债能力。 ( )

38.政府部门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要运用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分析评估政府部门当期及未来中长期财务风险及可控程度、需要采取的措施等。( )

39.政府部门运行情况分析,要分析政府部门的收入规模、结构及来源分布、重点收入项目的比重和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形势、相关财政政策等对政府部门收入变动的影响等。 ( )

40.政府部门运行情况分析,要分析政府部门费用规模、构成及变化情况,特别是政府部门控制行政成本的政策、投融资情况及对费用变动的影响等。 ( )

41.政府部门运行情况分析,要运用政府部门的收入费用率等指标,分析政府部门收入用于支付费用的比例情况以及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情况,更多关注政府投入的资金进度和费用完成的程度。 ( )

42.政府部门运行情况分析,要从部门预算划拨执行力、资产到位率、绩效达标情况等方面反映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 )

43.资产负债率,用“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表示,是反映政府部门偿付全部债务本息能力的基本指标。 ( )

44.收入费用率,用“总费用/年度总收入”表示,反映政府部门收入用于支付费用的比例情况。 ( )

45.现金比率,用“货币资金/流动负债”表示,反映政府部门利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 )

46.流动比率,用“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表示,反映政府部门流动资产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 )

47.固定资产成新率,用“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表示,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使用状态等。 ( )

48.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是公共基础设施净值/公共基础设施原值,反映公共基础设施的新旧程度、使用状态等。 ( )

49.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主要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信息,内容包括财务报表、政府财政经济分析和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情况。 ( )

50.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反映政府整体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当期盈余与现行会计制度下当期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 ( )

51.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报表附注,重点是对会计报表涵盖的主体范围、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或有和承诺事项及未在报表中列示的重大项目等所做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 )

52.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政府间转移性收入,反映政府本期取得的来自非同级政府和不同地区同级政府的款项。 ( )

53.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政府间转移性支出,反映政府本期提供给非同级政府和不同地区同级政府的款项。 ( )

54.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的日常活动产生的差异,反映政府本期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日常活动经济事项产生的收入和费用调整后,导致当期盈余和预算结余的差异。 ( )

55.政府预算管理情况,主要反映政府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 )

四、业务题

1.A部门会计报表“其他应收款”明细信息显示,A部门应收B部门款项850万元;B部门会计报表“其他应付款”明细信息显示,B部门应付A部门款项850万元。经确认无误后,编制抵销分录。

2.B部门财务报表中,来自同级A部门的事业收入9500万元,A部门支付给同级B部门的商品和服务费用9500万元,经确认无误后,编制抵销分录。

3.政府部门财务报表中财政应返还额度15000万元,物资储备资金会计报表中的财政预算额度1000万元,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应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16000万元,经确认无误后,编制抵销分录。

4.政府部门财务报表中财政拨款收入5200万元,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中财政拨款收入450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52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4500万元。经确认无误后,编制抵销分录。

5.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支出7800万元,政府部门财务报表中事业收入来自财政专户的资金7800万元,经确认无误后,编制抵销分录。

6.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借出款项中属于向C部门借出的金额为690万元,C部门会计报表中的其他应付款690万元,经确认无误后,编制抵销分录。

7.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预拨经费350万元,政府部门财务报表中的其他应付款350万元,经确认无误后,编制抵销分录。

8.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专用基金收入中,由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安排的部分为25600万元,经确认无误后,编制抵销分录。

9.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调入资金、调出资金均为20100万元,经确认无误后,编制抵销分录。

10.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应付预算单位代管资金为97500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11.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专用基金收入中不属于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安排的部分为420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12.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33000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13.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000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14.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债务还本支出3600万元,债务转贷支出22000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15.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的支出50000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16.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中直接列支的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支出9372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17.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专用基金支出中用于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支出19800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5300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18.某政府的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上列示的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年末数为400000万元,国有权益比重为60%;国有企业当年综合收益为100000万元,应付股利为20000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19.某投资基金年末会计报表中净利润为5000万元,政府财政投资比例为15%,编制调整分录。

20.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中交付项目支出15000万元,编制调整分录。

(陆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