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如何成为自己的主人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如何成为自己的主人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自我闪现出个性的光华。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自己与外部融合,不断考验自我的过程。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如何成为自己的主人

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因为自卑,所以勤奋》,我生来自卑但从未放弃过努力改变。四年时间里,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过程,如果说自己有一点成长,那就是变得更加自信。从自卑到自信,再从自信到自己,是一个管理者的成长状态和必然过程,而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应该而且必须成为自己。

起步于勤学好思。从一个部门领导到负责一个机场的运行与管理,这里不仅有安全运行、经营管理、地方关系、规划建设,还有抓班子、带队伍、谋未来、强党建等等,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关系处理是全能比赛的过程,我就这样上了赛场。发奋地学习、不断地总结、静心地探索,也不断地积累和分析,把所有经历的管理事件总结成案例,反复推敲整理。如果说什么是我最怕或者最焦虑的,那就是我们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有远见,是否符合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高标准、严要求一直是我的管理风格,任何事情都力求做得完美,即使一个文字也不能有任何瑕疵,一次小会议也不容迟到,一件普通衬衣也不能皱皱巴巴。曾经因为严格管理引来大家不适,甚至出现抱怨的声音,曾经怀疑自己的管理是否妥当,只有我清楚这是因为自卑。无数次与航空公司谈判,每一次站在门口的时候都非常紧张,原因就是没有自信。小机场、小体量,个人缺乏能力和水平,谈判中就显得很胆怯甚至小心翼翼。内心一直有个问题,别人会不会瞧不起或者别人到底怎么看?说的事情是否恰当,做的事情是否准确?不知道。很多次公开场合讲话非常紧张,声音都会颤抖。

总是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太顾及他人的看法,外界完美的评价会让我兴奋地睡不着觉。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唯独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在协调地方政府关系中,安排计划被数次驳回,于是从外围入手直到圆满解决。学习的不仅是经济、管理、哲学历史,还包括政治、金融和医学等,外派工作时间内每个周末至少有一天静下心读书学习,把不懂的问题列出来一个一个解决,又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写下来,用结果验证。每一件事情从事前的研究决策到事中的监督指导直至结果的验证,反复总结工作方法。我从来不倡导工作高于一切,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任何时候都保持了勤学善思的习惯。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自我闪现出个性的光华。

成长于融会贯通。在体系和理论逐渐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学会了融会贯通,核心就是如何解决问题,用结果评价过程。从主业发展着手,改革供给侧和需求侧,做好双侧发力,不断开辟新航线,提升客座率,从一条航线、两条航线到两条快线,直至联通三大经济区,逐步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提升航线运营品质,事实证明当初的路子是对的。通航业务的发展是从当初赚钱过日子的想法开始,坚持了民航与通航两条腿走路,通航的繁荣带来了经济收入,也锻炼了队伍。在管理当中不断强化工作执行,从思想解放到提升标准,不断加快工作节奏,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学会了处理问题。通过不断调整岗位和不同岗位锻炼,管理的理念得到了落实。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从起初的害怕、担心到后来的融洽,直到现在高度默契,机场的诉求得到充分的表达和满足,地方政府的要求在这个地方开花结果,彼此之间的信任让我们走得更远。

因为机场运行管理,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陌生的领域,所有工作必须统筹兼顾,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但对我而言首先是面对的勇气。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自己与外部融合,不断考验自我的过程。作为管理者的我,越来越感觉到孤独。面对问题,我们不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对空,而是从理论到实践,甚至抛开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过程。抓住国家脱贫攻坚的机遇,推进机场改扩建,正是借助快速发展,二期扩建获得了很多资源。这几年,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掌声、鲜花和认可,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沉浸在自满中,而是埋头总结了一套自己的运营管理方法和思路与体系,没有什么比解决难题更能激励人。每一个经历都是一次进步或者前行。如果这个阶段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信心源自过去的成绩和对未来的预判。自信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自信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自信我们对未来的判断是正确的。尽管这条路走得依然漫长,但是我们确信选择的方向一定正确。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我给不出一个答案,因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模子打碎了。

回归在形成风格。经历了淬炼的过程,对于管理,我不再是拿起书本找理论,遇到问题想理论,解决问题等理论,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工作方法,特别是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如何让事情变得更加简单、如何让工作更加轻松、如何让每个人的发展更加有未来,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工作方法。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业务能力只是他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他的人格魅力,没有魅力的管理者是没有前途的。我们针对这支年轻的队伍制定了系统的队伍建设办法,针对年轻的管理班子制定具体的管用的措施,不断营造“一切为了成长”的氛围,让大家感受到工作的激情和乐趣。除了工作,我很多时候在讲生活的品质,手把手教会大家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www.daowen.com)

如果要说最大的受益者,那便是我自己通过问题的解决形成总结了如何抓管理、谋发展、带队伍的一整套思路。现在回想,不再是想理论怎么样,而是以理论为基础,探索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这几年,做了很多自己想做但没有机会做,有机会做但没有做成的事情,不断抛弃了一些不适用的理论和风格,在扬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把很多问题变得越来越简单易操作。现在回想,这几年收获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从曾经的自卑入场,经历了自信,直到最后成为自己,成为一个自己认可且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者。我在慢慢学着长大,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前达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动态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推移,包括实践对象和条件在内的客观世界不断地得到改造,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在内的主观世界也不断地得到改造,从而认识和实践本身也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管理者的成长必须经历这个过程。

人在为谁而活?其实,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该为自己而活,只有为自己而活,才能够为组织的发展而活。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和挫折,甚至不断的打击,用什么来应对?一定是强大的内心,拥有强大内心的管理者一定很清楚为谁而活。这让我想起了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如果你生来就是一根刺,那就努力成为优秀的刺,如果因为羡慕花而磨掉了刺,那你终究也成不了花,只是一根很难看的刺。

有句话叫花若盛开蝴蝶自来,那如果蝴蝶不来呢?花儿照样开,因为它根本不在乎蝴蝶来不来,它在乎的是自己开不开。但是,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在乎蝴蝶,在乎的是蝴蝶在哪儿,怎么还不来,如果蝴蝶不来花儿该干啥?所以,自己不痛苦谁痛苦,但是,看看花儿却活出了它本质生命的状态,为自己而盛开!

每一个职场的人所有的付出和努力,看似在为组织付出,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个过程的最大受益者,所有的努力都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所有的付出都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变得更像自己。永远不要说为了组织付出,我们只是为自己而活。只有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才能懂得什么叫为自己而活,什么叫值得付出。其实,管理的境界分为四层,第一层是员工因为管理者的职位而服从;第二层是员工因为管理者的能力而服从;第三层是员工因为管理者的培养而服从,感恩于管理者的尊重、培养和付出;第四层是员工因为管理者的魅力和风格而拥戴。一般管理者做到第三层已属难得,第四层需要管理者拥有深厚的领导修养。因此,管理者必须经历勤学思考、融会贯通、形成风格三个阶段,努力成为自己欣赏的自己,随后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组织发展要求的管理者。

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如果我作为一个管理者,经历了淬炼还有点收获,那便是:生活已经把我变成了疯子。这里,没有蹚不过的流沙河,也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如果一定要形容这几年管理实践的历练,我觉得应该是“自卑、自信、自己”的“三自”状态,终于有一天,我活得像极了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