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道流十体及派生花形

宏道流十体及派生花形

格花在形式上说,一般是由不等边三角形组成,这已经成为常识性的认知。格花最重要的是如何使不等边三角形充分利用好空间,使造型具有立体感。

在这一点上,宏道流特别注重役枝及其高低疏密的效果。

另一重点是,要尽量展现树枝本身所具有的情趣(样态),以及展现出从水际线到腰部(枝底)的美。

本流格花的特色之一,就是要展现出腰线宛若一根木材的效果,与其他流派的不同之处是腰部要更低一些。

根据树枝形状的不同,自然会形成各种不等边三角形态,本流根据其形态分为十体及大流、留流、二流、中流、逆流、重插、株分、轡留等。

这十体的名称,不是仅仅根据不等边三角形而断定,而是根据《瓶史》的文人思想和植物的材质情况而决定的。下面作要点介绍。

清操体

这是本流派格花中最具代表性的形体,即格花的基本形。学习本流派都是从这一花体入门,无论技术多么娴熟也要时时学习的花体。

年初的花、端午的花、重阳的花等,重大的节日活动中,不会使用其他花体,都是用清操体。

花器也是喜欢用古铜器,但使用很柔软的草物、叶物等花材时,不在此限。

将离体

这种花体汲取了袁宏道的思想,以对插花的心得为中心思考而成,是宏道流十体和由此派生出来的花形的精神支柱。

这种思考,就是要脱离世间庸俗的习气,与草木和睦相融,充分尊重和考虑花材的生命特征,插出情趣深厚的作品。

这种花体对花材没有特别的限制,插花的方法也没有特别的规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将遇到的花材最大限度地展现其生命力。从这个花体中可以了解本流派最为重视的“从生而入,从生而出”的理念。

此外,当下本流派将西洋花引入格花的想法,也是基于将离体的理念。

涧翠体

传书中有“深山巍峨,岩之狭缝,不违化工之时,可见花开艳丽之插法”。意为即使在深山的山谷中,岩石的重叠交汇的夹缝背阴处,四季依然会应时而至。春有花开,夏有叶茂。追寻自然,是这个花体的特点。

这种花体适合用一重伐类的花器。在瓶口的狭窄处展现出茂盛的枝叶,在茂盛的草木深处有一朵绽放的鲜花。这种花称为“隐花”,多用于“留内”处。

这种花体是以隐花为中心的,有着深邃的情趣。

邱壑体

邱是山峰,壑为山谷。这一花体,是在这样的地形上展现出草木的形态的。

在这种情形下,山峰和山谷是表现地形高低的。因此,花器应使用二重伐的竹器或木器为宜。

但是,这种花体绝非普通的二重插,而是具有类似我们日常所说的“峰之山茶,谷之梅”的特殊含义。仅限于这种花体,木物在下窗,草物在上窗。虽说是二重插,但前提条件是“挂二重”。

潇飒体

此花体表现的是“花被呼啸的狂风肆虐时的心情”。《瓶史》在“洗沐”一章中引用了“狂号连雨、烈炎浓寒,花之夕也”一节,加以说明。

从《瓶史》中可以看到,花,具有不是随意就可以插好的特质。

这种花体多用于祭祀仪式(怀念故人)上,要点是收紧根部,展现水际美感,避免逆向伸展或立于栏栅之上。

惹雨体

这个花体的名称取自《瓶史》“使令”一节中“夫山花草卉,妖艳实多,弄烟惹雨,亦自便,恶可少哉?”。暗示草木经过雷雨的洗礼,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表现出品位高雅的主人与美丽动人的侍女相依而立的姿态。

具体的形态是指将两种花器并列在一个花台上,一个是腰身高,一个是口宽身低,同时插两种花,俗称“二寄”。

高的主花像主人一样有格调,低的花像侍女一样侍立身侧。

可以搭配的花比如:梅花配山茶花、桂花配芙蓉、菊花配秋海棠、蜡梅配水仙等。

幽寂体

这一花体恰如其名,表现的是寂静无声的情趣。

此体的名称取自《瓶史》“洗沐”一节中的“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愁也”。

也就是说,蔫蔫的花没有生气,花色的光泽也黯淡了,这样的花是忧愁的,表现出了无生气、落寞愁苦的风情是本花体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将花插得生机盎然是基本原则。只有这种花体,要尽量营造出忧伤的效果。幽寂体主要用于怀念故人等佛事。

在这里提醒注意的是,格花一般是使用阳数,即奇数,但仅有这一花体使用八枝花材,为偶数。

艳阳体

此体名称取自《瓶史》中“洗沐”一节,有“唇檀烘日、媚体藏风,花之喜也”之意。

即美丽的红色花瓣在阳光下闪映,花体被徐徐微风吹拂,轻舒腰肢、微微摆动、媚态百出,花儿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中。因此,这一花体要插得鲜艳喜庆,主要是作为十五之夜和十三之夜的插花使用。

所选用的花材以芒草、胡枝子、黄花龙牙、菊花等秋季的草本植物最为适合。

杪茂体

杪是指树梢,这种花体意在说明认真培育树木,定会枝繁叶茂。

比如,一家之主,步入年暮,子孙长成,后继有人,展现家丁兴旺的情趣。

以花木为例,挑选一支不太粗的梅花古木的枝条,树枝上面有很多小树枝且开满了鲜花,用这个代表一家之主,在其周围,插上长势喜人的“气条”,表现继承者。“气条”的位置有规定,数量仅限于两枝。这种花体不限于梅花,茶花、山茶花、海棠、圆柏等也同样可以使用。在主木开始变老时,气条上长出新嫩枝,有着在不久的将来会长成大树的气势。

但是在庆贺仪式上,花材仅限于梅花。

重荫体

本花体使用的花材为白芷、桧木、丝柏、松等常青植物及柏树类、枫树类植物,胴内、留内、小角的部位要浓密,透过树枝和树叶间不能看到其对面。

话虽如此,但也不能放入过多的枝条,会显得杂乱,所以尺度的把握很重要。

以上内容是对于宏道流十体的说明。下面介绍根据这十体所派生出的主要花形。

大流

大流通常是运用二重伐或三重伐的插法,是指从上重垂到花台的树枝。也就是普通二流的升级版,经常使用矮桧作为花材。

二流

一般,二枝呈水平状或微向上。但在二流插中,二枝尺寸略长,并且下方要呈现出流水的状态。这种花形经常用作钓船插、月亮插、二重插、三重插、五重插。

中流

中流也称为胴流,是从一枝的枝梢与一、二枝分枝处中间部分,向留枝方向画弧线的树枝,这根枝条并非特意添加,而是依附于一根枝条,且不能自由决定枝条所出位置,所以就让它自由生长。

有中流的时候,下面控枝与枝条部分要比一般情况下略短些,整体平衡十分重要,但相反一侧的二枝需向上且略短些。

留流

此花体亦称为“清流”。其形体要点是,第一枝要插得堂堂正正,第二枝要靠近胴的位置,花材要短并用力插入。第三枝要呈流水形态。

这种形体很难插出看上去平衡自然的效果,这一点务必予以足够的重视。

仪式用花

很久以前,插花就和日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风俗习惯,在节日或仪式上,都要有适合氛围的花,这个习俗沿用至今。

本流在极富代表性的仪式上使用的花形列举如下。

年初用花

庆祝新年的年初用花,其花形不使用“水引”,而是插“清操体”,这一点很重要。

花材喜欢用松、梅、竹、山茶花、侧金盏花。初插(即新年第一次插花)时,水仙、万年青等也是喜欢使用的材料。

但是,松枝不太使用若松,因为若松略欠缺松树的风格。

上巳用花 女儿节用花

上巳原来是指阴历三月初的巳日,后来在日本被定为是3月3日。主要是庆祝女孩的节日,被称为“雏游”,也称为桃花节、重三、上巳。

这种花,我们会学习用清操体插,但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只要不混杂,插得艳丽一些就好。

“桃花节”当然是用桃花最为合适,在没有桃花花材时,可用“小樱”(彼岸樱)代替。

端午节用花

“端”有初始的意思,“午”与“五”的发音相同,所以五月五日为日本的男孩节。

这种花形也适合清操体,端午节别名菖蒲节,当然花材使用菖蒲最为适合。自古以来,与燕子花相比,花菖蒲更具有男性气息。从这一点看,也是花菖蒲最适合。在没有花菖蒲时,可使用夏菊。

七夕用花

这也要插成清操体,但如果将和歌中吟诵的秋之草等全部插入瓶中,会显得不规整,选用其中的两三种比较合适。

花材方面,选用秋之七草——竹叶菊、胡枝子、桔梗、黄花龙牙、黄背草、菊花、仙翁花。

中秋节用花

赏月用花,要使用艳阳体插出热闹喜庆的气氛。

花器要使用大竹篮或大沙钵,花材使用芒草、竹叶菊、中轮菊、泽桔梗、浜菊、红瞿麦等比较适宜。

重阳节用花

重阳是阳数(奇数)“9”的重叠,称为“九九重阳节”。自古也被称为“菊花节”。

使用清操体插法,花材只用白菊。尽量避免使用很多花材数量。

怀念故人的佛事用花

怀念故人的佛事用花采用潇飒体或幽寂体,是在祭祀先祖在天之灵的周年忌和做法事的场合下,招待客人时的用花。

这种花体一定是阴数隐花,阴数即偶数。隐花,是指深藏于物的花,有内敛的韵味。

潇飒体和幽寂体,分别用于表示周年忌时间的远近。往生不久的用潇飒体,久离人世的用幽寂体。无论哪种都是纪念故人的花,花形固然重要,但插花人的真挚情感也很重要。

婚姻用花

此花体的前提条件是使用带耳的唐铜器。

花材为松、竹、梅。中央是竹子,主人看过去的左侧是梅,右侧是松。根部打“金银”或“红白水引”结。

以上介绍了仪式用花的基本情况。这些解说仅限于格花,新花没有如此多的规定。新花没有必要拘泥于以上的形式,只需要按照现代的仪式,结合现代的感觉,花材也常使用西洋花,多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插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