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清时期户口的增长及变化情况

明清时期户口的增长及变化情况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二代户口增殖,互有进退。自万历六年至雍正八年,前后百五十年间,人口视明代无所增益。雍正以后,凡贱民阶级一概取消,视为编氓,列入保甲,故户口之数亦因此增加。)明代户口统计,断代以观,诸多不实。《明史·食货志》及《续通考》均论其升降不实,所谓户口增减由于政令张弛是也。

明清时期户口的增长及变化情况

明、清二代户口增殖,互有进退。若分期观之,明初人口视元为胜。洪武十年户一〇.六五四.三六二,口五九.八七三.三〇五人。经二十六年后,户增至一一.四一五.八二九,口增至六六.五九八.三三七人,降至万历,政治不安,边圉多故,户减至一〇.六二一.四三六,口减至六〇.六九二.八五六人,由此至于清初,战争不息,人口大耗。自万历六年至雍正八年,前后百五十年间,人口视明代无所增益。自乾隆六年,实行保甲报告人口,由是户口增殖数字急增,较之清初增三十倍,而自嘉庆十年至道光十五年,三十年间,人口更由三亿增至四亿。道光以后,续增至四万五千万以上。凡此,固然由于清代以前丁税颇重,庇荫隐漏,诸多不实;但依帝国经济发展情况言,其增加倾向确为明显(顺治三年颁布户籍律,分户为军民、驿灶、医卜、工乐等类),定期(初定三年,继定五年)由州县官编审,而以年十六至六十之男丁为限。时有丁银之征,人丁多隐不报。至乾隆五年,更令每岁编审户口,男女老弱均登版籍,并立保甲制,以稽核户口异动。乾隆六年,实行丁随地起之法,隐慝遂少。又从前计丁出徭,妇女老弱皆不在内,若奴隶、贱民,皆不与平民为伍,故不编籍。雍正以后,凡贱民阶级一概取消,视为编氓,列入保甲,故户口之数亦因此增加(光绪三十四年,公布调查户口章程四十条,内容颇备)。试列明、清户口增殖倾向表如下:

明、清户口增殖倾向表

(根据俞正燮《癸巳类稿》《皇朝文献通考》《东华录·通典》《东华续录》《清朝实录》《中国经济年表》等书整理。)(www.daowen.com)

明代户口统计,断代以观,诸多不实。《明史·食货志》及《续通考》均论其升降不实,所谓户口增减由于政令张弛是也。本表所征引去其剌谬扞格之处,取其平顺合理者,庶有合于实况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