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物联网安全形势
由于物联网相关的安全标准滞后,以及智能设备制造商缺乏安全意识和投入,目前最流行的物联网智能设备几乎都存在高危漏洞,其中约80%的物联网设备存在隐私泄露或滥用风险,约80%的物联网设备存在弱口令漏洞,约70%的物联网设备在通信过程中无加密机制,约70%的物联网设备存在Web安全漏洞。物联网安全事件从个人、家庭、企业到国家层出不穷,由于物联网与实际物体产生关联,一旦遭受攻击和破坏,损失的不仅是个人资料,还会影响到人身安全、生产设备的运行安全。因此,物联网已经成为个人隐私、企业信息安全,甚至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头号安全威胁。
2015年7月,菲亚特克莱斯勒美国公司宣布召回140万辆配有Uconnect车载系统的汽车,是因为黑客入侵了该车载系统,远程操控车辆的加速和制动系统、电台和雨刷器等设备,严重危害人身安全。2016年10月,美国域名服务提供商Dyn遭受大规模DDoS攻击,导致美国东海岸地区遭受大面积网络瘫痪。造成此次攻击事件的罪魁祸首为一款名为“Mirai”的恶意程序,它通过控制大量的物联网设备(包括网络摄像头、家庭用路由器等)对目标实施大规模的DDoS攻击。继Mirai事件之后,多种恶意软件家族对物联网设备发起攻击,使大量物联网设备沦为僵尸网络的一部分,成为DDoS攻击的直接攻击对象。2017年11月,德国电信受到Mirai变种僵尸网络的攻击,遭遇断网。相比Mirai家族借助设备弱口令进行传播攻击,2017年9月出现的Io T_reaper则不再使用破解设备的弱口令,而是针对物联网设备的漏洞进行攻击,大大提高了入侵概率。2018年,攻击者利用漏洞编写恶意软件感染大量物联网设备,在暗网买卖攻击服务,肆意发动破坏和勒索攻击。2019年3月,委内瑞拉的电力设施遭受高技术网络攻击,委内瑞拉大部分地区持续停电,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对委内瑞拉的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威胁。
以上安全事件表明,针对物联网的攻击或由物联网发动的攻击,已对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企业和个人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国家IPv6战略的大力推动,物联网设备的数量会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会增多,物联网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物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离不开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有相应的工业标准和规范,比如工业控制领域物联网、车载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根据业务形态的不同,其具体的体系结构也不尽相同。本书探讨的是通用物联网体系结构下的安全问题,因此本书基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三层体系结构模型(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提出一种扩展的立体式物联网安全模型,如图8.1所示。在三层物联网安全体系结构模型下,本书将从物理安全、计算安全、数据安全三个维度探讨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
图8.1 立体式物联网安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