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工商融合的育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总之,巩固和完善工商融合课程体系,是体现我院工商融合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六)师资人才结构与团队融入工商融合教师是实践“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导者,所以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行动,引导和促进学生向工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工商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以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以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教材、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以省级教学名师为领军人才,以院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训基地为基础的“省级—院级”精品工程体系;第二,以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为特色,实施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商融合人才培养。

(一)育人理念的凝练与深化体现工商融合

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原两所中专校的商科和工科两大专业群优势,着力培育工商融合的办学特色,大力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工商融合的育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工商融合的本质就是在坚持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立足地方,因校制宜,突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复合性和多元化,让学生在复杂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变迁环境下能够拥有一专多能、能“工”会“商”的真本领。这种新的办学理念,既结合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又充分发挥了我院原两所中专校的商科和工科两大专业群优势,完全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创新理念。

(二)复合专业开发与建设实践工商融合

在专业设置和结构布局上实现工科与商科资源优势互补的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呼唤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设置相关的工商融合的专业,构建起具有工商融合人才培养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工商融合类专业的精心打造,充分体现工商融合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充分发挥学院“工”和“商”的优势,加强对工商融合类专业培养特色的研究,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大力做好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服装工艺与贸易、商品检验与营销、机电产品与营销等具有工商融合特色的专业建设工作,加强对工商融合类专业的建设指导,特别要支持工商融合类的专业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工商融合的专业建设,形成工商融合专业建设的新亮点。

(三)课程资源设置与整合凸显工商融合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而课程特色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决定着学生技能和就业能力的竞争力。根据自身工商融合的办学特色,充分依托现有商科和工科两大课程群优势,针对区域产业经济的布局特点,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工商融合课程的构建与完善,重视学生能“工”会“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注重学生初次就业时获得的技能水平,更重视学生未来职业变迁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全面实施教学资源整合,对影响人才培养的相关工科和商科类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整合,以更利于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进行:一是进行选修课改革,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开设选修课,建立选课模块供学生自由选择,这有利于学生系统深入了解该领域技能。与此同时,要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对学生参加的某些类型的培训、专业拓展或者技能学习进行学分互认,让学生充分发展自身能力,提高素质。二是打破原有工科和商科间的界限,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科之间相互交流融合,促进学科间的资源共享与重组,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这样既避免由于学科、专业划分过细所带来的管理层次过多和管理面太广的问题,又为学校学科建设层面上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搭建了平台。

在推进工商融合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已有的职业素质课、职业知识课、职业能力课和职业拓展课的“新四类”课改成果,把职业拓展课建设成以工商融合为主体的特色课程,继续在工科类专业中开设国际贸易基础、工商企业管理、营销基础等商科课程;在商科专业中开设工程技术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生产线管理等工科课程。每年从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项目中划出一定的比例重点扶持工商融合课程的建设,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式课程,形成工商融合的课程建设特色。总之,巩固和完善工商融合课程体系,是体现我院工商融合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www.daowen.com)

(四)校本教材开发和创新渗透工商融合

课程改革成果最终体现在教材的开发上,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积极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打造校本教材,融合相关课程知识。根据项目、任务的技能要求进行教材编写,将同一个方位所需的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相关课程知识融合到校本教材中。跨专业联合开发出一系列工商融合的校本教材,比如《电子商务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丝绸工程与贸易》、《服装工艺与营销》、《商品检验与营销》、《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电子产品营销》等,这些教材采用最新的案例和产品技术工艺,大多以工作过程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载体,贴近市场,贴近岗位,浅显易懂,获得了工科、商科学生的一致好评。

(五)实践教学项目和体系侧重工商融合

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大对实践性环节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强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集中力量将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并根据专业需求使用实训基地的相关功能。因为专业使用侧重点不同,跨专业共用能更充分地使用实训设备,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加大实验实训硬件的投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行“双证制”等,逐步形成了由实操训练、仿真训练、模拟训练和综合训练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六)师资人才结构与团队融入工商融合

教师是实践“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导者,所以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行动,引导和促进学生向工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所以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正确的工商融合的教育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也要加大具有双科背景的师资结构培养和引进力度,组织“工”科和“商”科的教师参与联合教研小组,共同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为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知识保障和师资支撑。

建设工商融合特色的优秀教学团队,是工商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它以新的理念和良好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构建了名师引领、骨干带头、结构合理、新老结合的专业人才梯队。团队建设注重队伍的结构建设和人员的素质提高,经过几年的继续教育与企业锻炼以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团队的结构得到了完善,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与层次、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实践能力与科研水平等都得到了拓展与提升,适应了社会经济形势变化所发生的知识要求。

(七)学生素质与技能拓展工商融合

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工商融合与优势互补的条件获取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技能,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鼓励学生考取商科专业技能证书,以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经营谋略、经济核算、贸易流通等能力。围绕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团队负责建设了面向全院的纺织品检验和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高职类学校的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除了获得自己专业要求的相关技能证书外,还考取了如助理电子商务师、营销师、单证员、外销员等各种技能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努力使学生达到“工”、“商”复合技能的融会贯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