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所以,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是照本宣科,生硬说教,还是采用委婉、含蓄、形象的启发式教育,收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师生双方各自从事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活动。所以,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内因,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然后学习才会是积极有效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应当把我们过去传统的以“教”为主逐步转到“教”与“学”并重。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传授好学科知识,而且更要注意启发学生,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既有独立自主精神,又善于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乐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良好品格

古代教育家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今天的教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实行多媒体教学,而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方便快捷地展示大量信息,于是在制作课件时,许多教师为了突出这一特点,将与课文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大小都罗列出来。在讲课时,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讲完,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的互动。而且,讲课速度的加快会让信息呈现的速度相应地加快,无法让学生完整地做笔记,学生只能加快记笔记的速度,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甚至没有印象。于是,课堂上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消化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聆听和记录教学内容,学生成为单纯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则成为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是不符合教育原则和规律的。(www.daowen.com)

在教学中,教师是照本宣科,生硬说教,还是采用委婉、含蓄、形象的启发式教育,收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生动直观的启发式教学,既能在本体与喻体之间建立起互相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使学生通过喻体快速理解本体,又能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索、体会、领悟;既使学生百听不厌,百思不倦,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坚持运用启发诱导教育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挥。应当从讲台上走下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应当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去培养健全人格。

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求得理解。不能在学生还没有产生强烈求知欲时开导他,也不能在学生还没有产生迫切表达欲时启发他,而且教师的开导和启发,必须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求索和验证。启发诱导的途径应当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给以牵掣;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制其顺从;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告诉他们。引导而不是牵制,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使之和谐融洽;激励而不是强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应对;启发而不代劳,就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就能使师生和悦,学习轻松,并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方法之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欲罢不能、乐学好学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