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苗木移植
用播种或营养繁殖方法培育的小苗,苗木密度大,影响苗木的生长,要培育大苗必须进行苗木移植。苗木移植是指将苗木从原来的育苗地挖起来,按照一定的株行距移栽到新的育苗地继续培育的方法。经过移植的苗木叫移植苗。根据园林绿化对各种规格苗木的要求和培育方式的需要,可移栽一次或多次。在移植时,要淘汰劣质小苗。
7.1.1 移植的作用
1)利于苗木生长
幼苗经过移植,增大了株行距,从而增大了苗木的营养面积,改善了光照和通风条件,减少了病虫害的滋生,使苗木根系和地上部分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了苗木生长的需要,有利于培育大规格的优质苗木。
2)利于培育苗木发达的根系
幼苗移植时,主根和部分侧根被切断,控制了主根的顶端优势,能刺激根部产生大量的侧根和须根,形成完整、发达的根系。根系分布于土壤浅层且紧密集中,便于起苗,更有利于苗木生长,提高出圃苗木定植的成活率。而未经移植的苗木,根系分布较深,侧根、须根数量少,定植时不易成活,或成活后生长较弱。
3)利于培育整齐、优美的冠形
苗木移植时,要对根系和树冠进行必要的合理修剪;再根据苗木各自的生长情况,进行分级栽植。移植后扩大了树苗的生长空间,使苗木的枝条充分伸展,形成树种固有的树形。经过适当的整形修剪,可以培育出规格整齐、冠形优美、干形通直、具有理想树冠的高质量园林苗木。另外,有的树种经过嫁接可培育出特殊的冠形,如垂榆、龙爪槐等。
园林绿化用大苗。在各个龄期,根据苗体大小、树种生长特点及群体特点合理安排密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多地培育出大规格、优质的绿化苗木,使土地效益最大化。
7.1.2 移植的技术
1)移植苗的苗龄
移植苗的苗龄,视树种和苗木生长情况确定。同一种苗木由于培育环境的差异,幼苗的年生长量不同。速生的阔叶树,播种后第二年即应移植,如刺槐、国槐、元宝枫、香椿、糖槭、丁香、连翘等。对于播种苗生长缓慢的树种,可以两年后移栽。白皮松、油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等苗期生长较慢,第二年可移栽;也可再留床一年,第三年再移栽。
2)影响移植苗成活的因素
影响移植苗成活的主要因素有5方面:
(1)不同树种的遗传特性 有些苗木侧根和须根很少,影响移植的成活。
(2)环境因素 要求起苗时尽可能减少苗木根系损伤,尽量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减少苗木失水,做到随起苗、随分级、随运输、随栽植。如果不能及时栽植,一定要先对苗木进行假植。
(3)移植时间 掌握好移植时间,休眠期最适宜。
(4)做好栽后护理 在移植后适时、适量地灌水,必要时进行适当的遮阴。
(5)修剪 对阔叶树地上部分的枝叶进行适度的修剪,减少部分枝叶量,使苗木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给与消耗平衡,保证苗木移植成活。生长期移植更应重视修剪。
3)移植次数和密度
培育大规格苗木,移植次数取决于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园林绿化对苗木规格的要求。园林绿化的阔叶树种,一般苗龄满1年后进行移植;再培育2~3年后,苗龄达3~4年,即可出圃。若对苗木规格要求更高,则要进行2~3次移植,移植间隔通常为2~3年。对于生长缓慢的树种,苗龄满两年后进行移植,以后每隔3~5年移植1次,苗龄达8~10年,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出圃。
在保证苗木有足够营养面积,能培育出良好干形和冠形的前提下,尽量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苗量,减少抚育成本。因此,移植密度应重点考虑培育目的和培育年限。
苗木培育目的不同,移植密度也不同。如落叶乔木,若以养干为目的,应密植;以养冠为主要目的,则要求适当稀植,加大株行距,促使侧枝生长,形成庞大而圆满的冠形。对常绿树,株行距以不郁闭为度,否则枝条为争得阳光而相互干扰挤压,容易偏冠。
培育年限不同,确定密度也不同。生长快的树种,移植第1年稍稀,第2年密度适宜,第3年经修枝后,仍能维持1年,第4年出圃。生长慢的树种,第1年稍稀,第2年合适,第3~4年郁闭,第5~6年移植,再培育2~3年出圃。苗木移植的密度通常可根据移植3~4年后苗木冠幅的生长量确定,阔叶树可考虑3年的生长量,针叶树可考虑4年的生长量。即根据苗木的生长速度,预测3年或4年后苗木的冠幅,以行距加20cm、株距加10cm确定移植的株行距。
4)苗木移植的时间
(1)春季移植 春季是主要的移植季节,一般在土壤解冻后到树液流动之前进行移植。苗木根系萌动生长要求的温度比地上部分低,萌动开始时间比地上部分早。在北方,早春土壤解冻时含水量较大,这时移植苗的根系伤口在土壤中很快愈合,长出新根。待天气变暖,地上部分开始萌动时,根系可以提供水分,使苗木成活。移植后及时灌溉,使苗木吸收充足的水分,保证苗木有更高的成活率。
(2)夏季移植(雨季移植) 在夏季多雨季节进行移植,北方移植针叶常绿树,南方移植常绿树类。这个季节雨水多,湿度大,苗木蒸腾量较小,根系生长较快,移植较易成活。
(3)秋季移植 一般应在冬季气温不太低,无冻害和春旱现象发生的地区。若冬季土壤冻结严重,则不适合秋移。秋移应在苗木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后进行,即落叶树开始落叶,常绿树生长高峰过后进行。此时地温尚高,根系还未停止生长,移植后立即灌水,根系可以恢复生长,苗木成活率高。
(4)冬季移植 南方地区冬季比较温暖,土壤不结冰或结冻时间短,可冬季移植。冬季苗木处于休眠状态,比春季移植更为有利。所以,凡是能够将春季移植提前到冬季进行的地区和树种,应该尽可能提前移植。
5)移植方法
苗木起苗后栽植前要进行苗木分级,把不同规格的苗木分别移栽,使同一作业区苗木规格整齐。阔叶树小苗和针叶树苗木移栽时一般不修剪枝干,阔叶树大苗移栽时可做适当修剪。有的一年生阔叶树苗为培养通直的树干,移栽时从基部将干剪掉并栽根;由于根系大,贮存养分多,年生长量大,可形成通直的主干。如果培育多分枝的灌木,也可在移栽后将地上部分全部剪掉,重新萌发新枝,枝条数量与不修剪相比明显增多。修剪根系主要剪掉过长的和劈裂的根,剪根后立即蘸上泥浆或临时假植。栽植前还可用根宝、生根粉、保水剂等化学药剂处理根系,使移植后的苗木能更快成活生长。移植苗的栽植方法有穴植法、沟植法和缝植法。
(1)穴植法 就是根据规定的株行距挖坑栽植。在土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挖坑机挖穴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栽植穴的直径和深度应大于苗木的根系。栽植深度要求下不窝根,上不露原土印为宜,一般可略深2~5cm。为了防止栽植窝根,裸根苗移栽时先覆一部分土后轻轻提一下,使其根系伸展,再覆土踩实,浇足水。栽植后,较大苗木要设立三根支架固定,以防苗木被风吹倒。
(2)沟植法 沟植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栽在垄上,适用于小苗,垄间的沟作灌溉和排水用,垄上的土壤温度较高,有利于苗木生长;另一种是栽植在垄沟里,特点是灌溉方便,但不易排水,这种方式适合于干旱地区使用。栽植时要使苗木根系舒展,严防根系卷曲和窝根。栽植深度一般比原土印深2~3cm。栽植后要及时灌透水,过2~3d后,再灌一次。
(3)缝植(或孔植)法 适用于小苗和主根发达而侧根不发达的苗木。移植时用铁锹或移植锥按株行距开缝或锥孔,将苗木放入缝(或孔)的适当位置,尽量使苗根舒展,压实土壤,勿使苗根悬空。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栽植,都要边栽边取苗,不能有窝根现象,栽植深度比原土印略深,保证灌水后土壤下沉而露不出根系。栽植覆土后要踩实,使根土密接。栽植苗木时,要注意行内苗木对齐,前后左右对齐。从起苗到栽植,要注意苗根湿润,栽不完的苗木应选择背阴处假植。
6)移植后的管理
(1)浇水 苗木移植后要马上浇水,第一次浇水必须浇透,使坑内或沟内的水不再下渗为止。第一次浇水后,隔10d左右再浇一次水,以保证苗木成活。浇水时间选择早上或傍晚为好。
(2)中耕除草 除草要一次锄净、除根,除草后进行中耕。
(3)施肥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初期应施少量氮肥;苗木生长旺期要施大量肥料;苗木生长后期,应以磷肥、钾肥为主。施肥的方法可采用土壤施肥和叶面喷肥。
(4)病虫害防治 移栽后要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消除杂草。一旦发生病虫害,要及时诊断,合理用药或采用其他方法治理,使病虫害得以控制、消灭,不会扩大危害。
(5)排水 培育大苗的地块,一般较平整,在雨季容易受到水涝危害。排水在南方降雨量大的地方格外重要,北方高原地带降雨量较少,但也应有排水设施。
(6)缺苗补植 苗木移植后,会有少量苗木不成活,要将死苗挖走,补植苗木。
(7)苗木防寒越冬 乡土树种都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对冬季易受冻害的树种要进行防寒,常见的措施是浇防冻水。在土壤结冻前浇一次越冬水,既能保持冬春土壤水分,又能防止地温下降太快。对一些较小的苗木,可以用土、草帘或塑料小拱棚覆盖。较大的易冻死的苗木,缠草绳以防冻伤。对冬季风大的地方,也可设风障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