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主与经济危机:市场经济的标志

民主与经济危机:市场经济的标志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数不清的经济危机摩肩接踵。经济危机仅仅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因此,那些长期处于小农社会的国家,对经济危机的诅咒,只能说明自身的落后。可以说,经济危机是一个国家工业成熟的标志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危机是一种市场经济特有的现象。

民主与经济危机:市场经济的标志

亚洲金融危机、拉美债务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连接着20世纪的末端与21世纪的开端。不知从何时起,经济危机就在经济学著作中扎下了根。马克思从经济危机中看到了资本主义自我毁灭的希望,凯恩斯从经济危机中看到了政府铁血政策的威力,哈耶克从经济危机中看到了资本主义自我清洗毒素的必要。对于经济危机,人们抱有复杂的感情,有人欢欣,有人忧愁。面临失业的工人,即将破产的企业,害怕危机。富有同情心的经济学家希望,经过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最终驯服经济危机,地球上将会出现一个没有危机、只有繁荣的应许之地。

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数不清的经济危机摩肩接踵。莱斯特·瑟罗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两个先天的弱点:它有与生俱来的周期性衰退,还有与生俱来的金融灾难”。人们于是争论,经济危机是否有规律可循,多长时间发生一次危机,是什么原因导致危机的发生,危机对社会的危害有多大,危机在国际上是如何传染,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磨平经济周期?这些问题耗费了经济学家过多的精力,以至于他们看不到,没有经济危机的世界,是一个更加难以理喻的世界。

经济危机仅仅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在没有工业革命的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战争、饥荒和数不清的自然灾难,以及人为的屠杀和政治迫害。在没有工业革命的国家,我们依然看到战争、饥荒、屠杀和政治迫害。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经济危机也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危机,就是1929—1933年期间的世界性萧条。大量的企业破产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就是这场危机的最好写照。绝大部分工业化国家都卷入其中,民权运动也得以发展。只有那些仍然处在农业社会的国家才避免了自身的经济危机,换来的是不变的社会结构。杨小凯认为,没有经济周期和失业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分工的、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自由市场的周期性行为表示着专业化分工的过度与不足需要调整。因此,那些长期处于小农社会的国家,对经济危机的诅咒,只能说明自身的落后。可以说,经济危机是一个国家工业成熟的标志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危机是一种市场经济特有的现象。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基德兰德(F.E.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C.Prescott)认为,经济周期是市场均衡本身的波动,是对生产技术及生产率变动的自然反应。那些非市场经济的国家,没有技术变迁,是很难见到经济危机身影的。政府插手其中,想要经济危机都很困难,代价就是社会的灾难。当日本在1991—2005年期间经历长期的经济萧条时,经济学家就会说,日本经济开始成熟了,也开始进入全面的市场经济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预示着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市场经济开始成熟,政府之手开始受到限制。接着发生的事情,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都开始向真实的民主转型。

在没有经济危机的市场经济中,我们将会看到,富人永远都会是富人,穷人将永远是穷人。没有经济危机,也就没有破产,没有新的赢利机会的产生,富人要变得贫穷谈何容易,穷人要变富裕更是难上加难。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只能看到贫富界限的分明,社会等级的坚实。没有失业的痛苦,没有破产的艰辛,我们怎么会珍重他人,怎么坚信机会是均等的。没有了机会,没有了珍重,民主也很难扎根。对此,马克思评论道:“因此,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作为纯粹观念,自由和平等是交换价值过程的各种要素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自由和平等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再生产物而已。”

秦始皇一统中国后,曾经寻求长生不老药,以求万世之基业。结果落得,“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历代的统治者,都有此宏愿,换来的是数不清的起义与革命。寻求躲避经济危机的长生不老药,不知道能够换来什么。社会的永久固化,还是民主的遥遥无期,我们不得而知。

[2012年6月6日]

【注释】
(www.daowen.com)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6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3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2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0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5—19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