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2025年10月12日
图1.3 水的社会循环
1.2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1.2.1 天然水体中的杂质
天然水体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地表水又称陆地水,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4种水体的总称;地下水,指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中的水,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水在自然循环中都不同程度地有各种各样的杂质混入,使水质发生变化。其杂质的来源基本分为两类:一是自然过程,如初期降水(包括雨、雪等)在到达地面之前对各种有害物质的溶入,水对地层矿物中某些易溶成分的溶解,水流对地表及河床冲刷所带入的泥沙和腐殖质,水中各类微生物、水生动植物繁殖及其死亡残骸等;二是人为因素(即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此时,水中杂质将更为复杂,这些杂质按形态(主要是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3类,见表1.1。
表1.1中的颗粒尺寸是按球形计,各类杂质的尺寸界限是大体的范围。粒径为100nm~1μm属于胶体和悬浮物的过渡阶段。小颗粒悬浮物也具有一定的胶体特性,当粒径大于10μm时与胶体有明显差别。
表1.1 水中杂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