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
2)种子千粒重的鉴定
采用百粒法,即从纯净种子中不加选择地取出100粒种子为一组,重复取8组称量,并由此计算出每1000粒种子的重量。
(1)测定样品的选取 将净度测定后的纯净种子铺在种子检验板上,用四分法分到所剩下的种子略大于所需量。
(2)点数和称量 从测定样品中不加选择地点数种子,点数时将种子每5粒放成一堆,两个小堆合并成10粒的一堆,取10个小堆合并成100粒组成一组。共取8组,分别称各组的重量,记入重量测定记录表3.8中。各重复称量精度同净度测定时的精度。
(3)计算千粒重 根据8个重量的称量读数求8个组的平均重量
,然后计算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公式如下:

种粒大小悬殊的种子和黏滞性种子,变异系数不超过6.0,一般种子的变异系数不超过4.0,就可计算测定结果。如变异系数超过上述限度,则应再数取8个重复,称重并计算16个重复的标准差。凡与平均数之差超过两倍标准差的,各重复舍弃不计,将8个或8个以上的100粒种子的平均重量乘以10(即10×
),即为种子千粒重。其精度要求与称重相同。
表3.8 种子千粒重测定记录表

(4)报告内容
①将种子千粒重测定结果填入重量测定记录表中(见表3.8)。
②写出测定千粒重时应注意的问题。
3)种子含水量测定
种子含水量测定需要用到的器具:干燥箱、温度计、干燥器、称量瓶(或坩埚)、坩埚钳、取样匙、1/1000天平、量筒、研钵、变色硅胶、水分测定仪等。
低恒温烘干法测定步骤如下:
(1)样品盒准备 将两个样品盒编号、烘干、称量,记入表3.9中。
(2)提取测定样品 从含水量的送检样品中随机分取两份测定样品,每份样品重量为:样品盒直径小于8cm时重4~5g;直径等于或大于8cm时重10g。大粒种子(每1000g小于5000粒)以及种皮坚硬的种子(豆科),每个种子应当切成小片,再取5~10g测定样品,分别装入样品盒后,称重,记下读数。称重以“g”为单位,保留3位小数。
(3)烘干 将装有测定样品的样品盒放入已经保持在103℃(±2℃)的烘箱中烘17h(±1h)。烘箱回升至所需温度时,开始计算烘干时间。达到规定的时间后,迅速盖好样品盒的盖子,并放入干燥器里冷却30~45min。冷却后,称出样品盒(连盖)及样品的重量,记下读数。
(4)结果计算 含水量以质量分数表示,用下式计算到一位小数:

表3.9 含水量(质量分数)测定记录表

两份测定样品的测定结果不能超过容许差距,容许差距查表3.10。如超过容许差距,必须重新测定。如第二次测定的差异不超过容许差距,则按第二次结果计算含水量。
表3.10 含水量测定两次重复间的容许差距

注:①小种子是指每1000g超过5000粒的种子。
②大种子是指每1000g最多为5000粒的种子。
含水量测定结果在质量检验证书上填报,精度为0.1%。
(5)报告内容
①填写种子含水量测定记录表(见表3.9),并写出计算过程。
②联系生产实际说明种子含水量测定的意义。
4)种子发芽率测定
种子发芽试验中常用的设备有电热恒温发芽箱、变温发芽箱、光照发芽箱、人工气候箱、发芽室等设备设施。发芽床应具备保水性好、通气性好、无毒、无病菌等特性,具有一定强度。常用的发芽床材料有纱布、滤纸、脱脂棉、细沙和蛭石等。
(1)测定样品的提取 用四分法将纯净种子区分成4份,从每份中随机数取25粒组成100粒,共取4个100粒,即为4次重复。
种粒大的可以50粒或25粒为1次重复,样品数量有限或设备条件不足时,也可以采用3次重复,但应在检验中注明。桦树、桉树、杨树等细粒种子可用称量发芽测定法,每个重复称量大约0.25g,称量精度至毫克,4次重复。
(2)消毒灭菌 为了预防霉菌感染,干扰检验结果,检验所使用的种子和各种物件都要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①检验用具的消毒灭菌。培养皿、纱布、小镊子仔细洗净,并用沸水煮5~10min。供发芽试验用的恒温箱用喷雾器喷洒福尔马林,密封2~3d后再使用。
②种子的消毒灭菌。目前常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对种子进行消毒灭菌。
a.福尔马林消毒法。将纱布袋连同种子测定样品放入小烧杯中,注入0.15%的福尔马林溶液,以浸没种子为度,随即盖好烧杯。20min后取出绞干,置于有盖的玻璃皿中闷30min,取出后连同纱布用清水冲洗数次即可。
b.高锰酸钾消毒法。用0.2%~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2h,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数次即可。
(3)浸种 落叶松、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樟子松、杉木、侧柏、水杉、黄连木、胡枝子等的种子,用始温为45℃的水浸种24h,刺槐种子用始温80~90℃的热水浸种,待水冷却后放置24 h,浸种所用的水最好更换1~2次;杨、柳、桉等则不必浸种。
(4)置床 将经过消毒灭菌、浸种的种子安放在发芽床上。常用的发芽床有纱布、滤纸、脱脂棉。一般中粒、小粒种可在培养皿中放上纱布或滤纸作床。每个发芽床上整齐地安放100粒种子,种粒之间保持的距离相当于种粒本身的1~4倍。在培养皿外不易磨损的地方(如底盘的外缘)贴上小标签,写明送检样品号、重复号、姓名和置床日期,以免错乱。最后将培养皿盖好,放入指定的恒温箱内。
(5)发芽测定的管理 经常检查测定样品及发芽环境的温度、水分、通气、光照条件。发芽所用温度执行GB2772—1999中的规定,多数树木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保持发芽床湿润,湿度为60%~70%。注意充分换气,将感染霉菌的种子及时取出(不要使它们接触健康的种粒),用清水冲洗。发霉严重时,整个滤纸和坐垫甚至整个培养皿都要更换。
(6)观察记载 发芽的情况要定期观察记载,观察记载的间隔时间根据树种和样品情况自行确定,但初次计数和末次计数必须有记载。记载项目按发芽床的编号依次填入表3.11中。达到正常幼苗标准的计数后,从发芽床上拣出。
表3.11 发芽测定记录表

发芽测定的持续天数参见表3.12中的“末次计数天数”,自置床之日起算,不包括预处理时间。
表现出具有潜力,能在土质良好,水分、温度、光照适宜的条件下继续生长的,成为合格苗木的幼苗。符合下列类型之一的,可以划为正常幼苗:
①完整幼苗:该树种应有的基本结构全都完整、匀称、健康、生长良好。
②带轻微缺陷的幼苗:该树种应有的基本结构出现某些轻微缺陷,但其他方面正常,生长均衡,与同次测定中完整幼苗的其他方面不相上下。
③受到次生性感染的幼苗:显然本该属于上述①类或②类,但受真菌或细菌感染,条件是该粒种子不是感染源。
表3.12 部分树种发芽测定的主要技术规定

不正常幼苗表现出没有潜力,在土质良好,水分、温度、光照适宜的条件下不能长成合格苗木。不正常幼苗有3种类型:
①损伤苗:任何基本结构缺失,或损伤严重无法恢复正常,不能指望均衡生长。
②畸形苗或不匀称苗:生长孱弱或生理紊乱,或基本结构畸形或失衡。
③腐坏苗:由于原发性感染(即该粒种子就是感染源),该树种的任何基本结构染病或腐坏,停止正常生长。
例如,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幼苗为不正常幼苗:
①初生根:生长停滞、粗短、缺失、断折、自顶端开裂、缢缩、纤细、束缚在种皮中、呈负向地性、玻璃状、因原发性感染而腐坏。
②下胚轴、上胚轴和中胚轴:粗短、深度横裂或断折、完全纵裂、缺失、缢缩、极度扭曲、弯曲向下、呈环状或螺旋状、纤细、玻璃状、因原发性感染而腐坏。
③子叶:肿胀或卷曲、畸形、断折或有其他损伤、断裂或缺失、变色、坏死、玻璃状、因原发性感染而腐坏。上述缺陷所占面积超过子叶面积的一半者为不正常,只占一半或不足一半者为正常。只要损伤或腐坏出现在子叶同幼苗中轴的联结点上或茎尖附近,该幼苗属于不正常幼苗。
④初生叶:畸形、损伤、缺失、变色、坏死、外形正常但小于正常大小的1/4、因原发性感染而腐坏。
⑤顶芽及周围的组织:畸形、损伤、缺失、因原发性感染而腐坏。
⑥芽鞘和第一叶片(棕榈科):
a.芽鞘。畸形、损伤、缺失、顶端损伤或缺失、极度向下弯曲、呈环状或螺旋状、严重扭曲、从顶端向下开裂长度超过全长的1/3、基部开裂或有其他损伤。
b.第一片叶。伸展长度不及芽鞘的一半、缺失、撕裂或呈其他畸形。
⑦幼苗整体:畸形、断裂、二苗融合、胚乳环圈不落、黄化或白化、纤细、玻璃状、因原发性感染而腐坏。
发芽结束后,将各重复中的未发芽粒用切开法进行鉴定,分别归成新鲜粒、死亡粒、硬粒、空粒、无胚粒、涩粒、虫害粒等几类并记入表3.11。
(7)计算发芽率

发芽率按组计算,然后计算4组的算术平均值。发芽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一位,以下四舍五入。组间的容许差距如表3.13所示。如果没有超过允许差距,就用各重复发芽百分率的平均数作为该次测定的发芽率。
表3.13 发芽测定容许差距表

如果超过容许差距范围,则认为测定结果不正确,应当提取测定样品用原定方法重新测定。如果第二次测定(也可与第一次测定同时进行)的结果和第一次测定间的差距不超过表3.14规定的容许范围,则用两次的平均数作为发芽率。
表3.14 重新发芽测定的容许差距

(8)报告内容
①填写种子发芽测定记录表(见表3.11),计算种子发芽率。
②说明种子发芽率测定在生产工作中的意义。
5)种子生活力测定
种子生活力测定需用的器具及药品:种子检验板、烧杯、解剖刀、小镊子、手持放大镜、量筒、培养皿、解剖针、玻璃棒、胶匙、靛蓝染料、四唑等。
下面以四唑染色法为例对种子生活力测定进行解说。
(1)抽取测定样品 从净度测定后的纯净种子中随机数取100粒种子作为一个重复,共取4个重复。此外,还需抽取约100粒种子作为后备,以便代替取种仁时弄坏的种子。
(2)种子预处理 为了软化种皮,便于剥取种仁,要对种仁进行预处理。较易剥掉种皮的种子,可用始温30~45℃的水浸种24~48h,每日换水,如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黄连木、杜仲等。硬粒的种子,如肯氏相思、楹树、南洋楹、银合欢等,可用始温80~85℃水浸种、搅拌,并在自然冷却中浸种24~72h,每日换水。种皮致密坚硬的种子,如孔雀豆、台湾相思、黑荆树、漆树和滑桃树等,可用98%的浓硫酸浸种20~180min后,充分冲洗,再用水浸种24~48h,每日换水。
(3)配药 使用0.1%~1.0%的氯化(或溴化)四唑水溶液,浓度随树种而略有不同。如果所使用的蒸馏水的pH值不在6.5~7.5范围之内,可将四唑溶于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溶液a:在1000mL水中溶解9.078g磷酸二氢钾(KH2PO4);
溶液b:在1000mL水中溶解11.876g磷酸氢二钠(Na2HPO4·2H2O)或9.472g磷酸氢二钠。
取溶液a两份和溶液b3份混合,配成缓冲溶液。
在该缓冲溶液里溶解准确数量的四唑盐,以获得正确的浓度。例如,每100mL缓冲溶液中溶入1g四唑盐,即获得1%浓度的溶液。缓冲溶液最好随配随用。剩余的缓冲溶液可在短期内贮于低温1~5℃的黑暗条件下。
(4)染色前的种子准备 一般的种子可全部剥皮,取出种仁。发现的空粒、腐坏粒和病虫害粒记入表3.15中。剥出的种仁先放入盛有清水的器皿中,待一个重复全部剥完后再一起放入四唑溶液中,使溶液淹没种仁,上浮者要压沉。
也可切除部分种子,如女贞树,可以在浸种后在胚根相反的较宽一端横切,将种子切去三分之一。许多树种,如松树和白蜡树的种子,可以纵切,即在平行于胚的纵轴纵向剖切,但不能穿过胚。白蜡树的种子可以在两边各切一刀,但不要伤胚。大粒种子如板栗、锥栗、核桃、银杏等,可取“胚方”。取“胚方”是指经过浸种的种子,切取大约1cm2包括胚根、胚轴和部分子叶(或胚乳)的方块。
(5)染色 将装有种仁和四唑溶液的器皿盖好盖子,4个重复均贴好标签后,放入培养箱或恒温箱中,保持黑暗,温度为30~35℃。染色时间因树种和条件而异。
(6)结果鉴定 染色结束后,沥去溶液,用清水冲洗,将种仁摆在铺有湿滤纸的发芽皿中,逐一剖开胚乳,使胚露出。胚和胚乳完全染上红色的,是有生活力的种子,还有些种子在胚或胚乳上显现未着色的斑块,表明是一些坏死的组织。判断种子有无生活力,主要是看坏死组织出现的部位和其大小,而不一定在于染色的深浅。
(7)计算生活力 测定结果以有生活力种子的百分率表示。分别计算各个重复的百分率,重复内最大容许差距与发芽测定相同。如果各重复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没有超过容许差距范围,就用各重复的平均数作为该次测定的生活力。如果超过容许差距,与发芽测定同样处理。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
(8)报告内容
①填写种子生活力测定记录表(见表3.15)。
②写出四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
表3.15 生活力测定记录表

6)种子优良度测定
对于休眠期长,目前又无适当方法测定其生活力的林木种子,以及在生产上收购种子,需要在现场及时确定种子品质时,可以应用感官鉴定法简便、快速地测定种子优良度。
(1)测定样品的提取和整体观察 从纯净种子中随机抽取400粒,分成4组,先对种子的外部表现进行观察。例如,种粒是否饱满、整齐,颜色和光泽是否新鲜、正常,是否过潮、过干,有无异常气味,有无感染霉菌的迹象,有无虫孔,有无机械损伤,等等。
(2)优良标准的一般原则 为了使种子内部状况表现得更加明显,可以根据种子的吸水速度浸种2~4d,然后分组逐粒纵切。仔细观察种胚、胚乳或子叶的大小、色泽、气味以及健康状况等,凡内含物充实、饱满,色泽新鲜,无病虫害或受害极轻的,都是优良种子。以种实或果实作为播种材料的树种(如楝树),其由二室或多子房组成,只要其中的一枚优良、正常,该果实也属于一粒优良种子。
例如,红松的新鲜种子种壳呈浅红棕色,有光泽;催芽过程中种壳光泽消失,呈栗褐色;拣青早采的种子外壳呈黄白色;好种子内含物饱满充实,有弹性;胚乳表面呈浅黄色,剖面呈浅黄绿色,干后呈乳黄至蜡黄色;种胚呈浅黄绿色,种胚在催芽过程中逐渐伸长肥大,占满整个胚腔;好种子咀嚼时有香味。再如,银杏,新鲜种子外壳(中种皮)呈黄白色,有光泽;内种皮紧贴胚乳;内含物饱满充实,有弹性;胚乳外表呈乳黄色,有光泽;胚乳纵切面呈黄绿色,有汁液;种胚肥大,呈乳黄色。银杏常有无胚的种子。
(3)结果计算 优良种子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比,称为种子的优良度。
(4)报告内容 把种子优良度测定结果填入表3.16内。
表3.16 种子优良度测定记录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种子生理成熟 2.种子形态成熟 3.种子安全含水量 4.种子净度 5.千粒重
6.种子含水量 7.发芽率 8.发芽势 9.场圃发芽率 10.种子生活力
11.种子优良度
二、填空题
1.种子的成熟包括_______、_______。
2.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外在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子贮藏的方法分_______、_______。
4.干藏法又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种子品质包括、两方面。
6.种子调制工作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球果类种子一般用_______法脱粒,肉质果类采用_______法脱粒,干果类则根据种子的含水量不同,分别采用_______或_______脱粒。
8.净种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9.种子贮藏方法有干藏和湿藏,适宜干藏的是_______的种子,适宜湿藏的是_______的种子。
10.干藏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湿藏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一树种的种子成熟后在母树上宿存不落又不受病虫为害( )。
A.刺槐 B.合欢 C.山桃 D.法桐
2.下列哪一因素不是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内在因素( )。
A.种子内含物 B.种子含水量 C.种子成熟度 D.种子发芽率
3.一般种子贮藏的相对湿度条件应为( )。
A.30%~40% B.50%~60% C.70%~80% D.90%~100%
4.下列哪一树种适宜密封干藏( )。
A.油松 B.板栗 C.桑树 D.花椒
5.下列哪一树种适宜湿藏( )。
A.杨树 B.板栗 C.桑树 D.榆树
6.下列哪一树种不适宜湿藏( )。
A.花椒 B.板栗 C.桑树 D.玉兰
7.对休眠期较长的种子进行生命力速测常采用( )。
A.胚芽检验法 B.靛蓝染色法 C.碘化钾染色法 D.三者均不可以
8.采种母株生长状况应为( )。
A.品种优良 B.生长健壮 C.无严重病虫害 D.三者均是
9.下列哪一因素不是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外在因素( )。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通气条件
10.一般种子贮藏的温度条件应为( )。
A.-10~0℃ B.0~5℃ C.10~15℃ D.15~20℃
11.下列哪一因素在影响种子生命力诸多因素中起着主要作用( )。
A.种子内含物 B.种子含水量 C.种子成熟度 D.种子发芽率
12.适合水洗取种的植物为( )。
A.万寿菊 B.樱桃 C.翠菊 D.串红
13.睡莲、王莲的种子适宜在( )中贮藏。
A.沙 B.土壤 C.水 D.地窖
14.在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尽量挑选粒大的种子作为样本
B.为了避免浪费只需取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即可
C.重复测定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D.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至少要取10000粒种子为样本
15.种子低温贮藏的最适宜温度是( )。
A.1~5℃ B.8~10℃ C.11~15℃D.16~20℃
四、判断题
1.( )需从外地调进种子,应考虑调出、调入地环境条件的相似。
2.( )经水浸调制的种子,一般宜在太阳下暴晒晾干。
3.( )贮藏种子的目的是保证种子在贮藏时保持种子生命力不受损伤。
4.( )一般含脂肪、蛋白质多的种子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寿命短。
5.( )不成熟的种子,其种子寿命也较短。
6.( )对于一些种粒小、种皮薄、易吸水的种子宜密封干藏。
7.( )种子千粒重小,说明种子个大、充实饱满。
8.( )一般情况下,被靛蓝染色的种子是有生命力的种子。
9.( )对于不脱皮不影响发芽的翅果类种子脱粒时只需除去果梗及果枝等杂质即可。
10.( )种子晾晒,晒得越干越好。
11.( )杨柳、榆树的种子种皮薄且不致密,保护性能差,故种子寿命长。
12.( )在种子调制晾晒时,应使种子含水量达到标准含水量的要求。
13.( )凡是含水量低的种子都可以采用湿藏法贮藏。
14.( )靛蓝染色法适用于大多数针叶树种子的生命力速测。
15.( )榆树为翅果,属于干果类,所以可以采用阳后贮藏。
五、问答题
1.园林树木为什么会出现结实大小年现象?生产中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轻或消除大小年现象?
2.如何确定种子是否成熟?
3.种实的成熟一般包括哪两个过程?
4.种子贮藏的方法有哪些?各适宜于哪些树种?
5.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内在因素都有哪些?
6.影响种子生活力的环境因素都有哪些?
7.种子品质检验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检验项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