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的欣赏
第四章 田径运动综合知识
第一节 田径运动的价值
一、人的机体方面:
田径运动包括了人类所有基本的走、跑、跳等基本身体活动,主要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心血管系统:适当的进行耐力跑,能使心脏增大,加强心脏的收缩力,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从而促进了心血管中血液循环,增强了人体心脏承受负荷的强度,加强了心脏的活动能力。对于青少年出现“青春期高血压”问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于老年人而言,则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缓血压增高现象的出现。
2.神经系统:适当的运动,能促进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完善,能延缓人体大脑衰老,使得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保持充沛的精力,有较高的工作效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
3.呼吸系统:能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提高呼吸肌的收缩力,加强肺轮廓的活动幅度,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提高全身各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对预防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部其他疾病有良好作用。
4.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能促进青少年骨骼的发育,肌力的增加,灵敏度的提高以及有效防止柔韧度的减弱,到达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对于老年人,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脊柱骨质增生等脊柱疾病,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减缓身体素质的下降。
二、塑造人的方面:
当然,田径项目在对人体各器官和身体素质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而它对人的心理、性格、意志品质、克服困难和解决困难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方面:田径运动对青少年在心理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在径赛项目中,特别是在短跑项目中,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主要体现在起跑的时候,运动员对自己紧张情绪的控制和调节。长期参与田径运动的青少年能对自身心理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让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持阳光、快乐的形象和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2.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在田赛项目中,运动员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比赛的,因此当某名运动员跳出或是投出好成绩的时候,无疑是对其他运动员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就要求运动员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所以,青少年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身心理的抗压能力,能使自己尽量不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在面对同样的压力和困难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二)性格方面:田径运动能培养青少年勇敢果断的性格。在参与跨栏、跳高等项目时,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技术,还需要选手在完成动作时有勇敢果断性格。因为这些技术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项目和技术特点就要求了参与者必须果断一次性完成动作,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参与田径运动,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勇敢果断的性格,还能帮助青少年改正做事犹豫不决的不良性格,同时还能帮助青少年拥有自信,散发良好的个人气质和魅力,让人感受无限的朝气。
(三)意志品质方面:田径运动能培养青少年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耐力跑项目对培养坚忍不拔的性格具有良好作用。耐力跑在进行过程中,都会在“极点”的现象,在这个时候,人体往往会感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特别的难受。这不仅是对人在体力上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对人精神上的考验,坚持与否就取决于意志品质的优劣。而在田赛比赛过程中,对青少年永不放弃的精神有着明显的锻炼作用,只要比赛没有结束,哪怕是还有最后一次试跳或试投的机会,我们都不能放弃比赛,都要抓住机会发挥出自身最好的技术水平。
(四)人际交往方面:在参与运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在技术联系的时候,需要练习者彼此指出和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在进行力量练习的时候,需要练习者彼此来保护;在遇到困难时,需要彼此之间的鼓励。可见,青少年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就必须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来完成练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具有更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田径运动不仅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塑造良好的心理、性格以及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能使青少年具有自信、乐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让青少年散发出朝气蓬勃、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
第二节 田径运动几大赛事
一、奥运会(图4-1)
图4-1
自奥运会举办之初,田径便是其主要运动竞赛项目,而奥运会田径比赛也是举行最早的世界性田径比赛。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中,男子田径比赛便被列为了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田径运动则是经过长期的争取,才在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允许女子项目进入奥运会。女子项目的成功进入奥运会与1912年成立的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并且随后国际田径联合会把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项目不断扩大,才发展成为今天的奥运会。世界田径运动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奥运会田径比赛项目由最初的男子12项扩大到今天的男女47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女项目设置的差别越来越小。而各个项目的技术水平、训练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田径运动也增加了其他两项国际赛事——世界杯田径赛和世界田径锦标赛,但奥运会田径比赛仍是各国运动员最为期待的比赛,运动员都把夺取奥运会金牌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因而奥运会田径比赛几乎囊括了各个项目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同时也是观众最关心的重大赛事。
在田径选手参赛资格的要求上,现代的奥运会田径比赛在选手的参赛资格上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最初的奥运会没有运动员资格的限制,从而出现同一项目前几名被一国包揽的情况。现代奥运会,首先明确了报名人数的要求,规定了每个国家、每个项目参赛人数不得超过3人;其次是报名成绩,分为A、B两个成绩标准,只有达到了成绩标准的运动员,才有参赛资格,成绩标准随成绩水平的变化而定,因此每届标准会有相应的调整。
每届奥运会都是世界最强田径势力的碰撞。从70年代形成的美国、俄罗斯和德国三强,以及非洲在中长跑项目上的绝对优势,到现在势力发展越来越均衡,金牌分布也愈来愈分散。但是,尽管我们亚洲人口最多,总体实力却是五大洲中最弱的,在奥运会中取得的奖牌也是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亚洲各国总共获得的金牌数也是屈指可数。
二、世界杯田径赛(图4-2)
图4-2
世界杯田径赛、世界田径锦标赛和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均有国际田联举办,因而三大赛事的标志都采用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会徽。
在70年代之前,奥运会田径比赛是唯一一个由国际田联和国际奥委会共同举办的世界性田径赛。世界杯田径赛的产生,是因为国际田联受到欧洲杯田径赛的启示,进而计划模仿欧洲杯赛举办一项类似模式的国际田径赛事,借此促进世界特别是亚非田径运动的发展。随后,世界杯田径赛的基本方案在1975年基本形成,并向各国和地区田径组织广泛征求相关意见。于是,在1976年第21届奥运会期间国际田联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决定举办世界杯田径赛,每两年一届,赛期在奥运会前一年或后一年。第1届世界杯赛于1977年在联邦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并随后于1979年和1981年分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与意大利罗马召开了第2届和第3届世界杯赛。由于198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的诞生,第4届世界杯赛改到了1985年的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从此开始,世界杯赛由两年一届改为4年一次,赛期也固定在了奥运会后一年。
世界杯赛在项目的设置方面相对来说较少。从第1届世界杯赛开始,男子项目就一直为20项,没有竞走、马拉松和十项全能;女子项目则略有变化,从最初的14项增加到16项,没有马拉松和全能项目。
项目设置少,同样在参赛队伍和参加数人数的要求上也少。参数队伍不是以国家为单位,而是以各大洲为代表单位,每个项目各代表队只能报一名运动员或一队(接力项目)参加,计前8名团体总分。因而,各代表队的运动员是各大洲田联选拔产生。世界杯赛参赛队伍只有8支队伍:美国队;欧洲杯冠亚军各1个队;五大洲各1支队。世界杯赛与其他赛事最大的不同在于每个项目只举行决赛。
但是世界杯田径比赛却是第一个把女子400米栏和3000米跑列入正式项目的世界性大赛。
三、世界田径锦标赛
世界田径锦标赛是国际田联继奥运会和世界杯赛之后,举办的第三个国际田径赛事,并且世界田径锦标赛是国际田联独立主办的国际田径赛事。尽管世界田径锦标赛晚于世界杯赛出现,但由于世界杯赛赛制各方面的约束,致使参赛人数和队伍太少,而逐渐被世界各国和众多运动员所冷落,所以在运动水平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运动水平更高,竞争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世界田径锦标赛是仅次于奥运会田径比赛,并且常常有好成绩出现。自1978年国际田联决定主办世界田径锦标赛以来,每4年举行一次。从1991年开始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
世界田径锦标赛为期8天,中间休息一天,实际比赛日为7天。它的赛制与奥运会基本相同,以各国和地区协会为单位参加,参赛运动员也需要达到报名标准的成绩,即A标或标B(最高标准与最低标准)。报名运动员成绩都达到A标,则同一个项目,一个国家最多只能报3名;若只达到B标的国家则只能报一名运动员参赛,并且运动员必须达到B标。
世界田径锦标赛在项目设置上要宽广得多,并且很多项目都先于奥运会列入比赛,如女子马拉松、10000米跑、10公里竞走等。在奖励机制上不仅仅局限于名誉上的荣耀,而是给予重奖于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而且奖金逐届增加,如在1993年的斯图加特世锦赛上,每个项目的冠军都可以获得一辆奔驰高级轿车。这些机制的改变吸引了全世界众多优秀运动员前来参加,也就增强了其观赏性。
四、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
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前身为世界室内田径运动会。美国是最早举行室内田径赛的国家,他们发现在调整期举行室内比赛队运动员缩短调整期,进入积极活动期,增强比赛意识、提高技术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亚洲最早举行室内比赛的是日本,我国直到80年代初期才开始举行一些项目的室内比赛。到目前为止,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已经成为运动员全年训练和比赛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体现的更多的是运动员训练的一部分。
世界室内田径运动会改名,是因为国际田联为了把世界室内外锦标赛的名称统一起来而确定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国际田联规定,室内跑道一圈的长度为200米,弯道65米,直道35米,每隔两年举行一次。由于场地结构的不同,所以在项目的设置上也不同与其他赛事,国际田联公布承认的室内正式项目为男子20项,女子18项,但在比赛时一般为26项,男女各13项,分别是:
男子:6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60米跨栏、4×400米接力、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推铅球和七项全能。
女子:6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60米跨栏、4×400米接力、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推铅球和五项全能。
五、国际田径大奖赛
图4-3
国际田径大奖赛是一个商业性质的田径赛事。最早是在1981年的美国举行,由美国莫比尔石油公司赞助。尽管是一个商业性质的赛事,但是实践证明,此项赛事对提高美国田径水平、促进运动员创造佳绩和增加田径运动的受关注度等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作用。随着体育与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媒体的炒作也让赞助公司从中获得可观的商业效益。
在体育商业化的必然趋势下,国际田联决定开始举办世界田径大奖赛(图4-3)。国际田径比赛在近些年也逐渐成为了电视商争夺转播专利的对象。组织者为了吸引媒体商和赞助商,通过媒体引起社会对田径运动更加广泛的关注,便以高额出场费来邀请世界顶级运动员来参赛,并对取得佳绩的运动员给予重奖(图4-4)。出场费和重奖一方面是对运动员辛苦训练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参赛提高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自然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图4-4
2009年分享百万黄金的3名运动员(美国女子400米名将理查德兹、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和埃塞俄比亚中长跑名将贝克勒)
随着田径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田径大奖赛开始繁衍出一个子比赛,就是现在人们常常看到的“黄金大奖赛”。从1993年起,国际田径大奖赛抽出四站来举行“黄金大奖赛”,它以20千克黄金作为奖品,奖给连续四站都获得冠军的运动员(20千克黄金为连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所分割)。后来,奖品由20千克黄金改为了100万美金,比赛场次也从4站改为了7站。这无疑是增加了运动员获胜的难度,但吸引力更大了,而观众也对比赛更加感兴趣了。历史上也只有3名运动员独享过100万黄金(图4-5、图4-6、图4-7):
莫桑比克女子800米跑选手穆托拉(2003) (图4-5)
俄罗斯女子三级跳选手莱贝德娃(2005) (图4-6)
肯尼亚女子800米选手杰利莫(2008) (图4-7)
当然,既然是比赛就会有比赛的规定。国际田联规定,参赛运动员必须在大奖赛前一年的比赛成绩排在世界50名以内,才有资格参加。而大奖赛由于年份的不同,其比赛项目的设置也不同:
奇数年:男子——200米、400米、1500米、5000米、110米栏、撑竿跳高、跳远、铁饼和标枪。
女子——100米、800米、3000米、400米栏、跳高、铅球和跳远。
偶数年:男子——100米、800米、10000米、3000米障碍、400米栏、跳高、三级跳远、铅球和链球。
女子——200米、400米、1500米、5000米、100米栏、铁饼和标枪。
而2009年的田径黄金联赛则将永远成为历史,从2010年开始,黄金联赛将会被新的钻石联赛而取代。钻石联赛项目将包括32个项目,比赛的站数将从6站提升为14站,其中增加了美国纽约和尤金两站,中国上海和卡塔尔多哈各一站。在奖金和获奖的条件上有所改变,钻石联赛要求每个单项积分最高的选手便可获得价值8万美元的4克拉钻石。这样一来,每个项目运动员的竞争对手只是本项目选手,欲获奖只需要累积积分第一,而无需全部分站夺冠。
黄金联赛的消失,并非田径萧条的结果,而是因为田径已变得更加繁荣,需要更多赛事来满足各方需求。
第三节 田赛场上的金色人物
一、撑杆跳高沙皇与撑杆跳高皇后
提高田径运动中的撑杆跳高,熟悉田径的人都会马上想到两个人——男子运动员乌克兰人布勃卡(图4-8)和女子运动员俄罗斯人伊辛巴耶娃(图4-9)。尽管两人处在不同的时代,但两人在比赛中的表现却是惊人的相似,并且在自己的这个项目上所取得的成绩无人能及。
图4-8
“沙皇”谢尔盖.布勃卡10岁开始练习撑竿跳高,在少年时期便展示出了极强的实力和过人的天赋。20岁时他便在1983年田径世锦赛上获得金牌,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随后他便在长达10几年的时间里统治了这项运动。
出生在乌克兰吕根斯克的布勃卡在1983年世锦赛上以5米70的成绩勇夺冠军,拉开了他辉煌运动生涯的序幕。一年后,他以5米85的成绩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一次又一次的创造世界纪录,而且几乎每次都只是将成绩提高1厘米,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从赞助商那里不断得到不菲的奖金,人们也因此而叫布勃卡为“一厘米先生”。
在撑竿跳高项目中,6米一度被看作是不可逾越的高度,然而布勃卡却在1985年就首次突破6米大关,1994年7月,他第17次也是最后一次打破室外世界纪录并将世界纪录定格在了6.14米,至今无人能破。
然而,尽管布勃卡拥有6枚世锦赛金牌、35次打破世界纪录,是世界上打破世界纪录次数最多的人,但他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只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凭借5.90米的成绩夺冠。1984年由于前苏联的抵制,布勃卡没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他却连及格线都没能越过。伤病让布勃卡不得不放弃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而在2000年的悉尼,他更是3次试跳5.70米失败。布勃卡不断打破世界纪录却只获得过一枚奥运金牌,这样的表现让人不觉有点遗憾。
退役后的布勃卡曾经当选乌克兰国会议员,他目前则就职于国际奥委会田径委员会。
图4-9
伊辛巴耶娃5岁开始练习体操,15岁改练撑杆跳高。专业的体操训练不仅为伊辛巴耶娃从事撑杆跳高在前期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也练就了她过人的胆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003年在英国盖茨黒德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伊辛巴耶娃以4 米82的成绩打破了室外撑杆跳高世界纪录,从而开始了她在女子撑杆跳高项目的统治地位和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起点。
目前,伊辛巴耶娃正在沿着前辈布勃卡的道路在一厘米一厘米的提高世界纪录,这也为她带来了不菲的奖金。但伊辛巴耶娃不仅仅是为了奖金,以这样的形式来打破世界纪录还有另外的原因:首先,35次打破世界纪录,至今保持6.14米世界纪录的布勃卡是伊辛巴耶娃的唯一目标,伊辛巴耶娃说:“我要36次打破世界纪录,跳到30岁,参加2012年奥运会。”而布勃卡也非常支持她。其二,伊辛巴耶娃不想成为比蒙,她认为尽管比蒙跳出了8.90米的惊人成绩,但很快便被人们所淡忘了,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不能继续打破纪录。而伊辛巴耶娃想长期地被人们记住,而一厘米一厘米地打破世界纪录是最好的方式,这样她就可以总在人们的关注中。不过在伦敦,她却一下提高了4厘米打破自己几分钟前刚创造的纪录。伊辛巴耶娃解释道:“我要第一个跳过5米,如果别人先我跳过,我会去自杀。”
伊辛巴耶娃目前已经27次打破世界纪录,是迄今为止第一位飞越5米大关的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同时也是目前独一无二的保持着室内、室外、青少年室外三项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伊辛巴耶娃非常崇尚俄罗斯游泳名将波波夫的竞赛哲学,波波夫对伊辛巴耶娃说:“胜利的秘诀就是不要太想结果,不要执著于结果,什么金牌,银牌,铜牌,都把它们忘掉。只是行动,只是想着把每一个动作做好,专注于每一个细节,仅此而已。”因而,伊辛巴耶娃到了赛场上便如入无人之境,身边一切都被虚化了,只是径自陶醉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完全专注于自我。伊辛巴耶娃说:“是的,有时候对手会有挑衅的眼光,有时甚至故意撞你一下,而我只是微笑。”实际上,伊辛巴耶娃在赛场上喜欢经常戴着太阳镜和棒球帽,以便把自己隐藏起来。
但是,女皇也有走下神坛的时候。2009年8月柏林世锦赛上,伊辛巴耶娃3次试跳失败,不仅没有获得金牌,甚至没有成绩结束了比赛。从而也终止了伊辛巴耶娃6年不败的神话。但随后9月,伊辛巴耶娃在国际田联大奖赛上以5.06米高于世界纪录一厘米的成绩获得冠军,重新夺回霸主地位,而这次打破世界纪录也是她第27次打破世界纪录。
现在,被誉为“穿着裙子的布勃卡”的伊辛巴耶娃的极限究竟在哪里,究竟还能飞多高,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铁饼之神”——厄特
图4-10
美国铁饼选手厄特(图4-10),参加了1956~1968年间的四次奥运会,尽管能参加3~4次奥运会的运动员也不少,但厄特却连续四次包揽了男子铁饼项目的冠军,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厄特是第一个在同一项目中获得“四连冠”的人。在28年后,卡尔·刘易斯连续4次夺得男子跳远项目的冠军,成为第二人。也正是厄特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人们把他称为“铁饼之神”和美国铁饼的“常青树”。
厄特生于1936年,身高1.92米,体重106千克。厄特从小就体格强健,酷爱体育运动,特别钟爱铁饼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田径宿将。他在19岁的时候就以52.27米创造了美国全国青少年纪录,并在第二年被选入美国奥运会代表队。
而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这个20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小将,就夺得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开始了对这个项目长达四年的统治。而当时厄特的偶像,世界著名铁饼运动员,世界纪录保持者——戈迪恩则屈居亚军。在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上,厄特以59.18米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无可争议的蝉联铁饼冠军。随后,他停止了一年的训练进行休息,在1962年复出。一年的休息并没有影响厄特良好的竞技水平,复出后的厄特分别以61.10米和62.45米两次打破世界纪录。紧接着在1963年4月,厄特又以62.62米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1964年,厄特第四次打破世界纪录,成绩为62.94米。
尽管厄特四次打破世界纪录,但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他却遇到了十分强劲的对手。一个是第一个突破“60米大关”的人——比厄特小一岁的队友西尔维斯特;另一位则是欧洲第一号投掷铁饼的人物——捷克斯洛伐克的达内克,而达内克在奥运会前两个月以64.55米把厄特62.94米的世界纪录提高了一大截。稳定的发挥,还是帮助厄特有惊无险地拿到他的第三枚奥运会金牌。
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优秀年轻运动员的不断涌现,世界纪录也越来越接近70米。奥运会及格赛的标准也提高到了58米,厄特仅仅以59.28米获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这对于已经32岁的老运动员,并带着多处受伤,第四次站在奥运会比赛场上是多么的不容易。或许是上天对厄特的眷恋,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的铁饼比赛时,阴雨连绵,糟糕的天气却给厄特带来好运,他不仅投出了64.78米的个人最好成绩,这个成绩也帮助他第四次获得奥运会铁饼金牌,从而创造了奥运史上一个奇迹:一人在同一项目上连续四届奥运会夺得金牌。此后,厄特退役,并慢慢淡出了体坛。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前,44岁的厄特仍然保持着63.08~65.56米之间的投掷状态,他还自信的预言:“世界纪录也许会达到73米或74米,但却会有一个老家伙出来阻止世界纪录创造者们在奥运会上获胜。”厄特的自信并不是盲目的,因为他在奥运会前的5月31日,掷出了69.46米的惊人成绩。但是,由于美国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厄特也失去了夺得第五枚奥运会金牌的机会。实际上,莫斯科奥运会上铁饼冠军的成绩仅仅为66.64米。随着厄特的退出,铁饼项目很快被欧洲运动员垄断。
1982年,国际田联为厄特颁发了特别奖,以此表彰他在铁饼运动中作出的接触贡献,国际奥委会也授予了他铜质奥林匹克勋章。
三、比蒙的世纪之跳
图4-11
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由于墨西哥地处高原,空气阻力要小于平原地区,因此,在短跑运动员和跳跃运动员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然而在这其中,最让人惊异的是男子跳远世界纪录——比蒙的8.90米(图4-11)。之所以说这个成绩惊异,是因为著名的美国体育科学权威人士约克尔把这个成绩与其他一些项目进行成绩的转化,8.90米的成绩相当于100米跑9秒4,200米跑16秒97,400米跑37秒23等。尽管只是理论上的推算,但可以看出跳远中8.90米的成绩是多么的惊人了。
比蒙于1946年8月29日出生在美国纽约,身高1.90米,体重72千克。他的100米跑成绩为10秒3,跳高成绩为2.05米,三级跳远成绩为15.76米。可见,比蒙具有十分优秀的短跑速度和弹跳能力,这样出色的身体素质为他创造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奥运会跳远及格赛中,比蒙的队友波斯顿在无风的情况就跳出了8.27米,打破了奥运会纪录,比蒙也跳出了8.19米的好成绩。但在及格赛的第二天,比蒙在决赛的第一轮试跳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跳出了惊人的成绩。当时,比蒙在数万名观众的注视下,象一只巨鸟一样飞了起来,并把世界纪录的标记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这一惊人之举,首先是让坐在跳远场附近的观众开始狂呼,紧跟着便是整个运动场的沸腾。但成绩的确认却花费了几分钟,因为首先是比蒙的着地点已经超越了沙坑边上安装的长度读数板,需要用钢尺来丈量;其二是需要得到国际田联负责人的确认。当宣布比蒙的成绩为8.90米时,全场观众一片狂呼,而比蒙也无比激动,双膝跪地亲吻地面。这一成绩,把8.35米的世界纪录整整提高了55厘米,让其他选手黯然失色。人们称比蒙这一跳是“21世纪的一跳”。
在随后的20多年中,无数优秀跳远运动员都试图去冲击这个被誉为的世纪之跳,但都无功而返。直到1991年的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美国跳远运动员鲍威尔,以8.95米打破了沉寂2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而鲍威尔之所以能打破这个纪录,是由于他有着和比蒙相似的优秀的跳远素质:他的100米成绩为10秒45、200米为20秒99、跳高为2.18米、三级跳远达到16米。从鲍威尔和比蒙的素质对比来看,鲍威尔之所以能够打破比蒙创造的“神话般的世界纪录”,是因为他的助跑速度和腾起高度都超过了比蒙。1991年鲍威尔被国际田联评选为“世界最佳田径运动员”,同年他还获得美国“沙利文奖”。
四、罗马尼亚体育界“第一夫人”——莉娅·玛诺柳
莉娅·玛诺柳参加过6次奥运会,但直到第五次时才获得了奥运会金牌。她的经历完美的诠释了体育比赛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运动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树人。
莉娅1932年出生在罗马尼亚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学习上一直是学校的优等生,大学5年的学习生活让她成为了“电气工程师”,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莉娅写过工程师论文,喜欢看历史小说,爱听古典音乐,并且非常喜欢德国古典作曲家巴哈的作品,家中藏书3000多册。更为厉害的是莉娅会英、法、俄、德、意5种外语,具有惊人的语言天赋。很难有人能把这位外表文静典雅的人与奥运会冠军联系起来,而且还是投掷项目的奥运冠军。
莉娅小时候长的十分淡薄,身材修长,直到16岁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田径。第一次参加铁饼比赛也只投了23.24米。但随后,莉娅在约·阿尔纳乌图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系统训练,并大胆尝试进行杠铃力量练习。这在罗马尼亚女子练习力量方面是一个突破,这也让她在参加第一次奥运会前突破了“40米大关”,并打破了罗马尼亚国家纪录。尽管如此,在强手如云的奥运会上,莉娅仅以42.56米的成绩获得第六名,但这一成绩是罗马尼亚女子田径运动员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但在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仅取得第九的成绩。
1960年,28岁的莉娅已经算得上是一位奥运经验丰富的“老将”了,在这届罗马奥运会上,她夺得了第一块奥运会奖牌,以52.36米取得第三名。随后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上,她再次夺得一枚奥运会铜牌。此时的莉娅·玛诺柳已32岁,但她却继续坚持艰苦的训练,为了实现她奥运金牌的梦想。
1968年,36岁的莉娅第五次参加奥运会,来到了墨西哥。尽管莉娅参加了很多比赛和4次奥运会,但她却从来没有创造过世界最好成绩,加上年龄的原因,没有人会把她作为金牌有力的竞争者。然而,正是这种轻松的环境与自身平和的心态,让莉娅在第一次试投中就以58.28米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的纪录,并最终帮助她如愿以偿的获得这枚奥运会金牌。这是对莉娅20年辛勤汗水的回报,也是对她钢铁般意志和信心的肯定。4年之后,莉娅第六次参加奥运会,获得第九。从而在田径界被人们称为“铁莉娅”,在罗马尼亚体育界被誉为“第一夫人”。
莉娅的这种精神,为当代运动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祖师在巴黎总部授予莉娅·玛诺柳“体育风格奖”,其荣誉证书上写道:“奖给一名一贯正直、保持真正的体育精神、在整个运动生涯中风格高尚的女子田径运动员。”1975年,国际奥委会授予她奥林匹克铜质勋章,以此表彰她对奥林匹克运动所做出的贡献。
五、中国“跳高王”——朱建华(图4-12)
图4-12
朱建华1963年5乐29日出生于上海市。1973年进入上海市南市区体校开赛从事跳高训练,师从于著名教练员胡鸿飞。1979年朱建华在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中,跳过2.13米,获得亚军,并打破全国少年纪录。1980年他在第3届“圣地亚哥·中泽”国际青年田径赛上,以2.25米的成绩获得冠军。1981年6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4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朱建华征服了2.30米的高度,打破了由倪志钦保持了11年之久的2.29米的亚洲纪录。1982年他接连跳过2.31米、2.32米、2.33米的高度,成为当年世界上跳得最高的人。
1983年是朱建华步入辉煌的一年。6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第5届全运会田径预选赛上,他以2.37米的成绩打破了由前民主德国选手韦西格保持了3年之久的2.36米的世界纪录。而这一跳也是朱建华自己到目前为止最难忘的一跳,由于当时朱建华冬训前受了伤,恢复正式训练四五个月,尽管练得很系统,并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赛前却没有冲击世界纪录的想法。直到比赛前,朱建华感觉自己的状态非常好,预感会出好成绩,便在临场与教练进行沟通冲击世界纪录。没想到一跃而成,朱建华自己认为这一跳是他在3次破世界纪录中技术发挥最好的一次。9月22日在上海举行的第5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再以2.38米打破世界纪录。这一年他还获得首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的铜牌。1984 年6月10日他在前联邦德国埃伯斯塔特举行的国际比赛中,以2.39米的优异成绩第三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在一年时间内连续3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世界级跳高明星,被誉为中国的“跳高王”。
但遗憾的是,同年8月在第23届奥运会上,朱建华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最后仅以2.31米获得铜牌。但这已经是当时我国男子运动员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我国男子田径取得的第一块奥运会奖牌。
朱建华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了“三快”的技术风格,即助跑快、起跳快、过杆快。他曾5次被国外体育报刊、杂志评选为1983年度“世界最佳运动员”。1982年-1984年连续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三次评选为“全国十佳运动员”。现在的朱建华已是商界的成功者,但他依旧对田径场有着特殊感情,他说:“当好中国田径铺路石,是我乐意做的。”
第四节 田径运动的欣赏
在观看田径比赛的时候,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摩比赛应提前入座,这样,既尊重运动员,也不影响他人观看比赛。
(二)颁奖升旗奏歌时,应肃静起立,不要谈笑或做其他事情,以示尊重。
(三)运动员出场时,观众应该给予鼓励和掌声,不只给予本国的和自己喜欢的运动员,还应包括其他的运动员。
(四)当运动员开始跳跃、投掷项目助跑时,观众可以根据运动员的助跑节奏鼓掌,注意不要在看台上随意走动。
(五)在高度项目比赛中,即使运动员水平再高,最终都要以自己所不能逾越的高度而告终。所以当运动员成功越过某一高度时,我们应该向运动员表示祝贺。但是,当运动员最终未能越过更高高度的横杆而结束比赛时,观众也应该向运动员报以热烈的掌声。
(六)在进行短距离径赛项目时,当运动员站在起跑线后,宣告员开始介绍每位运动员时,观众应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以表示对运动员的喜爱和支持。当裁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后,即运动员俯身准备起跑时,赛场应保持绝对的安静,观众不要鼓掌呐喊,而应该在心里默默地为运动员加油,以免使场上运动员由于场外因素而分神。当发令枪响后,观众就可以完全释放出自己的活力和激情为自己的偶像呐喊助威了。
(七)在一些长距离项目中,如马拉松,当远远落后的运动员坚持到终点时,观众应该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运动员,为其重在参与的精神鼓掌。
(八)结束时,获胜运动员为答谢观众一般还会绕场一周,大家一定要用掌声和欢呼声为其精彩表现表示欣赏和鼓励。
(九)赛场当作自己的家去爱护。赛场内禁止吸烟,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
田赛项目都是分散在田径场地的各个特定区域进行的,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通过测量运动员完成的远度或则高度来判定最终成绩。但在比赛时,由于其场地的分布比较散,因而在观看的时候观众应有侧重点的对自己喜欢的田赛项目进行关注,观看位置就应选择在这个项目附近,而对于其他项目进行情况则可以通过场地上的大屏幕来随时了解。观众在现场观看田赛项目比赛时,由于田赛项目的场地与看台的距离较近,因此与运动员之间的互动性更强。
不同的田赛项目,其欣赏点是不同的:
跳跃类的项目分为高度项目和远度项目。跳高项目自身的特点就注定了跳高运动员身材修长,特别是腿显得特别的细长,给人第一眼就是非常美的感受。其次是跳高过程中背跃式过杆时的技术动作非常的优美。撑竿跳高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因而他们的身材是田径场上最协调的,再加上高难度的技术动作,给人美与惊险相结合的视觉感受。而跳远和三级跳远则是给观众速度和起跳后飞跃的美感。
投掷项目则更多地给予观众运动员力量的展示。运动员每次试投,当器械触手后,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对于观众来说都是一次美的感受和新的期待,期待每一次都能带给他们惊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