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超越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探讨

超越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探讨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保护贸易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其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此,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在一国对外贸易上赞成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提倡国家干预对外贸易活动,运用各种保护措施,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以获得贸易顺差。由此可见,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为保护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超越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探讨

超保护贸易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其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1.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

凯恩斯在《通论》中,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只用“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来证明贸易顺差、逆差的最终均衡过程,但忽视了国际收支在调节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他认为,贸易顺差对一国对外贸易有利,而贸易逆差则有害。因为贸易顺差可以给一国带来黄金,扩大货币的供应量,刺激物价上涨和降低利息率,从而可以扩大投资和就业;而逆差会使黄金外流,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降,利息率提高,导致国内经济趋于萧条,失业人数增加,使国民收入下降。因此,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在一国对外贸易上赞成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提倡国家干预对外贸易活动,运用各种保护措施,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以获得贸易顺差。

2.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为了进一步说明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影响,凯恩斯提出了著名的乘数理论。他指出,新增加投资会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人数和工资的增加;人们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又引起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数和工资的增加。其结果是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新增加投资的若干倍,而增加倍数的多少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K为乘数;Y为国民收入;ΔY为国民收入增量;C为消费;ΔC为消费增量;S为储蓄;ΔS为储蓄增量;ΔC/ΔY为边际消费倾向;ΔS/ΔY为边际储蓄倾向。(www.daowen.com)

如果ΔC/ΔY=0,则没有倍增作用;如果ΔC/ΔY=1,则乘数或倍增作用为无穷大;如果0<ΔC/ΔY<1,则1<K<+∞。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凯恩斯的追随者把乘数理论运用到对外贸易领域,建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而一国的进口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为此,只有当对外贸易顺差时,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量,提高一国国民收入量。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ΔY为国民收入增量;ΔI为投资增量;ΔX为出口增量;ΔM为进口增量。

当ΔI与K一定时,贸易顺差增量越大,ΔY越大;反之,如果贸易存在逆差,则ΔY要缩小。因此,一国贸易顺差越大,对本国经济发展作用越大。由此可见,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为保护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