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0多年持续不断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实践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政令的统一。在地方政府间的行政关系和行政结构方面,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伴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2014年启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之前,以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为标志,我国大体上进行了六轮比较集中的改革。

30多年持续不断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政府相对于市场、社会、企业、个人的职能定位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明显减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新型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

第二,政府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在纵向上,行政区划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稳步调整,行政层级改革在探索中推进。2010年在河北等8个省份32个县(市)开展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在13个省份的25个乡镇开展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扩大镇级政府管理权限。通过调整权力配置、明确职责范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加顺畅。在横向上,各级政府机构持续精简,部门设置趋于合理,职责体系逐步健全,部门关系更加协调。

第三,行政运行机制日渐完善。各级政府致力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和实行专家咨询、公众参与、集体讨论决定、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行政执法组织体系更加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化、规范化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行政监督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第四,行政管理方式加快转变。各级政府逐步改变以往过多依赖行政命令进行直接干预和管制的管理方式,按照依法行政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注重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规范行政程序,简化管理流程,将法律制度、政府规制、计划指导、舆论引导、经济激励、主动服务等多种管理方式和手段相结合,使行政管理方式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柔性化、简便化转变,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方便了人民群众。

第五,行政人员队伍素质和能力显著增强。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完善,我国行政人员队伍规模大幅缩小,结构逐步改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普遍提高。(www.daowen.com)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还存在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结构不尽合理,行政运行机制不尽完善,一些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等一些亟待改进之处,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着诸多难题。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过多;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没有把本该属于企业的权利交给企业、没有把本应由市场管理的事情交给市场,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运行和市场行为;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

第二,政府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不对称,权责脱节;有的地方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实践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政令的统一。在地方政府间的行政关系和行政结构方面,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第三,政府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制度有待继续深化,审批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审批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审批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有待继续推进,一些地方公开的形式大于实质,普遍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行政成本偏高,行政效能显低。突出表现在:行政管理费用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过大,增长过快;行政费用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比例偏低,行政公务支出比例偏高;经费使用中存在铺张浪费、违规使用现象。

第五,绩效考核制度有待完善。主要是:绩效评估总的看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相应法律和制度保障,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存在各自为政状态,无法进行部门间或地区间的比较考核;考核体系不科学,有的地方片面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有的地方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仅影响了当地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引发了不少社会不满情绪;有的地方绩效考核中存在形式主义,把评估、考核作为“面子活”,空头支票多、抓落实少,虎头蛇尾多、善始善终少,干部存在应付心理;考核后缺少问责,在目前的考核实践中,存在为考核而考核的倾向,对“问题官员”“失责官员”缺少科学问责、追责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