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的起源、沿革及奥运发展史

第一章 田径运动概述

田径运动(track and field)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动。它是由人类日常生活和与自然界斗争中的各种动作,逐渐演变而来的。田径运动包括走、跑、跳、投和全能运动,是古今奥运会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奥运会上田径项目共设47枚金牌,是奥运金牌最多的项目,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此外,田径运动又是各类体育项目训练的基础,是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因而被誉为“运动之母”。其中,以时间来计量成绩的称为径赛运动,以长度和高度来计量成绩的称为田赛运动,田赛、径赛和全能运动总称为田径运动。

田赛运动是田径运动的一类,是在田径场的规定区域内进行的跳跃和投掷的竞赛项目的统称。田赛运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共设立了18枚金牌,可见田赛运动在奥运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 田径运动的起源、沿革及奥运发展史

一、田径运动的起源

田径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出现。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寻找食物和躲避野兽,从而在生存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走、跑、跳、投等动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娱乐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有意识地把走、跑、跳跃、投掷作为练习和比赛形式,才演变成了现在的田径运动雏形,慢慢形成独立的概念。其中,以跳、投等动作发展起来的练习好比赛和比赛形式,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田赛运动。

图1-1

图1-2

最初的古奥运会是希腊人的庆典活动,田径比赛只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公元前776年,在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有了记载人类最早的一次田径比赛,当时的比赛项目只有短跑,而且距离刚好是运动场的长度(192.27米),因此人们把这项比赛取名为场地跑(图1-1、图1-2)。根据记载,取得第一个跑步冠军的是一个叫科罗布斯的炊事员,并且是人类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跑步冠军。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与我们今天的奥运会田径比赛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古希腊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田径运动被视为一种高雅和衡量一个人才华标准的运动,甚至一些王室公主和显宦闺秀把田径比赛作为选择对象的条件之一。相对古代奥运会田径比赛,现代奥运会田径比赛被赋予了更多、更广、更深的时代意义。

由于田径运动的形成时间很模糊,于是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田径赛,被大家公认为是现代田径运动开始的标志。这也意味着田径运动的正式诞生。而英国则是现代田径运动的发源地。

二、田径运动的沿革及奥运发展史

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的第1届开始,到公元前728年的第13届,田径比赛中都没有田赛项目,并且田径比赛都只有一个项目——一次场地跑。直到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才出现了5项竞技比赛,即赛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田赛运动才开始出现在奥运会项目中,并且占据了3/5。古代奥运会延续了一千多年,是一个综合性运动会,竞赛项目不多,但是田赛项目一出现便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可见田赛运动在比赛中具有重要地位。

图1-3

1896年,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着真正的大型国际赛的开始,是现代田径发展史上第一次世界性比赛。当时的比赛项目只有12项,全部为男子项目,其中田赛项目占据1/2,分别为: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和铁饼。但项目设置很不规范,场地是一个马蹄形场地(图1-3)。田径运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人们对田赛项目进行了科学的筛选和扩张,陆续增加了标枪和链球,才逐步固定为今天的田赛项目。并且人们逐步认识到田赛运动对培养人们的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方面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品质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是增进身体健康强壮的有力手段。

图1-4

1912年第5届奥运会期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Inter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s,IAAF)成立,简称国际田联,总部设在摩纳哥,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图1-4)。并且在这届奥运会上,第一次出现了五洲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盛况,使现代奥运会初具规模,被人们誉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13年,国际田联通过了第一步章程。

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田径运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田径联合会在发展田径运动的同时,其自身也得到快速地壮大,会员国遍及世界各地,分别在欧、亚、非、中北美、南美和大洋洲6个地区开展工作,会员国达到了210个,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随着各类比赛日益频繁,国际田径联合会设立了除奥运会以外的其他国际比赛,如:世界杯田径赛、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等。

古奥运会的比赛中,妇女是没有资格参加和观看的,不准许妇女参加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因为古希腊体育竞技是宗教庆典仪式之一,妇女出席是对神灵的不敬;第二是古希腊崇尚赤身运动,在很长的一个时期,比赛的大部分项目都要求选手赤身进行比赛,妇女出席有伤风化。妇女在这个时期是被阻挡在了体育运动的大门之外,既不能参加也不能观看体育比赛。在最初的田赛项目比赛时,参与者是需要赤身参加比赛的。这是因为当时认为田赛项目主要是体现人体力量之美,运动员赤身参加比赛更能展现健康的体魄。这一点,从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就可以看出。

图1-5

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

然而,在现代奥运会田径比赛中,女子争取参加比赛权利的经历也是十分艰辛的,这与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初期的保守思想以及教皇保守封建势力的反对是分不开的。但后期顾拜旦思想的转变和国际奥委会的坚持,终于让女子田径比赛有了良好的开端。

图1-6

直到1928年第9届奥运会,才增设了女子田径项目,其中田赛项目为:跳高和铁饼。奥运会开始有了女子比赛,宣告女子终于获得参加奥运会田径赛的权利,可以和男子一道参加奥运会田径赛了(图1-5)。

但女子选手争取参加奥运会权利的斗争并不是就此结束,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性别歧视才最终被消除,女子项目在奥运会上的设置也越来越科学和全面,但这时田赛项目已经趋于稳定,因而对田赛没有什么影响。女子田赛项目继续稳步发展。

战争的爆发,使得奥运会田径运动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6届奥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而第12届、第13届奥运会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未能举办。但田径运动仍然在艰难中坚持向前发展,想着正规化迈进。其一是1920年第7届奥运会,周长为400米的具有标准跑道的田径场首次被使用;其二是1932年第10届奥运会首次把比赛集中在了两个多星期举行,使得会期开始走向正规化,并且奥运会田径项目的基本结构开始形成。

高科技产品也随着奥运会发展进入到各项目比赛中。在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上,田径比赛中的田赛项目首次使用了激光测距仪(图1-7),对田赛项目进行电子化测量远度,不仅大大提高了裁判员测量的效率,更使得田赛成绩更加的精确,从而本届奥运会也被称为“技术奥运会”,从而终结了皮尺的时代。

图1-7

但高科技产品不仅运用到裁判的测量中,很快就运用到了运动员的各项装备中。田赛运动员的跑鞋、器械和装备都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撑竿跳高项目中,运动员的撑竿随着不断地演变,不仅在安全性能上大幅度提高,还在提高运动员成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素有金牌大户之称的田径运动,从1896年第1届奥运会到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其发展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不管在那个阶段,田径运动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这种重要的角色将继续在世界各大赛中扮演下去。

三、现代田赛项目的起源

现代田赛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跳跃类项目和投掷类项目。其中,跳跃类项目包括跳高、撑竿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而投掷类项目则包括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

跳高:跳高比赛最早出现在英国的体操比赛项目中。跳高比赛就是在草地上把一条绳子系在两根木桩之间,运动员从正面助跑,单脚蹬踏放在绳子前面的木板上,向上跳起,然后双腿蹲屈,双脚同时过杆。这种姿势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864年美国才正式把跳高列入田径比赛。随后跳高的技术动作经历了跨越式跳高——剪式跳高——滚式跳高——俯卧式跳高——背跃式跳高五个阶段。男子跳高项目在第1届奥运会(1896年)时就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而女子跳高项目则是在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时才被允许进入奥运会赛场。

撑竿跳高:男、女撑竿跳高分别于1896年和20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撑竿跳高项目源于原始的撑竿跳跃。最初人们为了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交通极为不方便的情况下,利用木棍撑过河沟和不高的障碍等。慢慢演变成军队中一项专门的训练技能,练习士兵撑竿跳过战壕、矮墙等。14世纪中叶就有了撑竿跳高比赛的记录。而到了18世纪中叶,撑竿跳高的内容出现在了德国学校体育教材上。在开始阶段的撑竿跳高比赛中,没有明确的比赛规则,各种动作相当的不规范。因此,1889年对撑竿跳高中的姿势有了一个规定,要求“运动员在起跳离地后,双手不得交替上爬”。这项规定对撑竿跳高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撑竿从木质撑竿——竹竿——金属竿——玻璃钢撑竿的4次演变也带动了撑竿跳高成绩的飞跃和撑竿跳高技术的完善。

跳远:跳远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最早的跳远是作为五项运动中的一项出现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当时的跳法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运动员从稍高于地面的物体上起跳,在下落过程中将两手持的重物尽力向后抛出,然后落在瓦松的土地上。近代跳远比赛始于英国。1851年,英国牛津大学把跳远列入田径比赛项目,并成为1896年第1届雅典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选手们都采用的最简单的“蹲踞式”技术,随后出现了“走步式”、“挺身式”以及“挺身加走步混合式”等跳法。技术的不断改进,跳远成绩也随之不断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个特别的姿势——“滚翻式”跳法,但由于这种跳法需要运动员在通过助跑起跳后,在空中旋转一周,国际田联认为“空翻式”危险性过大,于是规定,在跳远比赛中不允许采用任何空翻姿势。在目前高水平跳远比赛中,男子选手一般采用“走步式”,而女子选手则多采用“挺身式”。

三级跳远:三级跳远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古奥运会上就设有五级跳远的项目。而普遍被人们所公认的,以类似现在比赛方式进行的助跑三级跳远运动的发源地是南苏格兰地区。在此前的比赛中,人们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爱尔兰式”和“希腊式”,所谓“爱尔兰式”即“单脚跳+单脚跳+跳跃”,“希腊式”即“跨步跳+跨步跳+跳跃”。而后来运用的“苏格兰式”——“单脚跳+跨步跳+跳跃”,就是现代三级跳远发展的基础。

推铅球:铅球也是奥运会上的一项元老级的项目,第1届奥运会时就是正式的比赛项目。推铅球源于人类原始生活中投石头击打猎物,随后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但真正被公认作为当今铅球项目起源的历史事件是,希腊为训练士兵中的炮手,让士兵投掷与炮弹重量差不多的石头或金属物及废炮弹进行练习,并进行比赛。最后扩展到民间,成为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现在铅球比赛中所用的铅球重量为7.26千克,与炮弹的重量一致,可见,铅球的重量源于炮弹。最早的铅球比赛没有场地和规则的明确规定,比赛在一条直线上进行,可以原地投,也可以助跑投。场地也是由方形区域改变为现在的圆形投掷区。比赛用的铅球重量男子为7.26千克,女子为4千克。

掷铁饼:最早的掷铁饼比赛是不允许旋转的,比赛时,运动员站在一个石台上,做几次预摆后将铁饼扔出去,运动员不准离台。投掷的方向没有规定,只是以投掷的远度来做评判。掷铁饼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只设有男子项目,女子掷铁饼直到1928年才进入奥运会。随着场地、规则的不断完善,掷铁饼的技术动作也不断改进。当前,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向旋转掷铁饼。

掷链球:链球运动是投掷项目中唯一一项双手握器械,并将器械投出的项目。链球发源于英国,但其发展却在美国。链球是由手锤演变而来,是投掷项目中开展较晚的项目。最早的链球实际上是大锤,有两个木质的手把,后来才变成钢丝的链和一个握柄;规则的改变主要集中在试投次数、投掷圈和器械方面。到现在,不论是在掷链球这个项目,还是在其他三个投掷项目中,欧洲国家都具有相当强的势力,其原因是欧洲国家开展投掷项目很早,并在投掷项目上比较重视科学研究。链球运动在1900年第二届巴黎奥运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掷标枪:掷标枪和掷铅球一样,是一项来源于劳动人民实践的运动项目。据记载,古代奥运会之前,投掷标枪是古希腊人民“斗技场”上的主要的竞技项目之一,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要求比赛时,投掷者沿直线助跑,投掷时不能越过投掷线,以投掷的远度和准确性来判断成绩。但是没有统一器械的长度和重量。标枪在第18届古代奥运会时,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并且作为五项竞技项目之一。近代标枪运动的开展,最早是在北欧的挪威、芬兰、瑞典等国,而在现代各种国际田径比赛中,这些国家在标枪项目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标枪项目起源很早,但是直到1902年才通过国际奥委会会议,被列为奥运会项目,1908年伦敦奥运会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要晚于其它3个投掷项目(铅球、铁饼和链球)。

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特点

一、项目的多样性

田赛项目 图1-8

田径运动一共有47个项目,其中男子24项,女子23项(图1-8)。田径运动项目包涵了人类几乎所有的路上活动的基本能力,如走、跑、跳、投等,反映了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各运动中金牌数最多的一项运动。由于其项目的多样性,且身体素质训练被其他运动广泛借鉴,为其他运动提供了基础,从而被誉为“运动之母”。

目前国际田径比赛男女项目设置:

男子(24项):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110米栏、400米栏、3000米障碍、马拉松、20千米竞走、50千米竞走、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高、铅球、铁饼、标枪、链球、十项全能以及4×100米和4×400米接力。

女子(23项):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110米栏、400米栏、3000米障碍、马拉松、20千米竞走、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高、铅球、铁饼、标枪、链球、七项全能以及4× 100米和4×400米接力。

二、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田径运动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普及性。田赛中的跳跃运动是最为普及的项目之一,如跳绳,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调整跳的速度、个数,也可以根据人数的多少,可以进行多人跳绳和趣味性跳绳等,参与人数相当广泛(图1-9、图1-10)。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身体状况的人都可以参与到适合自己的田赛运动项目,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锻炼的目的,如跳跃或是力量。在锻炼过程中,没有人数的参与要求,更没有身体的对抗,减少了受伤的可能性,是人们十分乐于接受的体育活动。因而,也成了人们锻炼身体的首选运动之一。

图1-9

图1-10

三、受客观条件限制少

图1-11

图1-12

田径运动几乎没有对客观条件的要求。田赛项目主要是跳跃和投掷,其中跳跃能力的锻炼几乎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跳绳可以在室内室外,只要是平地都可以,甚至是在上楼下楼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跳跃能力的锻炼,而且对器材和场地要求都很低。田赛项目中的身体素质锻炼对空间、时间、气候等要求也都十分的随意,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适应的田赛运动身体素质的锻炼。因而,田赛运动不需要什么花费,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程度少,投入也低(图1-11、图1-12)。

四、便于实现自我的超越性

田赛运动不像对抗性的项目需要通过身体接触进行比赛,也不像径赛项目是运动员同时进行比赛,田赛运动是运动员自己按照一定顺序单独进行比赛的。因而主要的是通过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最高水平来取得好成绩夺得胜利。在高水平的田径比赛中,运动员之间的成绩都十分接近,常常胜负就在伯仲之间,紧张的氛围贯穿比赛始终。田赛项目比赛的胜负往往都精确在厘米上,而像跳高这类高度项目,跳过同一高度的运动员往往只有通过前几轮试跳成绩来判决名次,甚至有时还不得不进行加赛。因而,这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很好的个人能力和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不畏强手,超越自我。即是一个人进行跳跃和投掷的练习,跳得更远,跳得更高,投得更远,不断地超过自己的目标,也是实现自我超越,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健的有效方法。

第三节 田赛运动发展态势

一、世界田径强势格局发生变化

田径运动从一开始美国独领天下的单一格局,慢慢演变到美国、俄罗斯和德国的“三国鼎立”格局,再到现在的势力分布均衡的格局。在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短跑势力的突起,以6金的成绩排在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名列第三,可见当今田径运动在势力分布上越来越趋于均衡化。但总体来看,在田赛上的变化不如径赛项目那么突出和明显,显得更为的平稳。在田赛上面欧洲各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各国势力又较为平均,都有自身的优势项目,因而金牌也比较分散。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赛项目前三名得主可以看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赛项目奖牌分布表

由此可见,世界田赛项目上,均衡态势将会保持很长一段时期,并且不断出现许多新势力,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将愈演愈烈。而亚洲运动员在田赛方面,特别是投掷项目上仍处于明显的劣势。

二、科技含量增强

图1-13

在田赛项目中,科技含量的增强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的装备上,重点是跑鞋上。几乎所有著名的田径运动员,都有适合自己的跑鞋。这些跑鞋不仅仅体现在十分符合他们个人的脚型,更重要的是,他们跑鞋的跑钉安放的位置全部都是根据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的着力点进行设计的。因此,更有利于他们在比赛中发挥优异的竞技水平,取得良好的成绩。

而在撑杆跳高比赛中,运动员所使用的撑杆,更能体现科技的力量。撑杆经过无数次的演变,从开始的竹竿,到金属杆再到现在运动员普遍使用的弹性更好、安全系数更高的玻璃纤维杆和碳纤维杆,并且运动员每次试跳都会在手上喷上防滑胶。

由此可见,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体育与科技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因而有学者说过:“金牌背后是科技大战。”而每一次世界性的比赛,都是一次高科技产品的展示。现代科技的运用使田径运动在场地、器材和训练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世界田径运动水平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商业化职业化氛围浓郁

世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而体育运动给投资商带来的丰厚效益使越来越多的赞助商开始投资到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在经济的带动下迅速发展,除奥运会、田径锦标赛等传统赛事之外,出现了许多商业化的世界性比赛,目前最为成功的一项田径比赛——国际田联黄金联赛,黄金联赛以高额的比赛奖金和运动员出场费,吸引了世界田径各项目顶尖选手来参加比赛,提高了比赛的精彩程度。伴随比赛性质的变化,也就促进了运动员的身份变化,许多人由原来的业余运动员,为了夺取比赛奖金和出场费,开始进行专业训练,从而把田径比赛作为自己的职业。目前职业性的运动员人数越来越多。

四、田赛运动成绩的发展

奥运会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都拼尽全力争取好的成绩,而田赛项目比赛的结果告诉我们,田赛运动正是向着“更高”“更强”这个方向在努力前进,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一次一次突破了所谓人类能力极限成绩,从而给人们留下更大的遐想空间,让人们更加的期待每次高水平的比赛。

以目前田赛中女子撑竿跳高为例,可以看到当前田赛运动成绩刷新的频率是何等的频繁!

五、田赛运动各项目世界纪录一览表

第四节 中国田赛运动的发展

一、旧中国的田径运动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民不聊生,尽管举办过7届全运会,但田径运动开展很差,成绩也很低,总体来看处于一个学习和初步开展现代田径运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田径运动的开展主要体现出以下两个重要方面:

1910年10月,在南京南洋劝业场举行了“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即旧中国第1届全国运动会。4年之后,1914年,旧中国第2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天坛举行。但在这两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中,不论是组织、规程和规则的制定,还是裁判员、工作人员等,大多数都是外籍教士所包办,并且田赛丈量成绩也是采用英制单位

在随后的10年中,由于战火纷飞,旧中国的体育运动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各种比赛也停止。直到1924年5月,旧中国第3届全国运动会才在武昌公共体育场举行。这是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的田径比赛,从前期的筹备工作到赛中的组织,都是由中国人自己主办,并且田赛项目比赛中的丈量单位也都改为了米制。可以说这是我国田径运动的开端。

尽管当时我国封建思想的影响还十分浓厚,但在对待女子参加田径运动上,却表现出了较为开明的思想。在1928年奥运会之后,1930年4 月1日~11日,在杭州举行的旧中国第4届全国运动会上便开始允许女子参与田径比赛,比赛项目设置了5项。并在1933年第5届全运会上增加到了11项,比1936年奥运会所设置的女子项目多出了5个。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首次派出了代表团参加,代表团只有3个人:代表嗣良,田径选手刘长春和教练员宋君复。

1935年,旧中国第6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新落成的江湾体育场举行。随后在1936年,中国派团赴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随同前往的还有一个34人的“中华赴欧体育考察团”。常年的战争使得旧中国第7届全国运动会直到1948年才在上海举行。同年的7月29日,中国第二次派团赴英国伦敦参加第14届奥运会,田径选手陈英郎、黄两正、楼文敖3人参赛。

尽管我国开始派团参加奥运会,但是都是参加径赛项目的比赛,在田赛项目上基本没有发展,十分落后。

二、新中国的田赛运动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田径迎来了一段新的历程,田赛项目在这个阶段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1952年3月2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长荣高棠致函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等声明: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体育组织,愿继续参加各个国际体育联合会的组织、会议与体育活动。这也宣告了中国体育运动的全新发展。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都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并培养了一批体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为我国田径运动员开始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54年8月,中国田径协会成立(图1-16)。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在第19届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中国田径协会为会员。

图1-16

1957年11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震动了世界田坛(图1-17)。2年之后的第2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我国田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在这个时期增强了与西方运动员的比赛交流,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训练理念,而在体育科研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图1-17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田径运动受到巨大影响,许多体育工作者遭到批判,各种教材和论著也被销毁,运动员也不得不停止训练,使得我国田径运动与世界的差距被拉大。但在这个阶段,我国在田赛中所取得的成绩,还是让我们感到欣慰。

图1-18

1970年,倪志钦在长沙举行的田径赛中,以2.29米的成绩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图1-18)。这是我国在田赛运动跳高项目中,继郑凤荣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之后,男子跳高取得的辉煌成绩。

1972年12月,亚洲运动联合会举行特别会议,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会为该联合会会员。197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第7届亚洲运动会,在田径比赛中取得5枚金牌,10枚银牌,6枚铜牌,9人2队破9次亚运会纪录。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届运动会在北京举行,田径比赛第一次使用电动计和塑胶跑道。10月中国田径队访问日本,举行第1届中日田径对抗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恢复,并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首先体现我国田径协会在地位上的提升的是1978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在波多黎各圣胡安举行的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恢复中国田径协会在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中的合法席位。紧接着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2年之后的1981年9月,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田径协会的投票权数由B组晋升至A组。

其次是体现在田赛运动成绩的飞速提高方面。其中为让国人为之骄傲的是田赛运动跳高运动员朱建华3次打破世界男子跳高纪录:

图1-19

图1-20

1983年在第5届全运会田径预选赛中以2.37米成绩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同年9月,在第5届运动会上,朱建华以2.38米的成绩再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1984年朱建华在德国举行的国际跳高赛中以2.39米的成绩第3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图1-19)。随后朱建华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获男子跳高铜牌,这是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块奥运会奖牌(图1-20)。这也拉开了中国田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勇创佳绩的序幕。

198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李梅素获女子铅球铜牌。这也是我国在田径比赛中所取得的为数不多的田径奖牌。

1990年9月27日~10月3日,第11届亚洲运动会田径比赛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中国田径运动员夺得金牌29枚。

图1-21

图1-22

1991年,我国运动员黄志红、徐德妹在东京举行的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分获女子铅球和女子标枪冠军(图1-21、图1-22)。

1992年黄志红获得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铅球银牌。

8月,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何振梁升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1993年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我国选手共获4项冠军、2项亚军、2项季军的优异成绩。

三、新世纪的中国田赛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田径也继续续写着新的辉煌。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夺得女子20千米竞走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和邢慧娜分别夺得男子110米栏和女子10000米跑2块金牌,2009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白雪为我国夺得女子马拉松的金牌。但我国在田赛项目上却始终没有突破,相对还有所下滑,和欧洲国家相比具有巨大的差距。2009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张文秀在女子链球项目中夺得1枚铜牌(图1-23),并在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再次夺得该项目铜牌(图1-24)。

图1-23

图1-24

近几年,我国在田赛项目上一直在努力,而且也发现并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运动员进行科学化的训练,在各种国际大赛中的成绩也逐步提高,我们有信心相信,我国的田赛运动必将越走越远,越来越好,从而推动中国田径运动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