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的失误
2025年09月26日
第二节 自然主义的失误
自然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显然是与近代自然科技,尤其是心理学、解剖学方面的成就分不开的。早在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就立足于身心关系的探讨。“他的心理物理学试图测定感觉强度的增长同刺激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把对身心关系问题所给予的解答用于说明审美感知,找出可以判定为美的矩形与线条的数量关系。”[8]这种思路使得科学主义与技术理性成为了自然主义美学追求的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论之一。由此有学者更直接地提出“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转借或照搬到美学中,这就是门罗所谓的科学美学”。[9]对于这一点,梁启超也曾为之推波助澜。他写道:“科学研究法既已无论何种学问都广泛应用,文学家自然也卷入这潮流,专用客观分析的方法来做基础,要而言之,自然派当科学万能时代,纯然成为一种科学的文学,他们有一个最重要的信条,说道‘即真即美’”。[10]然而,康德美学在超越自然主义的艰难拓荒工作中,早已经富于预见性地指出:“技术属于科学的范畴,美学属于情感的范畴。越是技术的,离美学就越远。越是美学的,离技术就越远。美学应避免技术的入侵,守住自己情感的家园。”[11]如是,电视剧本身就是诞生在高科技襁褓之中的一种艺术样式。就纪实性电视剧而言,其“纪实性”这一特殊身份的获得更是离不开电子摄、录、播设备的全面技术支持。由是,纪实性电视剧似更有必要对照康德的这番忧思加以自省,想一想我们在纪实的大旗下,是否也不自觉中滑向了自然主义的边缘,是否也曾失落了自己的情感家园。这里着重谈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