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云识天谚语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1.云状与天气变化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空出现许多白色丝钩状的云,这种云就是气象学所说的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暖锋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降雨的先兆。卷云是由冰晶组成的高云,它出现在暖湿空气最前沿,后面将是大范围的系列状云系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不久将会有雨雪天气出现。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钩钩云,则预示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满天的云,一块一块地像老鲤鱼斑似的也像瓦块一样排列整齐,而边缘透光。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便迅速消散,预示翌日将是晴好天气。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云丝细如鱗状的小薄片状的白色云块,较密地整齐排列在天空,叫卷积云,是由冰晶组成的高云,是高层暖空气被抬升而形成的,也是系统云系的前奏。鱼鳞状表明高空气流不稳定,可能有气旋或者锋面来临,会有风雨天气。
“悬球云,大雨淋。”云底呈悬球状,是积雨云。因为云内气流上下翻滚所致,表示云体气流对流很厉害,要下大雨。
“疙瘩云,下满盆。”这里的“疙瘩云”是指云体下平上凸,像高大的山峰,厚度可达7 000米。它往往形成于夏天的中午,这时的空气对流特别旺盛,下层暖湿空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云顶呈花椰菜(疙瘩)状,是发展旺盛的浓积云,很快可以发展为积雨云,容易出现强度较大的雷阵雨。或者“疙瘩云”是指云体像乳房云或悬球云那样在云体的下面突出很多疙瘩的云,这是云体内强烈对流的表现,所以易成雨。
“馒头云,晒干塘。”像白色馒头一样的云是淡积云,淡积云一般是高气压下局地对流形成的,发展得很慢,一般是好天气,所以象征着干旱,会晒干塘的,特别是在已经天干的情况下更不能指望馒头云来下雨。
“满天馒头云,下午有雨淋。”这里说的不是几块淡积云而是“满天馒头云”,这就不一样了,量变到质变,已经不是局地对流,而是很大范围不均衡的对流,甚至是系统天气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满天的淡积云会很快发展为浓积云、积雨云而下雨。
“豆荚云,晒煞人。”豆荚形状的云就是荚状高积云,是云体受下沉气流的作用,云体被消减,使云块边缘下沉变尖(薄),看上去呈豆荚状和梭子状。荚状和梭状云的出现,表明有下沉气流,下沉气流不能使空气上升,只能使云消散,所以将是晒煞人的天气。
2.云位与天气变化的谚语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人们看到很高的山经常有云缠腰,也不下雨。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低山山戴帽,高山云缠腰,天将雨。”是说云低有雨下。因为几百米高的低山戴帽,或者不是特别高的山七八百米的山云缠腰,表示云比较低,水汽凝结高度较低,具备降水的条件,只要对流一加强,就会下雨。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高,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现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晴。
3.云色与天气变化的谚语
“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黄云下面长白虫。”“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翻来覆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一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蛋。”这些都说明当空气对流强盛,云块发展迅猛,像浓烟一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时,就容易下冰雹。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漫天像灰布一样,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乌头风,白头雨。”是说浓积云如果不发展,云头总是黑的,则只刮风不下雨,如果发展得云头变白了,就成了鬃状积雨云,就要下雨了。
“黑云起了烟,冰雹(大雨)在当天。”云黑是因为云很浓、云层太厚而且有许多大小水滴、冰晶和雹胚,使阳光几乎不能透过。起烟,是说发展很快,而且好像长了毛一样,说明云内扰动很大。这种情况说明浓积云发展很快,来势凶猛,很快会下大雨或冰雹。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黑白黄云搅,雹子小不了。”“黑云乱翻花,雹子要到家。”“黄云翻,冰雹天。”这几条谚语意思相近。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是云内对流非常强烈的表现,这正是雹胚成长为冰雹所需要的条件,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黑云镶红边,必是冰雹天。”“浓云发红,雹子不轻。”“红云戴帽冰雹到。”。这几条谚语都是说乌云很黑,并且带有红色的边,这代表着要下冰雹。
“火吃云,晒死人。”这里所说的“火”是指红霞,“火吃云”是晚霞吃掉乌云,西方的乌云消散了,自然是本地将晴之兆。
4.云的动态与天气变化的谚语
“云浮有雨。”“云向上,大水涨。”这里“浮”是上升的意思。这两条谚语是说原来很低的云被抬升,这是对流加强的表现。是云雨发展的条件,所以会下雨。
“浮云无雨空望天。”浮云不同于云浮,浮云是在消散的云,所以无雨。即便是有许多浮云很快地跑过也不会下雨,群众称之为“跑乏云”。
“云乱翻,淋倒山。”是指云体内部乱翻,说明云体内部对流得很厉害,所以雨会下得很大。
“云交云,雨淋淋。”“云相磨,大雨落。”云交云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不同层次的风向切变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而且不同层次都有云,水汽充足,所以云交云是会下大雨的。云的移动与地面风向相反也预示有雨,所以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云碰云,雨淋淋。”是指高度接近的云相碰,说明是空中风切变,气流进一步辐合,更加强了成云致雨的条件。所以会雨淋淋”。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面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降雨的先兆。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5.云的演变与天气变化的谚语
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和地方性。当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这样的次序从远处连续移来,而且逐渐由少变多,由高变低,由薄变厚时,就预示着很快会有阴雨天气到来;相反,如果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在暖季的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淡积云),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碎积云),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晴好。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待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出现了堡状云,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午间,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发生雷雨。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早上炮台云,午后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这种云表示空气不稳定,对流旺盛,一般过8~10小时有雷雨降临。如果早晨对流已经旺盛,出现了堡状高积云,到下午对流进一步加强,傍晚以前就可能下雨。夏季更为灵验。
6.云的走向与天气变化的谚语
“云在东,有雨不凶;云在南,落雨成潭。”“乌云集西,大雨凄凄。”我国处于西风带,天气系统从西向东移动,云在东将来云会继续向东移动,所以此地不会有大雨。如果是乌云集于西边,将会随着云的东移,这里就可能大雨凄凄。云在南表明北面有冷空气,这在夏季是下雨的有利条件。
“云往东,车马通; 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这组谚语说的是云的走向与下雨的关系,可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由于我们地处西风带,如果云彩从这里往东走就说明坏天气要过去了,一般不会下雨;而云向西走,东面过来的云将带来很多水汽,所以降雨的可能性很大;云往南,表示可能有冷空气入侵,会使暖空气抬升,将会下雨;云往北,可能是单一的暖空气北上,在夏季,降雨的主要矛盾方面是冷空气而不是暖空气,所以一般不会下雨。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云钩向哪方,风由哪方来。”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出现在高空,有时上端有小钩,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钩所指,是高空风的方向,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关联,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片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