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编后记

《宫廷社会》这部作品基于诺贝特·埃利亚斯1933年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提交的一篇大学教授资格论文,其标题为《宫廷人士——关于宫廷、宫廷社会和专制主义君主政体社会学的论述》,可惜今天再也找不到这篇论文的原稿。因此,这里提供的新版源于1969年在鲁赫特汉特出版社(Luchterhand Verlag)出版的《宫廷社会》初版,亦即该教授资格论文的修订版。论述广泛的导论一章《引论:社会学和历史学》是作品第一次发表时撰写的。这也适用于两篇附录。由于没有手稿遗留,论文正文各组成部分在时间上的安排只能仰仗诺贝特·埃利亚斯本人的若干提示,下述信息来自他某次告知莱茵哈德·布罗梅特(Reinhard Blomert)的内容:第三章《住宅结构作为社会结构的指针》源自法兰克福大学的教授资格论文,而第八章《在宫廷化过程中贵族浪漫主义的社会渊源》则是为了出版该书新写的文章。

此外,正文中的很多东西(尤其是一些注释,直接涉及埃利亚斯的主要论著《文明的进程》)表明,在《宫廷社会》的修改过程中和《文明的进程》定稿时,都经过修改和润色。这样一来,今天这版《宫廷社会》,不仅是诺贝特·埃利亚斯关于中世纪巅峰时期到资产阶级社会文明进程的表述的前期研究成果,也是其重要补充。

如前所述,这里所提供的新版,基于1969年出版的版本。同时,对埃利亚斯所转述或直接引用的文献进行核对,可能的话,对一些错误的提示进行补充,并在一篇特殊的翻译附件里为所有的外语引文附上德文译文。

再版原则上忠实于付梓的原稿。仅对明显的排字错误进行勘正。标点符号只有在明显的印刷错误时才作修改。在注释方面,仅限于对错误的和引起误解的引文提示进行纠正和补充。这些(少数)勘正也出现在《翻译、解释和引文的目录》里(见下文)。

下述更正不再加以说明:

——对明显地印刷错误和分行书写错误给予更正;

——对章节数字错误给予纠正,列入正确页码;

——每一章的注释编号总是从1 开始;

——对注释里多次提及的文献来源和学术文献进行统一,分别以“姓名”“压缩标题”“同上”取代完整的注释。

在《翻译、解释和引文的目录》里,一些重要的(外文概念)予以翻译(为德文),可能的话加以阐释。引文里出现的遗漏和有些情况下引文出处的错误标示,在此进行了检查并给予更正。因为埃利亚斯的部分引文来自译文,部分是他自己翻译的,部分是他人(署名)翻译的,因此所有引文都重新检查,而且可能的话,对以前的引文出处的偏差加以重新审核。不过,这里所有的外文正文和引文都用(德文)译文表示,德文译文是我自己翻译的。在两种情况下,带注释的译文与新版《文明的进程》的翻译加以对比、平衡。当然,如果在那里给出的某些说法不能令我信服,我还是坚持我自己的翻译。

在文献和引文目录的基础上,对埃利亚斯的引文出处和引文都加以检查、审核。署名的引文和埃利亚斯本人翻译的引文,均在附录重现外文原文。埃利亚斯本人引用的外文正文和引文的德文翻译,虽然在这当中加以检查、审核,但不再是引自引文文本。

文献注释的错误(即错误的人名、出版年代和出版地等),在注释里给予更正。对错误的以及缺失的页码、出版地点或者版本,部分在《翻译、解释和引文的目录》里加以补充和更正。注释里提到的作品,收录于文献目录,包括那些埃利亚斯也许只是间接(诸如从历史编撰学文献里)知道和引用的著作。各种版本都根据说明在巴黎的国家图书目录、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总目录和德文图书文献总目录加以查验,必要的话,给予更正及补充。由此发现有些说明与文献书目并不一致,这可能表明有些是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出版时间上接近或者出版地相同)。这种情况在文献目录里用方括号加以注明。在个别情况下,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替代物和找不到与图书目录相一致的作品。

人名目录采用埃利亚斯自己完成的《宫廷社会》第一版的。仅对所标页码进行了调整,以适于当前版本。

此外,我过去的助教、哲学硕士斯尔丽雅·莱昂哈德为这个新版奠定了基础,在此我要感谢她的认真负责和辛苦付出。对于一些重要的提示和查询,我要感谢诺贝特·埃利亚斯全集出版小组。向巴塞尔的自由学术协会对这个出版项目的慷慨资助表示感谢。

克劳迪亚·欧皮兹(Claodia Op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