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世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问世

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就是我们人类“人工制造的卫星”。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宣告人类已经进入太空时代。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和制造,主要由前苏联著名的火箭和宇航设计师科罗廖夫领导的试验设计局完成。卫星呈球形,由铝合金制成,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它沿着椭圆轨道飞行,每96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卫星载有两部无线电发报机,通过安置在卫星表面的4个天线,发报机不断地把最简单的信号发射到地面,发出“滴——滴——滴”的声音。世界各地许多无线电爱好者当时都接收到了这一来自外空的信号。一些人围着收音机,侧耳倾听着初次来自太空的声音;另一些人则仰望天空,试图用肉眼在夜晚搜索人造地球卫星明亮的轨迹。

img73

这颗人造卫星安装在三级火箭的最顶端,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载着卫星射向上空,第一级火箭燃烧完了自动脱落,第二级火箭发动机推动其上升,燃烧完了自动脱落,火箭变得更轻了,飞行速度也更快了。随着速度的增加和空气阻力减小,它飞得越来越高。第三级火箭把卫星送到大气层以上,人造卫星从第三级火箭中弹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进入环绕地球轨道独自在太空飞行。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轨道上运行了92个昼夜,绕地球飞行1400圈,总航程6000万千米,于1958年1月4日殒落。为了纪念人类进入宇宙空间的这一伟大创举,前苏联在莫斯科的列宁山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安放着这颗人造天体的复制品。

img74

一个月后,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重量一下增加了5倍多,达到508千克。这颗卫星呈锥形,为了在卫星上节省出位置增设一个密封生物舱,不得不把许多测量仪器移到最末一节火箭上去。在圆柱形的舱内,安然静卧着一只名叫“莱卡”的小狗。小狗身上连接着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的医学仪器,通过无线电随时把这些数据报告给地面。为了使舱内空气保持新鲜清洁,还安装了空气再生装置和处理粪便的排泄装置。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小狗感到舒适。另外还有一套自供食装置,一天3次定时点亮信号灯,通知莱依卡用餐。使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这颗卫星无法收回,试验狗在卫星生物舱内生活了一个星期,完成全部实验任务后,只好让它服毒自杀,成为宇航飞行中的第一个牺牲者。

随着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人类利用人造天体研究和开发宇宙的时代开始了。在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刺激下,美国加紧了运载火箭的研制。1957年12月4日,美国人匆匆发射第一颗卫星,但点火后仅两秒钟就爆炸了,直至次年的2月1日,美国才调用前德国火箭专家布劳恩研制的“丘比特C号”火箭将一颗重14千克的人造卫星“探索者1号”送入地球轨道。

此后,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前西德、日本、中国、印度也相继将各自的人造卫星送入了地球轨道。

世界主要国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有关资料

img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