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反贫困:壮丽历史画卷

中国反贫困:壮丽历史画卷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反饥饿、反贫困的壮丽历史画卷。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在反贫困工作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仅使不计其数的农民脱离了贫困状态,而且还使更多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状态。

中国反贫困:壮丽历史画卷

悠悠万事,温饱第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反饥饿、反贫困的壮丽历史画卷。通过缓解和消除贫困,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和繁荣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共同任务和挑战。为此,在2000年的千年峰会上,189个成员国签署了《联合国千年宣言》,前所未有地向全世界展示了国际社会集中致力于改善全球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信念。宣言中要求不论穷国或者富国,要尽全力消除贫困,促进人类尊严和平等,实现和平、民主和环境可持续性。

中国政府为消除贫困做了巨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世界公认,为全球减缓贫困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在反贫困工作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仅使不计其数的农民脱离了贫困状态,而且还使更多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状态。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将扶贫开发目标的实现提升到事关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的新高度。在党中央的努力之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于2015年11月底正式出台,该决定为脱贫攻坚工作规定出整体阶段性目标,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要在2020年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保障农村人口能够享有基本医疗义务教育服务,住房环境得到改善,保证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县摆脱贫困状态,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1]

依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按照现行的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以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测算,截至2016年底,全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为4335万人,自2012年以来,平均每年减少1391万人;其贫困发生率也由2012年的10.2%下降到2016年4.5%,在这最近的四年的时间内,总体下降了5.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图1-1 中国历年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变化趋势图

注:本图数据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扶贫开发年鉴》等汇总整理而成。

图1-1中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政府反贫困的主战场仍然是在农村,现阶段内,农村反贫困已经进入了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这主要表现在:(www.daowen.com)

第一,目前中国的扶贫开发已开始呈现脱贫成本上升、减贫速度趋缓的现象,这也表明中国扶贫的投入-产出效应正处于逐步递减的过程当中。

第二,虽然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在持续减少,但致贫因素较多且复杂多变,返贫脆弱性增大,脱贫与返贫现象呈现出交织进行的态势。

第三,贫困地区的落后状况得到总体改善,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中中、西部仍然为我国农村贫困的重点区域,如何实现这些重点贫困区域的脱贫目标仍受到多重制约。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只是取得高增长率,而是也要让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从而确保社会所创造的财富能够使最广泛的人口受益。对于大部分的贫穷农户来说,他们同样有着改善生活、摆脱贫困的现实要求,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在实际状况下,他们可能面临着许多障碍和限制,其中包括如何将自己的个人的奋斗创造力公共资源和政府资源进行对接的障碍。现实生活中,由于贫穷,使得穷人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潜能,但是,是否我们外界给贫穷的人一些机会或激励,穷人就可以创造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由此,对于如何改善贫困人口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得他们能够有机会去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从而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是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预示着我国的农村反贫困工作处于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现阶段,如何实现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的脱贫目标,并进而实现脱贫农户在没有保护和补贴的情况下维持一个健康的增长率,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挑战,也预示有必要对现行扶贫制度和政策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由此,探索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的真正成因,明晰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战略选择路径,从而实现贫困农户的财富能够健康持续增长,不仅有利于在实践中改变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而且有利于我国全面达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