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抗寒力差易造成树体伤亡

树体受损或受病虫侵害,遭受机械损伤、病虫危害严重的树,抗寒力差,越冬时易造成伤亡。③枝干冻害主要表现为干基冻害、主干破裂和枝杈受冻。干基冻害发生的部位,与果园中生草的情况、积雪的厚度以及寒冷程度有关。
理论教育 2024-04-27

低温寡照:严重威胁蔬菜生产!

冬季日光温室时常遭遇连阴、低温和寡照天气,因光照不足,湿度大,温度低,加上病害严重,直接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提高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构成严重威胁。多年来的观测资料表明,低温寡照已经成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灾害。
理论教育 2024-04-27

设施蔬菜种植中的有害气体产生及防控措施

六、有害气体1.灾害特征在温室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由于设施密闭,内外空气对流交换少,产生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亚硝酸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散发不出去,常常会造成有害气体的积累,危害蔬菜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设施蔬菜中毒,甚至成片死亡,在生产管理中应注意防范。因此,掌握设施有害气体的发生特点,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是设施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气体环境调控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害气体的危害症状及产生原因如下。
理论教育 2024-04-27

陕西农业雨涝预警及防治措施

预警信号发出后,应当及时公告,向蔬菜设施密集的地方广泛传播,并按照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或者减轻雨涝灾害。低洼易涝地区,为了减轻雨涝灾害,实现设施蔬菜丰产,应该尽量挖沟起垄,实行垄栽。
理论教育 2024-04-26

冰雹对果实与根系的损害与预防

冰雹砸至灌浆期果穗可导致籽粒与穗轴霉变。加强田间管理,减少损失冰雹过后,造成地温下降,土壤表层紧实,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土块,促进根系发育。
理论教育 2024-04-26

选择耐旱品种,进行种子处理

选择耐旱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因地制宜地选用耐旱和丰产性好的品种,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但是需要注意,在降雨量不足情况下播种过早,易造成芽干、苗死,加剧干旱损失。针对出苗且干旱严重的地区,采用喷灌、软管灌、隔沟节水灌溉等工程措施进行抗旱保苗。
理论教育 2024-04-26

引领农业新时尚,保护环境、拯救人类

第七章低碳农业——开拓美好时代一、现代农业的色彩大自然应该是色彩斑斓的,农业应该是活力四射的。同时,退耕还林还草,减免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的生态农业方式,能极大地增加农业的碳储量,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大力发展以“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为代表的低碳农业,以拯救人类的“粮”心,托起明天的希望!
理论教育 2024-04-23

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是维持人类生活、经济与环境永续发展的系统中心。每年海洋繁殖各种生物的总量达400亿吨,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近千倍,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亿吨水产品,满足300亿人的蛋白质需要。现在人类20%的蛋白质是从海洋获取的。由此可见,海产品对国民的健康、民族的兴旺具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建设人工鱼礁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在本国沿海投放人工鱼礁。
理论教育 2024-04-23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

第五节百戏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秦汉时期称百戏,隋唐时叫散乐。百戏包括各种杂技、幻术、装扮人物的乐舞。“百戏”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汉代。图七十秦始皇陵出土的百戏俑汉初曾罢角抵戏。图七十一铜说唱俑1969年在山东济南市郊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汉代乐舞杂技陶俑,充分反映出当时乐舞百戏的盛况。两女子长跪吹笙,其余都是男性。
理论教育 2024-04-22

相和歌与相和大曲-汉文化的精髓

相和大曲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势,为多段体的大型歌舞,也称燕乐大曲。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舞蹈、器乐演奏相结合,产生了“大曲”或称“相和大曲”。到汉代都成为相和歌或相和大曲的重要曲目。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文化论略:汉代鼓吹音乐的特色与意义

鼓吹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形式,自汉代产生以来,广泛存在于宫廷、军队、民间、寺庙的各种仪式之中,是最具民族特色和生命力的民族音乐遗产。不难看出,汉代的音乐文化中鼓是其主要阵容。图六十五画像石鼓舞图鼓在汉乐舞百戏中有重要作用,既是乐器,又兼指挥,可做道具,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
理论教育 2024-04-22

乐府机构完善:汉文化论略

第一节乐府机构的完善过去传统观点认为,乐府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实质上新的考古资料已经证实,最迟在秦始皇时期已经有了乐府的机构。乐府作为政府的音乐机构,其宗旨是以收集、整理、加工民间音乐及管理宫廷音乐,组织祭祀、宴享等场合的乐舞表演。图六十三秦始皇陵出土的乐府钟改组后的乐府,归宫廷的少府管辖。乐府的撤销是在公元前6年。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文化论略中的瓦当书法表达与艺术效果

瓦当书法正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美,达到了与印章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正因如此,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此外,秦代带纹饰的圆形瓦当,中央无大圆柱,而汉代的则必有圆柱。
理论教育 2024-04-22

阳文瓦当特点及二十一字瓦当残件

文字瓦当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字不等。二十一字瓦当: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瓦当中字数最多的一件文字瓦当,是一个残件,直径15.6厘米。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文化论略:图像纹瓦当及四灵纹

第一节图像纹瓦当龙纹瓦当。由各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的四种瓦当组成,分施于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由这几种动物组合成的一组图案,又称“四灵纹”。汉代将四神视作与避邪求福有关,它又表示季节和方位。由于这种“四神”瓦当为王莽九庙专用,历时极短,又遭到了刻意的破坏,所以其存世量相当有限。图五十六c.朱雀纹瓦当图五十六d.青龙纹瓦当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代瓦当文化-汉文化论略

第十一章汉代瓦当文化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我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汉代的瓦当纹饰精美。
理论教育 2024-04-22

山东与江苏两城山、曲阜与徐州的画像石

据祠内画像内容,祠主可能是曾任诸侯王傅、相的二千石官吏。山东两城山画像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画像石墓之一。山东曲阜汉画像石。图五十三伏羲与女娲画像石江苏徐州汉画像石。
理论教育 2024-04-22

两汉时期帛画数量浩大,内容丰富

据两《汉书》及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所载,两汉时期帛画数量浩大,内容丰富。帛画中部代表人间,画面正中是一位体态雍容的老妇人,身着彩衣,拄杖缓行,是墓主人。这幅帛画画艺精绝,对老妇人的刻画极为成功,其肥胖前倾的身姿、高傲的神情、雍容华贵的气质,毕现于帛上。与壁画、帛画相比,汉代木板画和木简画的成就稍逊一些。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代墓葬壁画:阴间与阳间的象征

第一节墓葬壁画汉代的壁画以宫殿壁画和墓室壁画为主,分别代表阴间和阳间。而在墓葬中则保留了大量的壁画,既有石刻的,也有在砖上绘的。考古资料中发现的墓葬数量很多,我们所能看到的汉画,主要是墓葬中的壁画和石刻画像。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西安交通大学墓室中精美的壁画遍及墓壁及券顶。这座西汉墓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壁画墓之一。
理论教育 2024-04-22

玉雕特色与工艺水平-汉文化论略

第五节玉雕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玉文化也蒸蒸日上。[7]图四十五玉兽首衔璧最能体现汉代玉雕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随葬玉,考古发掘中多有出现。迄今所见以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最具代表性。刘胜玉衣全长1.88米,由2498片玉片组成,用于编缀的金丝约重1100克。图四十六汉元帝渭陵玉雕汉代玉雕抛光技术达到很高水平,玉衣片等玉器表面打磨光洁如镜。由于道家思想的影响,出现驱除凶邪和反映羽化成仙题材的玉雕作品。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代铜雕艺术成果及种类总结

图四十一鎏金铜马西汉中、后期,铜俑种类增加,例如陕西西安玉丰村出土的铜羽人,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铜说唱俑,以及甘肃灵台、西安东郊、四川资阳等地出土的铜六博俑。四十二马踏飞燕汉代铜雕水平还表现在铜镜上。
理论教育 2024-04-22

木 雕-汉文化论略

其中,连云港出土高0.51米的抄手侍俑,体态丰盈,亭亭玉立;持盾木俑表情庄重,刀法明快。仪征与邗江出土的跽坐说唱木俑或伎乐木俑,手势生动,五官清晰,表情幽默,标志着西汉后期木雕艺术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出现了较大的组合木雕,如前驾骏马的轺车模型,车上还有御车的木俑,全长1.2米。形体硕大的如高度超过0.8米的木马,头、身、尾等分别雕刻,最后嵌合或粘接成整体。
理论教育 2024-04-22

阳陵陶俑:一枝奇葩的汉文化艺术

着衣式陶俑出土于陵园内从葬坑内,平均身高约0.6米,是按照真人的三分之一比例缩小制成。图三十八阳陵陶俑汉阳陵衣式陶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枝奇葩。这些陶俑躯体的比例中度,简而不陋。图三十九彩绘陶塑女坐俑西安白家口和江苏徐州铜山出土的西汉舞女俑,长袖飘拂,舞步轻盈。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代石刻艺术的成就及经典作品

第一节石刻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石刻作品上。霍去病墓石雕是汉代石刻艺术的经典,被中外雕刻美学界称为“千古绝品”。这项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马踏匈奴石刻。这是四川发现的最早一座大型圆雕人像,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优秀作品之一。此外,陕西咸阳沈家村出土的1对石兽、山东嘉祥武氏祠的1对石狮、四川芦山杨君墓石狮及雅安姚桥高颐墓石辟邪等,均属东汉晚期的优秀石刻。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代书法精鉴-汉文化论略

《定县汉简》、《武威仪礼汉简》是汉代书法中隶书成熟的标志。此碑字迹保存完好,是历代公认的隶书佳作。[26]《西岳华山庙碑》也是汉代隶书作品中的精品。《熹平石经》在书法上是汉代隶书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书法相当精妙。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代书法理论与著作产生的基础及许慎的《说文解字》

书法创作的兴盛局面与书法的普及是汉代书法理论与书法理论著作产生的重要基础。多种书体的并存使汉代书法理论有了更多的品评对象,并产生了激烈碰撞。现存东汉时期涉及书法、书法史理论最早的著述当推许慎的《说文解字》。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代文字变迁对书法的影响

第一节汉代文字变迁对书法影响书法是一种写字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书法研究,有必要对文字问题作深入探讨。汉代文字对书法最重要的两方面影响就是文字的再统一与文字学的产生。文字的第三次统一当属秦王朝统一后的“书同文”,颁行小篆书体。汉代文字的再统一,实际上也就是隶书的进一步成熟过程。文字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载体,汉代文字的再统一与文字学的形成同样也是这一时期书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教育 2024-04-22

两汉辞赋的繁兴与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

其三,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我国的韵文从《诗经》、《楚辞》开始,中经西汉以来辞赋的发展,到东汉开始初步把文学与一般学术区分开来。《汉书·艺文志》中除《诸子略》以外,还专设立了《诗赋略》,除了所谓儒术、经学以外,又出现了“文章”的概念。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赋出现的原因-《汉文化论略》

长安、洛阳孕育了汉赋,汉赋再现了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汉赋的内容主要反映汉代盛世的时代精神和当时人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两汉全盛时期博大雄伟的气派和欢快进取的激情。其二,与汉武帝好大喜功、雅好文艺有密切的关系。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文化论略:长安城在汉赋中的地位

正因为如此,汉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描写长安城的宏阔壮丽的。昆明池是汉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宏大,既是长安城的蓄水库,又是长安城的水上游乐中心。作为长安城建筑的核心,宫廷占据了汉长安城的三分之二,也是汉赋描述的重点。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赋发展演变及其与汉代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汉赋盛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赋有900余篇,作者60余人。汉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第二阶段,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以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到了完全成熟和极度兴盛的境地。这一时期汉大赋的创作趋向于衰落,随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创作的蔚起。汉赋的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与汉代社会发展状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论教育 2024-04-22

汉赋:汉文学的精华-汉文化论略

第七章汉代文学的精华——汉赋两汉四百多年间,发展得最繁盛、最富于艺术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学品种莫过于赋,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犹如唐诗、宋词、元曲一样,享有崇高的声誉。汉赋在吸收综合了多种文学因素后,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汉赋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小赋,但典型的汉赋是大赋。同时汉赋也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其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理论教育 2024-04-21

汉文化论略:春秋战国时期的丧服制度详解

春秋战国时的丧服制度由儒家整理归纳并予以理想化,在《仪礼·丧服》中有集中详尽的反映。持斩衰之服的男子全套丧服包括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衰是麻质丧服上衣,裳为下衣。持斩衰之服者,在三年丧期中的饮食起居日常行为也有制度规范。
理论教育 2024-04-21

汉文化论略:古代丧礼制度及仪式详解

古人把办理亲人特别是父母的丧事看做是极为重要的大事,形成了一套严格的丧礼制度。汉代的丧礼基本上延续前代。《仪礼》中记载了古代丧礼制度,等级分明。后世赴写作讣,以丧主的名义用书面形式发出,称讣告。不同的材料表示死者身份的高低不同。第三天,举行入棺仪式,称大殓。虞祭时为死者正式设置神主。
理论教育 2024-04-21

葬具和随葬物品-汉文化论略

[7]葬具是盛放死者遗体的用具,土葬所用称为棺。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中,出土了包括两件金缕玉衣在内的4200多件随葬品。厚葬浪费掉大量的社会财富,而且在后代很少能逃脱被盗掘的命运,在有识之士的眼中,厚葬之风的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
理论教育 2024-04-21

古代埋葬制度:中国汉文化中的传统葬礼

第一节埋葬制度我国古代传统的葬式是土葬,土葬必有坟墓。即使当时民间的一般墓葬,起坟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墓大夫则“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汉代族墓制度虽然成为历史的遗迹,但其影响仍长期存在。当然,这一大片家族墓地得以长期维持,不被分散转卖,与孔氏家族在封建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在古代依恋祖宗坟墓被认为是人伦大端,死后不准葬入祖坟,则是对有罪子孙的严厉惩罚。
理论教育 2024-04-21

汉代孝文化:盛行原因揭秘

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的快速灭亡,使汉王朝必须思考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寻求新的统治方法。把孝道作为统治思想的重要原则,以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汉代的“以孝治天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两汉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在目前我们国家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的情况下,孝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理论教育 2024-04-21

汉文化:以孝治天下-汉文化论略

第一节汉“以孝治天下”汉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全面定型的时期,也是孝道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把孝作为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孝忠一体”的思想成为“以孝治天下”的理论基础。自武帝以后,统治者基本上承袭了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国策。
理论教育 2024-04-21

荀悦与《汉纪》:汉文化论略

第五节荀悦与《汉纪》荀悦,字仲预,是颍川的名门望族。《汉纪》对于主要的史事是一律按照年月日顺序来编排的。因此,《汉书》与《汉纪》被称为“班、荀二体”,是纪传、编年二体的代表。可见《汉纪》对于《汉书》中内容的取舍,自有它的标准。《汉纪》问世后,为世人所重,被誉为“辞约事详,论辩多美”,[22]大行于世。《汉纪》的出现,扩大了《汉书》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4-04-21

刘向、刘歆父子的学术贡献在《汉文化论略》中一览无余

为了抢救这些文化遗产,刘向开始了整理与校雠的工作。刘向在我国学术史上更大的贡献,是编制图书目录。刘向、刘歆父子在校理我国古代书籍中的贡献是值得称道的。章学诚对其有较高的评价,“刘向父子部次条例,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于此”。
理论教育 2024-04-21

班固《汉书》:纪传体断代史的创新

而影响最大、又流传至今的则为班固所著《汉书》。这一改进,是对纪传体记载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完善,有人指出《汉书》的贡献主要在十志,是有道理的。从上述可见,经班固改进的纪传体,无论从反映面的深度广度上,还是从正统思想的体现上,都更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因此《汉书》成为正统史学确立的正式标志。
理论教育 2024-04-21

《史记》:纪传体通史的开创,汉文化论略

第一节纪传体通史的开创——司马迁撰《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要求司马迁继承他的遗志,完成《史记》的撰写工作。因此在给予司马迁很高的评价时,不要忘记司马谈的重要影响。司马谈死后三年,司马迁继为太史令,便开始了搜集资料,“史记石室金匱之书”。司马迁在狱中坚持写《史记》大约历时两年,后于武帝太始元年因大赦而出狱,任中书令,继续撰写,六年后完成。
理论教育 2024-04-21

汉代史学思想之发展-汉文化论略

汉政府对撰写历史的重视也是这一时期史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史记》中有大量批判和讽刺汉武帝和汉代其他统治者的语言,被称为“谤书”,但《史记》并未遭到封杀,司马迁仍然受到重视。两汉时期儒学的兴盛,特别是经学的发展,也对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取得了正统与独尊的地位。因此,经学对史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理论教育 2024-04-21

深度解析汉代察举取士制度的影响与作用

第五节察举取士制度利用学校教育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服务,董仲舒是始作俑者,对后世影响之深之广是显而易见的。重选举,广取士,养士与取士并重,是“学而优则仕”的制度化,也是为独尊儒术服务的。正式作为选拔官吏的察举制度是从汉文帝起始的。不仅是察举制度的正式开端,而且包含着科举考试制度的雏形。察举成为比较完备的制度是在汉武帝时代。奖惩严明,责任清楚,才能保证察举制度的正常进行。
理论教育 2024-04-21

私人教学:私学承担教育任务,数量超过官学

私人教学容纳的学生人数远比太学为多。实际全国大部分教育任务仍然靠私学来承担。官学和私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私学的数量常超过官学。图十三《急救章》局部经馆又称精舍或精庐等,是较书馆更高一级的私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专习一经或数经,程度与太学相当。
理论教育 2024-04-21

地方官学的发展与地位提升

郡国为最大的地方行政单位,“皇子封王,其郡为国”。从此,主持地方的官吏,渐次重视设置学官。汉代地方政府中从事教育的官员,称郡国文学,又有文学官、文学博士、文学祭酒、文学掾、文学掾史等称谓。汉元帝时开始在各郡国设置五经百石卒史,是为地方学官立品秩之始。文学的“百石”之俸禄虽属太低,但其地位要比同品秩的其他地方属官高。
理论教育 2024-04-21

鸿都门学和宫邸学:汉文化论略

[3]鸿都门学以尺牍、小说、辞赋、字画为主要学习内容。鸿都门学的学生,大多是无身份地主及其子弟,都是贵族看不起的斗筲之人,他们以文艺见长而受统治者的宠信。宦官集团利用汉灵帝对文学艺术的爱好,怂恿灵帝办鸿都门学,以此与太学相对抗。
理论教育 2024-04-21

汉代太学的创建和发展,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

第一节太学太学创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之所以设立太学,与董仲舒的建言有关。从此,博士从一种备朝廷顾问之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为主要职能的学官,太学由此建立。至顺帝时重修太学,扩建校舍,太学重新成为儒林荟萃之地。图十二熹平石经局部太学规定的课程叫“正业”,课外自修叫“居学”,多让学生课外自修学习以提高课业。汉代太学素有严于择师的传统。统治者建立太学,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吏治效能,加强中央集权。
理论教育 2024-04-21

汉代教育思想演变:汉文化简述

第三章汉代教育思想的演变秦王朝的快速灭亡,给刚刚建立的汉王朝提供了反思的机会。汉代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大发展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汉代还倡导社会教育,向人民灌输封建伦理纲常思想,以使人民服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并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理论教育 2024-04-21

汉文化中的道教与佛教出现

既有我国国教道教的出现,也有外来宗教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也很特别,它不是某一教主在短期内创立起来的,而是逐步积累、多渠道汇合而成的,它正式产生于东汉时期。汉魏之际,由《牟子理惑论》首先提出的佛教中国化的主张,得到了响应,于是我国不仅成为佛教的中心,佛学也成为儒学的重要补充。
理论教育 2024-04-2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