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抗旱立法:推行抗旱工作预案制度建议

抗旱立法:推行抗旱工作预案制度建议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有的省已经开始研究地方抗旱立法问题,如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在今年7月份通过了《关于加强抗旱减灾工作》的决议,并将制定地方性抗旱法规列入省人大的立法计划,现正在开展立法调研工作。为使我国的抗旱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建议并准备在抗旱立法方面抓以下工作:一是推行抗旱工作预案制度,使各地在发生不同频率的干旱时,采取相应的抗旱方案和措施。

抗旱立法:推行抗旱工作预案制度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了“报旱制度”、“报旱标准”、《抗旱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建设意见》、《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办法》(试行),《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些抗旱管理规章制度,但深感尚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法律与抗旱相关的一些规定又太笼统,针对性差。随着干旱缺水情况日趋严重,旱灾影响加大,抗旱工作出现了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在全局与局部、城市与农村、生活与生产、工业与农业、引水与发电、养殖等关系的处理上,在抗旱指挥决策、应急动员、水量调度、资金筹集等方面,缺乏抗旱的法规支撑,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与当前形势很不适应,因此我认为抗旱立法工作似应提上议事日程。国内有的省已经开始研究地方抗旱立法问题,如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在今年7月份通过了《关于加强抗旱减灾工作》的决议,并将制定地方性抗旱法规列入省人大的立法计划,现正在开展立法调研工作。国外的一些经验也值得借鉴,如美国为了摆脱“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干旱救助模式,国会于1998年通过了国家防旱政策法。

为使我国的抗旱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建议并准备在抗旱立法方面抓以下工作:一是推行抗旱工作预案制度,使各地在发生不同频率的干旱时,采取相应的抗旱方案和措施。国家防办准备组织编写《抗旱预案编制导则》,以指导各地开展工作;二是与部有关司局一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手制定《抗旱工作管理条例》;三是条件成熟时,着手制定《抗旱法》。(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