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开放型经济先行区——中国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开放型经济先行区——中国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企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注重行业间龙头企业携手合作、联动共赢。支持鼓励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对接其技术转让项目。

开放型经济先行区——中国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内生式发展和开放型发展相结合,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是国家自创区发展策略的突出特征,也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其发展的必经之路。与先进地区相比,福建省自创区在产业集聚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明显,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园区企业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有的企业一直处在领跑地位,并且在不断进步,但有的企业在行业整体形势向好的阶段发展良好,但随着行业市场规模的缩减而举步维艰。要创新自创区运营模式,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继续充当探路者,不断提高自创区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强园区产业上下游配套协作,注重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形成区域融合发展、联动发展的态势;顺应产业融合、业态融合趋势,推动“互联网+”“绿色+”融合;把自创区打造成国家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区。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创新激发新时期自创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谋取改革红利,加快简政放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深入推进商事等制度改革创新,打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使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代码。开展证照联办,加快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推动电子营业执照改革试点,进一步精减材料手续、精减流程时间,为企业开办和成长提供便利化服务。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着力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配套完备的设施、共享便捷的资源;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限期办理、高效运作的审批模式。创新自创区运营模式,构建促进自创区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探索自创区发展新路径、新经验。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整合审批服务、呼叫服务、移动服务,加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投入,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信息化体系。创新科技管理组织方式,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形成协同集成、权责统一、部门联动的“大科技、大协作、大开放”的科技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积极发展省内外高新技术型企业、行业的对接融合;借助军民融合发展平台,与军工企业在技术、资本人才上进行融合和对接。与省内外高新区建立联系,展开合作。积极推进与福建自贸区的协同发展,实现自贸区相关政策共享,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创新对台产业合作模式,拓宽对台产业对接合作领域,推进与台湾经贸交流与合作。发挥旅港、澳门联谊会和各地商会的作用,吸引和鼓励侨胞到闽投资兴业。按照“建园区、引龙头、铸链条、造集群、促融合”思路,围绕自创区重点产业发展,主动构筑平台条件,实施产业招商对接,加强与乡贤、台商闽商及大湾区龙头企业的精准对接。以强链、补链为导向,聚焦自创区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和上下游配套产品企业,加速现有产业的链化延伸、补缺,做大规模、做优配套,逐步提升自创区的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通过产业+资源、+技术、+人才、+市场等方式,重点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精准对接引进一批高端优质项目。(www.daowen.com)

三是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引导自创区企业树立精益管理理念,推广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高端标准和品质要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自创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鼓励采取“一园多区”等模式,承接重大外资项目,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财务、采购、结算等功能性机构。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鼓励自创区共同搭建招商平台,开展联合招商,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引资水平。积极链接全球产业创新高地,按照“产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公共配套服务国际化”原则,采取“园中园”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具备创业孵化、产业化、国际化交流等功能的国际创新园,探索“国外孵化、国内加速”新模式,推动跨国产业、技术转移和人才引进。搭建自创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支持区内企业跨国技术并购,引入优势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链接国内一流科技园区。学习借鉴一流园区先进经验做法,聘请一流园区政府工作人员、技术专家、企业家金融专家等作为园区经济发展顾问,邀请其定期参与园区重大项目、规划的研讨和决策。通过建立异地孵化器、人才引进、院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承接国内一流园区的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与创新高地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合作。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企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注重行业间龙头企业携手合作、联动共赢。支持鼓励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对接其技术转让项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境外投资、跨国经营,拓展产业转型发展空间。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央企、外企加强上下游配套,提高对外合作深度和广度。鼓励和引导外资以并购、参股、股权置换、增资扩股、再投资等多种形式,深化产业合作,扩大投资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