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钢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钢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时间:2023-05-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研究“教”与“学”的能力是现代钢琴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此外,钢琴教师还需要及时了解钢琴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动态,研究钢琴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与钢琴教学相关的其它学科。

钢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研究”看成教师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变化使得教师的专业活动多了一个不断发展的、纵向的纬度,它意味着一种新的教师形象的确立,即“教师——研究者”。在与初具规模的中国钢琴艺术实践相比,中国钢琴艺术研究长期处于严重滞后状态,科研素质对一个新世纪钢琴教师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所谓钢琴教师的素质,是指钢琴教师在钢琴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如果把新世纪钢琴教师的素质结构比喻为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教师的师德魅力是树根,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树枝,枝杆越粗壮输送营养的通道就越宽敞;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树叶,树叶越繁茂,越能吸收外来的营养。一棵大树,只有根深、枝繁、叶茂,才能硕果累累。

一、钢琴教师的师德魅力

“师德”是教师素质结构中永恒的主题,很难想象,一位师德不好的教师能培养出一个好学生来。由此说来,“钢琴教师”的概念应该是“教师——钢琴”。所以,钢琴教师的素质构成也先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衡量一名钢琴教师是否称职,首先要看他是否具备了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也就是说,钢琴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这是艺术教育的基础。正像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那样,“我从小就喜欢教学工作……我好象觉得做老师比做什么都幸福似的”。只有热爱钢琴教育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教学中去。其次,钢琴教学经常采用“一对一”或小组课等上课模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密切,师生间的了解也较全面。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教育观念都会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高尚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无私的奉献精神,都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此外,在大力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的今天,钢琴教师除了具备传统的师德修养外,还要有新颖的师德理念。例如,具有时代意识,能调整师生关系,及时了解新时期学生的心理和需求等,使自己具有现代钢琴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钢琴教师的知识结构

由于钢琴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发展的、变化的。所以,钢琴教师的知识也应是一个动态的、均衡扎实的、合理的结构。

(一)具有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能与精深的钢琴理论知识

钢琴演奏是演奏者一切知识的最终结晶,演奏者的学问、修养都凝聚在其中。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钢琴教师本身就是优秀的演奏家。例如,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就是一个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因此,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是对新世纪钢琴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钢琴教师除了要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法,树立良好的声音概念外,还要不断地吸收新的演奏技法,创造新的钢琴音色。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在钢琴教学中把精湛的演奏技艺传授给学生。赵屏国教授曾认为:“你要学生所弹曲目像蔚蓝色的天空,那么你要能够弹出蔚蓝色的天空给学生听。”

此外,钢琴教师还需要较全面地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曲式、和声复调等,能细致地分析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准确地揭示乐曲的内在意蕴,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使音乐理论与演奏技巧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一个好的钢琴教师还需要博览群书,有广泛的知识和较高的修养。给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是朱工一教授的观点,也是新世纪钢琴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一,因为钢琴艺术本身就是一门历史悠久、文献浩瀚的艺术品种,同时又集数学结构、物理音响和审美艺术于一体,它体现了人们的思想、心理、情感、个性及审美等诸多因素。因此,无论是从钢琴教学的角度,还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都要求钢琴教师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其二,随着人类知识的日益丰富,艺术也更趋多样性发展,钢琴教师只有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了解现代知识的前沿,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因此,未来的钢琴教学只有在深厚、坚实的文化基石上才能筑起雄伟、高耸的艺术大厦。

(三)具有新型的教育教学能力

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交流式教育”已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的主流。这种教育的最佳结果就是,不仅是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教师也从学生那里学到知识。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新时期的钢琴教师要具有新型的教育理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意识,激发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学习状态,从而使钢琴教学充满生机和乐趣。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质有效的作用”,这是教育家赞可夫的名言。因此,钢琴教师还应具有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来指导钢琴教学的能力,及时调动学生学琴的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艰苦而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永远保持纯真的情感、愉悦的体验和不懈的追求。

三、钢琴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研究钢琴的演奏艺术

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纪,全球的文化正处于互动、互容、互补的格局。虽然钢琴演奏经过三百年来的发展已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但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更新。钢琴教师倘若能不断研究和吸收当今国外优秀的钢琴演奏艺术,在国内和国外、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博采众长,并且能较好地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那么一定能将我国的钢琴演奏艺术提升到更新的高度。

(二)研究钢琴的教育艺术

钢琴教学是一门高度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教育学科,其独特而又复杂的知识体系要求我们必须以多维的视角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因此,研究“教”与“学”的能力是现代钢琴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对优秀的钢琴教学理论的研究,对各种钢琴教材教法的研究,对不同学生心理的研究,对不同作曲家风格的研究,以及对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学的研究等。此外,钢琴教师还需要及时了解钢琴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动态,研究钢琴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与钢琴教学相关的其它学科。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愿各位辛勤工作着的钢琴教师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四、钢琴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传统的技能课上,钢琴教师面对的往往只有几个学生,由于人数少,教师很容易就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可以针对学生的练习、错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而在钢琴集体课上,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多了,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有别,教师精力有限,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相对就会少些,因此也就难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优化钢琴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钢琴课的重要性

钢琴的学习可以促进整个音乐专业及音乐理论的学习,它的键盘使乐谱上所有的音符都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钢琴使音乐理论的表述和学习成为方便操作和掌握的东西,同时也为配器、视唱练耳等课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把这些学科和钢琴联系起来,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音乐知识。如在上视唱练耳课程时,把听过的音加上和声,弹出来。所唱的视唱乐曲,加上和声织体配上伴奏,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从音响上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从课堂上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钢琴的兴趣。

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个目标既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来实现,同时需要贯穿和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个性特点,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www.daowen.com)

钢琴教学中,许多曲目的表现内容本身就体现了艺术教育与道德情操教育的相融性。通过对这些曲目的时代人文背景和作曲家生平情况的分析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加深对音乐作品艺术成就方面理解的同时,又在道德情操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教学贝多芬的作品时,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坚韧不拔的毅力,可以激励大家与困难和挫折斗争的勇气;在教学肖邦的作品时,着重介绍波兰被沙俄侵占,流亡国外的肖邦对祖国的怀念和对民族独立渴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教学中国的《二泉映月》时,用那如诉如泣的旋律,激起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在教学《夕阳箫鼓》时,以典雅优美的乐曲给学生以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历史原因,钢琴教学教材中采用大量外国钢琴作品,建立和加强民族音乐文化观念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迫切任务。从教学观念与教材运用入手,加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学一些中国钢琴作品,开专题讲座,举办师生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等,使学生接受本民族音乐的教育。由于大多数中国钢琴作品都是民乐、民歌、戏剧的改编曲,取材于民间旋律,紧密结合中国音乐传统,弹奏这些乐曲对弘扬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培养本民族思想情感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亲切感,并能逐步形成中国音乐的审美意识。

(二)养成正确的练琴习惯,提高技能技巧及审美

好的练琴习惯是打好演奏基础、提高弹奏质量的关键所在,良好的习惯可以使钢琴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做到正确读谱、合理科学训练、并注意倾听。

在钢琴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要获得乐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把技能技巧的训练始终贯穿其中,加强音乐进行的通顺感、乐句乐段的完整感、音乐语言的自然流畅感,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乐感。教师要针对不同曲目,根据其不同特点、不同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在慢慢的体会琢磨中了解音乐的内在魅力。

传授弹奏钢琴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非常重要,钢琴教师严格训练学生弹琴的基本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学生的音乐技能并不完全代表学生的音乐能力。对任何一门艺术来说,技术只是表现艺术的一种手段,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掌握了一定的钢琴演奏技术之后,必须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钢琴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尤为重要。

要强化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学生在练琴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忙碌于音符、节奏、键盘位置和两手的配合,结果只为乐谱所累,忽略了乐曲的“乐性”。实施美育,加强素质教育的理念必须渗透到钢琴教学之中,将钢琴教学和音乐审美有机结合,把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不论是练习曲,还是钢琴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为解决某些技术难点问题而选的教材,也要注意旋律的流畅、顺通、优美。音乐本身有丰富的情感,要正确引导学生善于感悟音乐美,在学琴中获得乐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要重视进行有感情的范奏。钢琴音乐是演奏者对作品的艺术升华和情感的抒发,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也没有什么审美可谈。范奏可以反映钢琴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音乐的热情,也反映教师的艺术水准、知识视野,甚至还反映个人气质的魅力和感召力。因此,要把每一次范奏弹得有滋有味,尽量把钢琴作品美的内涵表现出来。这样的范奏不是走过场,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奏,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要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音乐作品。学生将一首作品弹得比较准确、熟练以后,不能就此结束,应该及时进入作品的艺术处理阶段。前期是对作品的时代人文背景、作者的流派风格和曲式结构等进行分析介绍,后期则必须对作品做一些艺术和技术上的加工处理,比如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比、某些特殊奏法的加入等。既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艺术表演水平。

要加强钢琴表演和伴奏的艺术实践。学习钢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独立地、有表情地演奏音乐,也能够为他人唱歌跳舞进行伴奏。当钢琴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让学生在公开场合“亮相’,从琴房走上讲台、舞台,从技能训练走向音乐美的表演和创造。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演奏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能解决以后登台表演心理紧张的通病,从而获得音乐审美表现中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三)教学方式上从单一授课向多种教学方式并存方面转移

当前在高校,学习声乐的学生占多数,而大多数学生的钢琴基础薄弱,需要提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就不能只以一种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可以结合并灵活使用集体课教学、合作教学、研究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

如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采用集体课教学,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此阶段,可以讲解一些基础和共性的问题,如弹钢琴的姿势、弹琴方法和技巧的初步掌握。另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意志和信心的培养,一些学生在课堂或是自己练习时能够弹奏得很好,而一到比赛或是考试时,却由于心理紧张或是对自己信心不足而导致演奏效果不佳,甚至是无法演奏。因此可以在钢琴集体课上,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一人弹,众人听,经常转换角色,锻炼学生舞台表现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和信心,增强集体意识,形成合力,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增强学生的上进心与学习自觉性。而对非钢琴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也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要大胆地改革和创新,灵活多样,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

(四)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我们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往往只看重学生个人演奏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而言,有效的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并且必要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合作性强的曲目,如学生合作,双钢琴合作、钢琴与其他乐器合作等,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普通高校音乐系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伴奏包括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在授课时加入适当的即兴伴奏教学内容,可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实际需求。许多普通高校音乐系忽略了器乐伴奏的重要性,音乐艺术不仅是声乐的艺术,器乐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挑选一些典型器乐伴奏曲目对学生加以培养,这样使钢琴学生在练习自己专业的同时可以得到适当的调节和多方面的锻炼。

(五)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

注重教师的示范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做好足够的准备和示范。在上课时,应该灵活地把握音乐理论课,调整好课堂的节奏,力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示范时使理论与弹奏并举。如果学生对钢琴集体课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好,教师就要反复示范,绝不能盲目地导人理论课的内容,否则,学生就会囫囵吞枣,该学的没学会,适得其反。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上,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学生手脑并用,积极创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本着先动脑,后动手的原则,把音乐理论课的讲解与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结合起来,通过示范、讲解、听音、训练等几个教学步骤,为学生创造观察、思维、表达、创造的空间,调动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让其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使课上的内容课上解决,轻轻松松学会理论,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

波兰钢琴家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曾深刻指出:“钢琴演奏艺术的技巧不同于技能,它和智力有关而不是体力方面的问题,它是脑力方面的学习而不是手指或体力方面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往往只认识乐谱上的音符,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跑动,休息的大脑一片空白,没有思维和听觉。要使学生有思想地把作品演奏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钢琴教学中智力用脑方面的训练问题就一定要比较突出。

练琴。钢琴学习进步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练琴效率,练琴效率取决于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例如练习中大家常用的“慢练”,这是学习钢琴的必由之路,但是许多人在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慢练之后,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慢练的目的是什么,方法要领是什么,学生的心里一点数也没有。他们把慢练仅仅作为仔细认谱的过程,毫无目的地慢练。教师应该说明白,慢练只是便于开始学习,将来还要按原速表达音乐,慢练时就得注意手指的独立性及爆发力,每个音下键的点必须是积极的,要用将来快速时的下键速度来练习,慢练只是每个音之间的空隙即准备、检查、调整的时间拉长,手指的下键速度与指尖的弹性丝毫不能减弱,经过这样的慢速练习,然后逐渐提速,把音与音之间的空隙缩短,速度就慢慢快起来了。练琴的过程是动脑的过程、思维的过程,脑子一定要走在手的前面。老师要把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启发他们边思索边练习,运用大脑,先思后行,才能提高练琴的效率。

读谱。许多学生拿到一首作品,往往急不可待得一弹为快,忽略了读谱这个重要环节。读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还有助于大家将作品弹得更准确、细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谱首先要弄清楚作品的谱号、调号、拍号等基本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作品的节奏、速度、强弱等问题。对作品的段落及每个乐句有较明确的划分,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视唱,提高对乐谱的认识。对乐曲的细节性问题,如跳音、连线、休止等也要加以重视,这样在琴上练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读谱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锻炼对乐谱音响效果的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还能发现演奏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注重读谱,注重用脑练琴,必然会提高学琴的质量。

复调。复调乐曲因为声部复杂,运用材料多,使人看上去眼花缭乱而令许多学生头痛。培养学生演奏多声部音乐的能力,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如果学生能胜任复调乐曲的弹奏,那么弹奏主调乐曲相应就容易些。钢琴是多声部乐器,表现力非常丰富,在复调乐曲中它宛如弦乐三重奏或四重奏。每个声部是一条独立的横向旋律线条,要靠两只手来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甚至五个声部,形成一手多用或声部交错的现象。弹奏复调乐曲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用脑能力。教师要重视复调乐曲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复调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准确分析乐曲。比如在赋格曲中,首先要找出主题、副题以及两者之间不同的对比性质,并要求用不同的音色把它们区分开来。如果主题是活泼欢乐的,不管它出现在哪个声部都要保持欢快的音乐形象;副题与主题相伴,一般从节奏或音型到音乐情绪上与主题形成对比,用不同的触键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