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

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以农民利益为根本利益,致力于促进全体农民的全面发展,符合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要求。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主线。

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

第一,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统一于我们党人民性的宗旨,统一于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初心和使命,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新时代我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对于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5]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共同富裕不仅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物质富有、精神富裕,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完善。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贯穿我国“三农”发展的根本宗旨。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以农民利益为根本利益,致力于促进全体农民的全面发展,符合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要求。乡村振兴将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持续提升农民收入的同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实现农民物质富裕的同时实现其精神富裕,切实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的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6],我国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然而,国家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对乡村振兴的阶段作出规划:“到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7]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我国共同富裕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十四五”规划更加明确地提出了2035 年的远景目标,要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坚决完成“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8](www.daowen.com)

2021 年11 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最新明确了2025 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到2025 年要实现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强调要聚焦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三个提升”,以及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和谐乡村“三个建设”,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个衔接”。

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主线。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这就倒逼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推动了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保障了农业基础逐步稳固,并持续为我国贡献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这是新时代农业农村迈向现代化的新特征。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也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技术保障。除此之外,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组织振兴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