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制订家庭专属理财计划
共同制订家庭专属理财计划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夫妻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睡在同一张床上,只有恩爱和睦,才能共造爱巢。然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夫妻之间,也会有价值观与消费观的差异,也存在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的分歧。无论有多大差异,有什么分歧,只要夫妻恩爱同心,共学理财之道,定能“钱”途无量,家庭幸福无忧。
夫妻理财三时段,有效投资控风险。
这三个时段,家庭财务状况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同,因此,理财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青年时期,夫妻二人的年纪较轻,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这个时段,投资理财偏向实用,风险投资比重较大。年轻夫妻理财,可将50%的结余资金用于风险投资,比如投资到股票或股票基金中去,以期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此外,还可每月进行定期存款或基金定投,为即将面临的子女教育做好储蓄准备。
在中年时期,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支出将不断上升,这个时段,家庭理财以稳健为主,相较青年时期,要逐步减少风险投资,逐步增加保险投资,并且要尽早启动退休养老计划,启动子女教育金的筹备计划。
到老年时期,夫妻收入逐渐减少,风险承担能力逐渐减弱,这个时期,理财的重点是财产的保值,生活的重点是健康的维护,所以,这个时期,保值投资、控制风险,是理财的基本标准。
夫妻理财五步走,婚姻幸福爱长久。
由于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夫妻二人在价值观和消费观上,常常存在一定差异,在理财投资上,也会出现分歧,这些差异和分歧,是很正常的。要想共创美好生活,恩爱白头到老,就要认真交流、及时沟通,共同学习理财知识,共同探讨理财策略。夫妻理财,有法可依。
1.建立家庭基金
只要建立家庭,就会有日常支出。为了培养理财意识,为了共担家庭责任,夫妻双方应申办一个公共的存款账号,夫妻双方每月都应将个人收入的一定比例存入这个公共的存款账号,用以支付房租、水电、煤气、保险、食品、杂货等日常开销。家庭基金的存入比例,最好按AB制核算,多赚者多存,少赚者少存。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两人对这个共同账户的维护力度,也可反映出婚姻关系的稳定性。
2.共同监控支出
在两个人组建家庭后,常常会有一人成为家中的财务主管,或许是因为这个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或许是因为这个人有更大的意愿承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另一个人对家庭的财务状况一无所知。夫妻理财,要共同监督,共担风险。在家庭生活中,不管谁是财务主管,都需要两个人共同监控家庭支出,比如,可由一人管理财务,另一人核对账目。这样,夫妻二人共同监控,家庭财务公开明晰,经济地位平等互利,夫妻感情恩爱长久。
3.保持相对独立
现如今的夫妻,大多崇尚自由独立,夫妻应建立各自的私人账户,由个人独立支配。这样一来,夫妻各方都可以拥有一定的财务自由,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老公可以每个周末去打高尔夫球,媳妇可以每个周末去瑜伽馆放松。每个人在花自己的钱时,都不会有仰人鼻息或受人牵制的感觉。当然,夫妻双方一定要如实告知对方自己的财务状况,相互开诚布公,并将配偶指定为自己个人账户的共同所有人,这样,如果配偶一方突然生病或发生意外,另一方就能合法使用这些账户上的财产。
4.投资人寿保险
投资保险,不仅可以确保意外发生时,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保险赔偿,还可以保证保险到期拿回本金的同时,获得一定数额的利息。投资保险恰恰是对家庭负责的体现。
5.建立退休基金
一定要有共同的退休计划,以确保两人在年迈时还能衣食无忧,及早建立夫妻退休账户,共同积累退休基金,以便白头到老时,“钱途”乐无忧。
家用分配,是影响夫妻恩爱、和睦理财的诱因之一。家用分配有六种模式,各有优点和缺点,适合不同的家庭。
(1)“一人全权支配”模式。薪水交由一个人,由他全权支配所有家用。这种方式,适合互信基础好的夫妻。
(2)“高薪者提供大部分家用”模式。高薪者提供大部分的固定家用,不够的部分由低薪者贴补,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日常开销较为稳定的家庭。
(3)“高薪者负责所有家用”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收入相差悬殊的家庭。
(4)“设立公共家用账户”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双方收入相差不大的家庭。
(5)“各自负担特定家用”模式。夫妻各自负责特定的家庭开销,譬如先生负责房贷,妻子负责一般家用。这种模式适用于夫妻收入相近,且各自负责的开销相差不大的家庭,如一方支出金额浮动较大,而另一方负担金额持续下降,则容易产生矛盾。
(6)“各自负责不同的理财目标”模式。一方负责短中期理财目标,另一方负责长期理财目标,这种方式适用于双方收入都较高,除去家庭日常支出,还有不少结余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