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学专业核心能力检测方案及分析

金融学专业核心能力检测方案及分析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学专业核心能力检测方案金融学专业核心能力检测方案如表 526、527、528 所示。表529金融学课程群核心专业能力检测总成绩分布表课程群学习成果分析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表5211金融学专业课程群金融专业技能水平检测成绩分布表第三,方法能力——具有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的分析。

金融学专业核心能力检测方案及分析

(1)金融学专业核心能力检测方案

金融学专业核心能力检测方案如表 5−2−6、5−2−7、5−2−8 所示。

表 5−2−6 课程群基本信息

表 5−2−7 检测项目

表5−2−8 课程群的核心能力目标、学习成果、评价方式与标准

续表

续表

(2)本检测方案预期目标

学习成果检测目标达到合格率(60分及以上)90%,其中优良率40%,以保证总体学习目标的达成。

(3)学习成果实现情况分析

① 学习成果实现情况分析之一:教学团队检测

金融学课程群核心专业能力检测中,包含2个教学班总计67人参加。检测主要针对“课程群建设核心专业能力目标”进行,教学团队检测主要针对“知识水平”“技术水平”“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核心专业能力进行。各个检测目标由金融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个人理财规划、金融业务综合实践课程共同完成,每个课程检测分别下设具体的评价标准,总体上构成“模拟实验、案例分析、报告撰写等教学方式—掌握金融知识应用能力—掌握经济搜集、保险综合操作能力、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及个人理财规划”的流程。

参加检测的同学通过上机操作、小组演示、撰写报告等方式完成检测,核心专业能力评价目标的优良率为 57.46%,合格率为 42.54%;无论是优良率还是合格率均达到检测目标。

金融专业课程群核心专业能力检测(教学团队检测)总成绩分布如表5−2−9,表明学习成果检测达到了预期目标。

表5−2−9 金融学课程群核心专业能力检测(教学团队检测)总成绩分布表

课程群学习成果分析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

第一,知识水平——掌握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分析。

此检测选取金融学测试成绩的40%、个人理财规划检测成绩的20%、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检测成绩的20%、保险学检测成绩的20%,这四部分成绩进行加总。知识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优良率是55.2%,合格率是100%,实现了预期目标。

具体检测结果见表 5−2−10。

表5−2−10 金融学专业课程群知识水平检测成绩分布表

第二,技能水平——具有金融专业的业务操作能力与相关技能的分析。

此部分选取个人理财规划检测成绩、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检测成绩、保险学检测成绩的平均成绩,课程群技能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优良率为 58.2%,合格率为100%,实现了预期目标,见表5−2−11。

从保险学检测数据分析,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具备保险学综合业务的基本技能,优良率为34.33%,合格率为100%,基本达到要求。

从商业银行业务模拟系统得分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成绩集中在80~100分数段的学生最多,占比55.22%,60分以下不合格学生占比10.45%,相对较少,整体来看,平均分80.77,标准差4.44。说明大部分学生经过理论课“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学习与训练,银行业务模拟系统操作技巧已经比较熟练,同时由于网络学堂的应用,通过课前的微课视频的学习使学生提前了解了疑难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满60分的学生有7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商业银行模拟系统操作实验,操作出现较多错误。

从商业银行授信报告得分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成绩在80~100分数段,成绩优良的学生占比86.57%,且不存在不合格学生,授信报告平均成绩为86.10,标准差为4.24,说明学生授信报告整体质量优良,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团队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撰写授信报告的全部内容,并能逻辑合理、有理有据地分析公司情况,内容准确,格式正确,学生小组展示情况良好;只有9个学生处于60~79分数段,主要是因为个人展示环节或数据收集不符合要求。总体来看,商业银行业务实践检测结果,优良率是 70.9%,合格率约为 94.8%,实现了预期目标。

个人理财规划检测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成绩集中在 60~79分数段的学生最多,占比 59.7%,说明这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为客户家庭进行理财规划的应用能力,规划报告基本完善;成绩集中在80~100分数段的学生占主要部分,占比40.3%,说明这部分学生较好地具备了为客户家庭进行理财规划的应用能力,规划报告较为完善。因此,本模块测试优良率40.3%,合格率100%,实现了预期目标。

表5−2−11 金融学专业课程群金融专业技能水平检测成绩分布表

第三,方法能力——具有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的分析。

课程群方法能力的检测选取金融业务综合实践课程中 Stata 上机报告检测成绩、文献综述检测成绩的平均成绩,检测结果表明,优良率为 58.2%,合格率为100%,实现了预期目标。

从Stata上机报告的得分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成绩达到优良水平的占比学生最大,达到68.66%,而只有约1/3的学生未达到优良水平。由此可以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能力,而且数据分析报告也基本符合课程要求。

从文献综述的得分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成绩达到优良水平的学生并未过半,只有 43.28%,而不合格学生却达到 37.31%,成绩处于中间的同学占比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未能领会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模块考核时提交的文章并不是文献综述而是完整的论文,因此出现不合要求的情况,由此导致超过1/3的学生未到及格线,未达到预期要求。

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如表5−2−12所示。

表5−2−12 金融专业课程群方法能力检测成绩分布表

第四,社会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分析。

课程群社会能力的检测采取卷面独立测试的形式,依托金融业务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团队合作项目考查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技巧,详见表5−2−13。

从团队协作能力测试得分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成绩集中在80~100分数段的学生最多,占比 65.67%,说明这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及团队合作的技巧,做题准确度较高;成绩集中在 60~79分数段的学生占主要部分,占比34.33%,说明这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及团队合作的技巧,但做题存在一些失误,准确度较低;不满60分的学生有0人。总之,在针对“社会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检测项目上,全部学生都达到及格标准,且优良率为 65.67%,说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实现了预期目标。

表5−2−13 金融专业课程群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检测成绩分布表

下面将通过表5−2−14显示金融学课程群专业核心能力目标检测(教学团队检测)详细成绩分布表。

表5−2−14 金融学课程群专业核心能力目标检测(教学团队检测)详细成绩分布表

续表

注:表中汇报数据为“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

依据上面所列的统计数据,对课程群学习成果详细结果(教学团队检测)分析如下。

第一,经济信息搜集与处理部分。在“Stata上机报告”考核中,“图形生成”达到优良水平的占比学生最大,达到88.06%,而不合格的仅占4.48%。由此可以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作出规范图表的能力;在“文献综述”考核中,达到优良的比例不足50%,而不及格的人数高达37.31%。从学生提交的文献综述来看,大部分同学失分的原因在于不能将文献准确地整理分类,甚至不做分类,只是多篇文章观点的堆砌。另有一少部分同学,提交的是完整的论文(含研究背景、政策建议等内容),并不是文献综述。

第二,保险学综合业务部分。案例编写能力的检测优良率达到32.84%,说明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能综合考虑企业与家庭可能面临的风险,是对风险识别能力的检测,案例考虑全面,兼顾到重要的几个风险点;合格率达到 100%,说明所有同学能力训练达到要求,平均分77.99,达到70分标准要求。但有的同学的案例之间没有关联,不是从一个大家庭综合考虑的,虽然各个风险都有考虑,但是割裂的,说明小组作业的合作性不够。保险表格填写操作能力的检测优良率为49.25%,说明有近一半的同学能结合案例,选择相应的保险品种,并能合理、正确填写投保单、事故申报单、事故勘察表等表格;合格率为91.05%,大于80%,平均分为74.96,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保险实务相应的表格填写,操作能力达到要求,但也存在保险产品选择与案例不匹配、考虑不周全、与现实不符的情况,表格填写有错误。有6个同学没有合格,错误较多,尤其是保费计算不合常理,应属于学习态度不认真,不自觉,应个别对其督促。保险流程的梳理能力优良率为 67.16%%,合格率为 100%,这部分检测学生综合判断与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按照保险承保、理赔的一系列流程,合理有序选择保险相应合同、表格,圆满完成保险合同从诞生到履约的过程。(www.daowen.com)

第三,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综合实践部分,在上机操作中,学生每人独立完成,成绩反映出学生对商业银行模拟操作系统的使用程度,71.64%的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模拟软件,对商业银行的柜员业务有了深入的认识,达到了实验目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授信报告测试成绩分布情况表明,学生团队协作程度极好,通过学生的团队协作证明资料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看出,“搭便车”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大部分学生团队撰写的授信报告内容分析逻辑性强且完整,优良比例达到 91.04%;但相比之下,有 28.36%的学生授信报告文本规范上只能达到合格的程度,离优良还有一定的距离,说明在报告的写作格式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20.90%的授信报告数据更新不符合信息整理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人理财规划部分。这部分呈现了个人理财规划报告的完成情况,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成绩反映出学生对个人理财规划报告的完成度,整体来看,学生组成的团队撰写的理财规划报告文本规范、资金供求分析等三个组合设计项目完成度较好、财务诊断分析较为准确;但将近一半的学生团队理财规划报告写作成绩集中在60~79这个分数段,达到59.7%,表明一半的学生虽然完成理财规划报告撰写,但报告内容不够完整,有待进一步规范。

② 学习成果实现情况分析之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平安保险等实习基地进行独立第三方检测

金融专业课程群核心专业能力检测(实习基地第三方检测),包含2个教学班,总计67人参加。检测主要针对“课程群建设学习成果核心专业能力目标”进行,设有专门针对“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职业素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检测内容。各个检测目标由实习企业进行独立第三方测评完成,每个评价目标下设具体的评价标准,参加检测的同学通过六周企业实践的方式完成检测,总体评价目标的优良率为 89.10%、合格率 10.90%;无论是优良率还是合格率均达到检测目标。目标测评过程中,充分反映了产教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专业岗位技术能力、紧急应对抗压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在整个评价目标能力中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

金融专业课程群核心专业能力检测(实习基地第三方检测)总成绩分布如表5−2−15,详细成绩分布如表5−2−16所示。数据显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检测达到了预期目标。

表5−2−15 金融学课程群核心专业能力检测(实习基地第三方检测)总成绩分布表

表5−2−16 金融学课程群核心专业能力目标检测(实践基地第三方检测)详细成绩分布表

续表

注:表中汇报数据为“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

针对上述依托校外实践基地的检测数据,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课程群学习成果分析如下。与之前的课程群检测团队的情形一致,此处也是分为5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知识水平——掌握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分析。

此检测由实习单位进行独立第三方测评,考查专业基础知识运用能力。检测结果见表 5−2−17。该部分实习企业评测中,知识水平达到优良的学生占比95.52%,合格率100%,不合格率为0,实现了预期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实习企业对于学生金融学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较为肯定,其中得分率90%以上的占比91%。

表5−2−17 金融专业课程群知识水平检测成绩分布表

第二,技能水平——具有金融专业的业务操作能力与相关技能的分析。

此检测由实习单位进行独立第三方测评,考查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具体检测结果见表5−2−18。技能水平的检测结果,优良率是82.09%,合格率是100%。实现了预期目标。该部分实习企业评测中,得分率90%以上的占比为72%,比知识能力的评价低19%,由此说明,实习企业对于学生专业岗位技术能力虽然也较为认可,但与其他能力相比,其得分相对较低,也表明了学生需要在接下来的企业实习中进一步锻炼专业岗位技术能力。

表5−2−18 金融专业课程群技能水平检测成绩分布表

第三,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分析。

此检测由实习单位进行独立第三方测评,考查以下三个方面评价项目: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50%);工作责任感与敬业精神(25%);紧急应对与抗压能力(25%)。具体检测结果见表5−2−19。

金融专业课程群职业素质的检测结果,优良率是83.58%,合格率是100%。实现了预期目标。该部分实习企业测评之一: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优良率 100%,表明思政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效果显著;实习企业测评之二:工作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优良率92.54%,合格率7.46%,不合格率为0,表明实习企业对于学生的敬业精神予以了充分肯定,其中得分率90%以上的占比72%;实习企业测评之三:紧急应对与抗压能力,优良率 83.58%,合格率 16.42%,不合格率为0,其中得分率90%以上的占比50%。该项评分相比其他能力评分相对较低,表明学生在校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训练,针对紧急应对与抗压能力的训练有待加强。

表5−2−19 金融专业课程群职业素质检测成绩分布表

第四,方法能力——具有学习能力的分析。

此检测由实习单位进行独立第三方测评,考查接受新知识与创新工作能力。具体检测结果见表5−2−20,方法能力的检测结果中,优良率是91.04%,合格率是 100%。实现了预期目标。该部分实习企业评测中,达到优良水平的学生占比91.04%,合格率100%,不合格率为0,其中得分率 90%以上的占比70%。由此说明,实习企业对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与创新工作能力相对肯定,但与知识能力相比,得分相对较低。

表5−2−20 金融专业课程群方法能力检测成绩分布表

第五,社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分析。

此检测由实习单位进行独立第三方测评,考查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66.7%);组织管理能力(33.3%)。具体检测结果见表5−2−21,社会能力的检测结果,优良率是92.54%,合格率是100%。实现了预期目标。该部分实习企业测评之一: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达到优良水平的学生占比94.03%,合格率5.97%,不合格率为0,其中得分率90%以上的占比94%。实习企业测评之二:组织管理能力,达到优良水平的学生占比92.54%,合格率7.46%,不合格率为0,其中得分率90%以上的占比75%。由此可以说明,实习企业对于学生的社会能力较为肯定,但是对于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评价明显高于组织管理能力。

表5−2−21 金融专业课程群社会能力检测成绩分布表

③ 课程群核心能力检测目标对比分析

本部分进行教学团队检测与实践基地第三方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具体数据如表 5−2−22 所示。

表5−2−22 课程群核心能力检测目标对比分析表

本课程群检测主要针对“课程群建设学习成果专业核心能力目标”进行,设有专门针对“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职业素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检测目标,分别选取教学团队测评以及实习企业独立第三方完成测评。表 5−2−22显示了教学团队与第三方检测的评价目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习企业第三方评测得分整体水平明显高于教师团队的课程评测,但是从分项目标检测可以发现,教学团队与独立第三方评测均表明知识水平和社会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得分较高,说明金融学课程群建设较注重对于金融学及相关知识的培养与应用,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这两项能力也获得了实习企业的认可。然而教师团队与独立第三方评测对于学生技能水平的认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团队认为学生技能水平优良率在整个能力目标中排名第二,而实习企业认为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所有能力目标中最差,这一评价差异说明学校理论、实践教育与金融行业内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与学生企业实践的培养。

(4)改进措施

金融专业课程群的检测虽然在总成绩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从检测项目的详细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虽然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实验项目内容,但学生动手能力、信息整理能力以及个人展示能力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学生的专业岗位技术能力、紧急应对抗压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在整个评价目标能力中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理论、实践教育与金融行业内实际操作中对技能水平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轮教学与检测的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① 金融业务综合实践课程重点检测方法能力,在经济信息搜集与处理环节应加大对数据结果分析的分值,加强对数据结果分析的分值比重,着重强调利用文献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同时加大对文献整理部分的分值比重。

② 本课程群的技能水平目标主要通过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个人理财规划课程中的综合实践环节进行培养,针对各个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拟作出以下改进。

a. 针对保险学综合实践环节存在的小组中合作性不够造成案例逻辑性问题,下一轮检测中将加强案例辅导与合作的考核,避免出现被保险人之间毫无关系,割裂的情况。

b. 针对商业银行综合实践环节,拟加强学生课前线上课堂预习的考核,一方面增加录制与实验课相关的理论微课视频;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学生的课前线上课堂学习的过程管理;针对授信报告中部分团队报告文本规范性、数据实效性以及逻辑性上表现欠佳的情况,拟加强授信报告优秀案例分析及学生互动参与的环节。

c. 针对个人理财规划课程综合实践环节,拟在案例分析时加强对小组的抽查,对学生进行私下提问及有效沟通,从而避免计算过程中关键数据出现错误;在个人展示环节,应做到有针对性地提问,最大限度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出现。

③ 加强课程群各个课程之间的衔接,特别是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要充分及时;同时对于优良的评价,需要统一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④ 针对学生紧急应对抗压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课程群考核中适当设置相应的能力测试环节,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应对能力。

⑤ 从实习基地第三方独立测评中发现,学校理论、实践教育与金融行业内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题,针对此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课程群课内实验、实践与业内实践的融合,加强与行业专家的探讨,全方位立体地提高学生企业实践的效果。

(5)新目标制定

本轮金融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授课对象为本科四年级学生,根据学生的经济学、金融学背景知识、学习态度、企业实践和班级学风情况,由教学团队和实习企业作为独立第三方完成成绩评定,本轮检测已完成预期目标。结合本轮检测出现的问题及拟改进措施,预期在下一轮“金融专业课程群建设核心专业能力目标”的检测中,各项评价目标仍保持达到预期合格及以上比率90%,且实现优良率40%,预期平均分80分以上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