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杨磊.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御技术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4):215.
[2]李丹.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检测系统技术分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4,30(8):52-55.
[3]付丞.网络时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防范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10,6(16):4410-4411.
[4]武宁.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0):161-162.
[5]杨婷.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5):177,179.
[6]刘喆.不同类型防火墙产品安全性分析[J].保密科学技术,2015(2):34-38.
[7]伍海波,陶滔.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综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2):37-38,36.
[8]麦丞程.入侵检测研究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8):29-30,33.
[9]刘旭勇.基于层次化的入侵检测模型研究[J].信息技术,2012,36(8):55-57.
[10]王瑞,沈海斌,杨向荣,等.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7):143-146,149.
[11]张小奇,蔡冠群,苏文明.数字化校园中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1):71-73,93,121.
[12]曾庆辉.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134-136.
[13]王振东,张林,李大海.基于机器学习的物联网入侵检测系统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1,57(4):18-27.
[14]刘喆.浅析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J].保密科学技术,2020(9):41-45.
[15]陈伟然,朱重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研究现状[J].科技与创新,2020(14):1-5.
[16]许暖,刘洋.关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及关键技术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0,22(20):129-130.
[17]刘志雄,罗肖辉.高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研究[J].网络空间安全,2020,11(11):44-47,56.
[18]樊琳娜,马宇峰,黄河,等.移动目标防御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7,12(2):209-214.
[19]蔡桂林,王宝生,王天佐,等.移动目标防御技术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6,53(5):968-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