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材料二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以“重农抑商”概而论之。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

历朝历代的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历史现象、事物和人物进行思考和评价,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今天的人们以现代的眼光审视前人的观点,不难发现,有些观点是中肯的、客观的,包含着真知灼见;有些观点则失之偏颇,甚至是曲解和错误的。在历史教学中,为达到训练思维品质的目的,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是培养思维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品质、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关于秦始皇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有人认为他是功大于过,有人认为他是过大于功,也有人认为他是功过参半。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依据史实论证之。

学生立即被引入积极的思考当中,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个体的思维通过语言交流、碰撞、磨合,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训练了思维方法,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增长。

又如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由”,“弛商贾之律”。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

材料二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

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和土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治国纲领。

(2)如果你是材料二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

依据:汉代在经济恢复后也重视商业的发展;唐宋时期的商业非常繁荣,而且在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封建王朝都存在私人工商业,而且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

(3)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以“重农抑商”概而论之。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看法(可以选择赞同、不赞同或辩证看待等;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看法:以“重农抑商”概而论之,缺乏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准确把握。

历史课堂应当成为学生思维发展,并获得理性认识的园地。所以引导学生认知历史运动过程,获得对历史本质规律的认识,有必要利用学术观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独创性。(www.daowen.com)

再如,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看法,一贯认为就是君主专制,但是钱穆先生却有不同看法:

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

钱穆在谈到汉朝官制时说:

人民任官,都有一律规定,皇帝也不能任意修改它。清朝的考试,法律上规定的时间,三百几十年来都未曾更改过。至于考试的方法;皇帝亦不理会,做官高低,全由吏部掌管,所以中国的政治,实在不能算是君主专制政治。”钱穆又说:“秦汉隋唐几个朝代,政治武功,社会经济,都有很好的设施。秦朝统一天下,造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局面。这便近于现世所谓民族国家的理论。秦以后,两汉隋唐最有成就的事业是政治与社会。一统的政治和平等的社会。

而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写道:

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从汉到清,只有宋朝的内廷没有声张势力,侵夺文官组织的权力。终究皇帝是专制的君王,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

理解材料的第一步是提炼出材料包含的观点。上述材料中,关于古代中国君主制度包含两种观点:一是钱穆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自秦以来的政治不是君主专制,也绝不都是黑暗;一是许悼云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就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钱穆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立,相权的出现,科举选官,传统客观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如秦朝确立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等,制约了皇帝的人事权,这在一定程库上避免了决策的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制约了皇权,因此中国古代君主制非严格意义土的君主专制,是一种有别于西方君主专制的君主统治。

进一步思考,如何回答评述类题目?和学生讨论,提炼出答题的基本步骤为提炼出材料中的观点;按照题目要求对提炼出的全部或其中部分观点进行简要评判;结合所学知识或相关史实论证。

再如,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多数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为秦朝的强大奠定了基础,没有商鞅变法,不会有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同时促进了社会转型。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商鞅变法开了一个坏头:严刑峻法,钳制思想;重农抑商,后世长期推行,阻碍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关于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认识:从统一国家建立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为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社会制度变化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使封建制度确立。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此后重农抑商政策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基本国策,既促进了中国农业高度发达,又对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从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角度来看,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打破了代宗法制分封制,使封建国家制度最终完全形成,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确立了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制度,实现了社会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