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公民的绿色发展意识

提高公民的绿色发展意识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丹麦绿色发展模式的成功,依靠的是公民的自觉意识,根源于全民终身草根启蒙式的平民教育。通过唤醒国民的绿色发展意识,从而完成向更以人为本、更尊重自然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模式转变。在丹麦,绿色发展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体现在丹麦人的一举一动和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在丹麦,民众在社交软件上聊的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丹麦农民在取得绿色能源的收益之后也自动加入绿色教育的行列。

提高公民的绿色发展意识

丹麦绿色发展模式的成功,依靠的是公民的自觉意识,根源于全民终身草根启蒙式的平民教育。通过唤醒国民的绿色发展意识,从而完成向更以人为本、更尊重自然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模式转变。自20世纪70—80年代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以来,丹麦人不断反思,从最初对国家能源安全的焦虑,进而深入可持续发展及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层级,考虑自然环境、经济增长、财政分配等诸多综合因素,据此勾勒出丹麦的绿色发展战略,绘制出实现美好愿景的路线图,并且贯彻到国民教育中,使其成为丹麦人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在丹麦,绿色发展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体现在丹麦人的一举一动和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例如,人们在家具的选择上更注重实用、耐久而不是奢华。在使用家用电器时习惯性地选择节能模式,在使用完毕后注意关闭待机电源。选择日常用品时,产品本身的质量是标准之一,环保指标也是重要标准,拒绝购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坚持户外锻炼,尽量少用器械。在出行方式上,丹麦人首选自行车或徒步。丹麦的木制家具很少刷油漆,一般使用自然的上蜡工艺,少了光鲜亮丽,多了回归自然的亲近感。有些丹麦人家铺的地板是用亚麻籽油、松香、米粉、黄麻等天然原料做的环保产品,据说从不需要打蜡,打扫时省时省力,将来还能降解再利用。

丹麦人格外珍视每一寸种植粮食的土地。在丹麦,进行过采矿、铸钢等生产活动的土地,不消毒就没资格另作他用。种菜之前,农民会采用高温、水冲洗或生物分解的方法,把脏土彻底清洁一遍,消除污染隐患。丹麦人发明了一种辨别仪器,能快速检测出食品中是否残留化肥成分。

在丹麦,没有人养鸟,鸟儿只是遵循生态规律繁衍生长。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人们爱鸟护鸟的风尚。

在丹麦,民众在社交软件上聊的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社交软件上标注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会吸引更多的关注,有更多的交友机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绿色发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在丹麦,除了政府和各类民间环保机构外,社会公共机构也十分重视对公众节能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动物园有特殊部门——教育部门,它一方面给工作人员上课,推广关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例如用瓷杯而不是塑料杯;另一方面,还有对外课堂,接待孩子们,给他们讲授绿色知识,带他们参观绿色屋顶,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在屋顶种绿植,怎样把绿色资源循环起来。到动物园的每个人都可以领取“Go Green Denmark”免费小册子,正面是地图,还有一些公园等休闲点、免费骑自行车、采摘草莓、海港游泳及各种可持续生活标志的提醒(回收中心、免费饮水点、绿色自行车道等),反面是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小贴士,例如提倡买电车而非小汽车,提倡购买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以及对回收中心的使用指南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无形之中渗透于方方面面,包括餐饮玩具、设计、百货商店等。(www.daowen.com)

哥本哈根动物园在绿色宣传中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整个动物园遵循严格的绿色政策,动物园新的建筑都要遵循绿色标准;能源是太阳能,水是收集雨水,公共设施使用绿色能源风能;取消塑料制品,包括小吃部的小碗等。

教育兴农是丹麦农业高效益的重要条件,举国上下都高度重视。农业启蒙教育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进行,通过课堂教学和实地参观来实现。有志于务农的青年人,通过政府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农业预备训练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农业学校学习。这样的农业学校全部是寄宿学校,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实习农场。学生在农业学校接受四年半的基础专业教育,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实习后,考评合格者获得农业毕业证书,即“绿色证书”。持有“绿色证书”者才有资格开办农场并得到政府的资助,还可以到农学院接受深造,结业后获得农业技术员称号,之后才能成为农业技术顾问、园艺师和农场经理等。从农学院毕业的学生或完成大学预科课程的普通学校的学生,可以考入皇家兽医农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农业在丹麦是一个需要较高文化程度和较强专业知识的行业,任何没有受到农业基础教育和务农实践及没获得“绿色证书”者,没有资格当农民。在丹麦,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农业工人或者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劳动力已经形成一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科技队伍,工农差别早已不存在。丹麦特别重视农民的继续教育,合作社组织给予良好的全过程服务。农闲季节,青年农民到遍及各地的近百所民众高等学校学习。每年大约有6 000—7 000名农民参加“一周农校课程”,由专家们讲授有关课程,教育的重点是普及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业务。丹麦几乎所有农家都有书房,藏书门类广、数量多[26]。教育覆盖从小学生到成为农民的全过程,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相应的资质,而且在成为农民之后,继续教育和自我学习也从不停止。作为知识分子的农业从业者,生产出不用洗就可以吃的水果也就不足为奇。

丹麦农民在取得绿色能源的收益之后也自动加入绿色教育的行列。在开展新能源实验的萨姆索岛,经济情况好转之后,岛民们建立了新能源学校,普及环保知识,清除推广环保技术的障碍。新能源学校是免费的能源咨询服务和新技术实验基地。能源学校本身就是一座绿色环保建筑,实现零排放。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板只用120平方米,产生的能源恰好相当于整座建筑的平均用电量。太阳好的时候,多余的电送进电网;没有日光的时候,就从电网“借”一点,平衡下来,基本做到电力自给。这所房子的墙壁中,充填的隔温材料是切碎的旧报纸,为居民提供绿色房屋的样本,是实物教育的典范[27]

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因全民教育而形成的全民参与,保证政府在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政策和立法的连贯性与一致性。丹麦是多党制的民主政体,许多政治议题观点多元、纷争不断,政府更迭频繁,但对于绿色发展和“零碳转型”领域形成的共识,历届政府和民间的态度则是一直不变的[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