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就业岗位创造和提高就业质量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就业岗位创造和提高就业质量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新特点和就业新形势,党中央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过程中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就业优先战略注入了新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就业岗位创造和提高就业质量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就业等基本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新特点和就业新形势,党中央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过程中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就业优先战略注入了新内涵。它要求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保持劳动力的市场灵活性;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加大就业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就业岗位创造和就业质量提高同步。

兼顾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劳动保障机制完备性。劳动力市场机制是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方式。依据劳动力市场信号,劳动者获得提升人力资本的激励,企业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进而促进社会生产率提高。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建设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全国统一、灵活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妨碍劳动力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体制性因素,我们找准改革的关键领域加快突破。

比如,大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既是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必然要求,又有利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立竿见影地收获改革红利,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共享性。又如,加大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力度,完善劳动立法,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发挥工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在相关法律的修订中,既坚持保护劳动者权益、提高就业质量、保障基本民生,又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及时调整一些具体规定。

兼顾短期劳动力利用与长期人力资本培养。2004年首次出现的“民工荒”以及随后普遍发生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标志着中国经济跨越了刘易斯转折点,不再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近年来,即使在经济增速下行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仍然面临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同时,在就业机会增加、普通劳动者工资上涨加快的情况下,一些农村青少年升学意愿下降,在义务教育结束后便匆匆进入劳动力市场。这固然在短期内满足了劳动力需求,但对教育造成了负激励,长此以往会导致人力资本积累的整体损失。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机器和机器人的更广泛使用,这些劳动者会由于缺乏技能和更新技能的能力不足,很容易遭到未来就业市场波动的冲击。这也会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www.daowen.com)

因此,我们积极推动就业优先战略向教育和培训延伸,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推动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增强劳动者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搭上新科技革命的快车。

兼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社会政策托底。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来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向创新驱动,要靠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得到释放。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的此消彼长和企业的优胜劣汰,伴随着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这不可避免会造成部分职工转岗失业。然而,创新驱动发展虽具有“创造性破坏”的特质,但并不意味着对劳动者采取“自生自灭”的态度。劳动是以人为载体的,因而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其重新配置需要得到政府提供的政策扶助和社会保护。这也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中,我们把稳定和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为下岗和面临转岗的职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对一时难以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加大基本生活保障力度。一方面,努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丰富就业服务内容,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信息化、现代化,为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尽可能减少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时间;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使尚未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及处于新型就业形态的劳动者都有获得社会政策托底的机会,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劳动者。2016年,划拨1000亿元“去产能稳就业”专项奖补资金、优化创业环境等措施落地有声,让更多劳动者捧上了“新饭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