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致谢

我衷心感谢华盛顿大学,特别是爱德华·亚历山大(Edward Alexander)教授邀请我加入1980年度斯特罗姆讲座(Stroum Lectures);感谢斯特罗姆先生和夫人,他们捐赠并设立此项年度活动;感谢琼·乌尔曼(Joan Ullman)教授和其他教职员工的热情款待;感谢迈克尔·斯坦尼斯洛斯基(Michael Stanislawski)教授,他现在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亲密同事,他成全我在西雅图逗留期间每次突发奇想的兴致。还要感谢以色列和犹太研究中心(Center for Israel and Jewish Studies)的助理马勒卡·戈尔德(Malka Gold),她一如既往专注且细心地将我的手稿打字录入。还有我的学生约书亚·古托夫(Joshua Gutoff)和罗素·赫尔曼(Russell Herman),感谢他们帮助阅读校样。纳奥米·帕斯卡(Naomi Pascal)让我感到与华盛顿大学出版社的合作往来非常愉快,玛丽莲·特鲁布拉德(Marilyn Trueblood)让我看到了模范编辑的样子。我非常感谢美国犹太研究院(American Academy for Jewish Research)及其秘书长艾萨克·巴尔齐莱(Isaac Barzilay)教授,允许我将论文《克利俄与犹太人》(“Clio and the Jews”)的部分内容并入本书,原文发表于学院《论文集》(Proceedings)。最后,我要向1976—1977年度国家人文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致以谢意,该项基金的资助为我这一年不间断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保障,促成本书的完成。

约·哈·耶(Y.H.Y.)

犹太历5741年/公历1981年

请你考问前代,追念他们的列祖所查究的。

我们不过从昨日才有,一无所知;我们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儿。

他们岂不指教你、告诉你,从心里发出言语来呢?

——《约伯记》8:8—10[1]

深深懂得了我们的这个命运,

在残破的石雕间漫游了三千年或六千年,

在那些崩溃的也许是我们家园的建筑物中搜寻,

尽力回忆历史的年代和英雄事业:

这任务难道我们还可能承担?

——乔治·塞菲里斯:《神话和历史》,第22篇[2]

【注释】

[1]本书中所有中译圣经皆引自和合本。说明:本书脚注均为译者注,书末注为原作者注。

[2]此处中译文引自[希腊]塞菲里斯:《英雄挽歌》,李野光译,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